共和国“一号界碑”的守护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14:00 新华网
共和国“一号界碑”的守护者

  新华网南宁6月14日电(记者何自力 仇琳 王洪山)东经108°,北纬21°,广西北仑河的入海处竹山港,中国的“一号界碑”就矗立在这里。

  “一号界碑”的东面是海,“一号界碑”的西面是山。中国的海岸线的终点与陆防线的起点,在这里交汇。

  一个飘着小雨的午后,记者来到驻守在这里的广西边防某团的船艇队探访官兵。

  

${新闻标题}

  与哨所一墙之隔的小公园里,一座斑驳的界碑上写着:“大清国钦州界·知州李受丹书·光绪十六年二月立。”(资料)

  与哨所一墙之隔的小公园里,一座斑驳的界碑上写着:“大清国钦州界·知州李受丹书·光绪十六年二月立。”据史料记载:1890年4月14日(光绪十六年二月廿六日),由当时的钦州知府与外国官员共同签署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按顺序编号,这一紧扼水陆交通的咽喉部,便成为第一号界碑的矗立之地。历史被镌刻在公园的围墙上。

  “能在这里为祖国放哨站岗是一种骄傲。”陪同前来的营教导员操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说。

  这个哨位管辖的边海防线全程巡逻正常情况下需要5个小时,其中,3次乘艇、2次登岛、4次涉河、5次走陆地边界线、2次通过边境二级以上口岸。从哨所组建起,步兵出身的边防官兵就以高标准锤炼自己的陆海“双栖”本领。

  教导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青龙林、登峰岭是连队每次巡逻必经的两座高山,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丛林茂密,沟壑纵横,边境巡逻道只能依稀辨认。任务繁重时,有时军犬累得都不想上山。

  在哨所前简易的码头,两艘巡逻艇随时准备出发。说起海上巡逻,3级士官周军兴致勃勃。连队巡逻艇队组建于上世纪末,作为边防团新兴的水兵,周军是当年唯一持证驾驶的科班生。

  他说,一开始,在陆地上的射击能手,到了颠簸的艇上连枪都拿不稳。官兵们就专门选择风急浪大的天气,把自己绑在艇上练瞄准,为的是“上山要做虎,下海要做龙”。

  以前在北仑河上巡逻,划的是租用边民的舢板,有时甚至是撑着自己扎的竹木筏子。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巡逻工具不断更新。如今,用了多年的巡逻艇已被闲置在空地上。跟着一身戎装的周军,记者登上一种专门为北仑河水域设计的新型巡逻艇。“这是我今年初北上接回来的。”周军介绍说,这艘艇上配备了微波传送系统,航程中的海域情况可迅速地传回到连队监控室的电脑上。

  周军是船队的“红旗驾驶员”,凭着一流的技术,好多家船运公司都想高薪“挖”他,他都没有动心。27岁的他曾有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2004年女朋友来到军营要求他退伍结婚,否则就分手。由于连队一时没有驾驶员接替,周军还是下决心留了下来。

  “巡逻离不开艇,艇又离不开我。”没有找新女朋友的周军说。巡逻的航道走了一次又一次,周军每次出艇看着艇上飘扬的五星红旗都会有种自豪感:巡逻是维护国家主权。

  周军所在的连队有一个传统,在每届老兵退伍前总会组织全体官兵到“一号界碑”前照一张合影。已有七张合影的周军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然会选择留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