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疆边防借监控系统成功制止重大涉外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 08:25 解放军报
中国北疆边防借监控系统成功制止重大涉外事件
边防军官在营中指挥

中国北疆边防借监控系统成功制止重大涉外事件
边防官兵网上推演

  编者按

  自古以来,边关是艰苦、偏远的代名词,也是信息传播最为不便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边关又是信息建设的要害之所在、重点之所在。从烽火台的狼烟到快马、飞鸽传书,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波,历史的变迁一再证明:谁能最充分地控制信息,最有效地使用信息,确保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谁就掌握了戍边的主动权。今天,汹涌而至的信息化建设大潮,为解决边关的信息传播问题提供了历史契机。如何利用边关信息化建设的“后发优势”,加强边关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实现边关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闯出一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成为摆在戍边人面前的一道严肃而又紧迫的课题。在这方面,黑龙江省军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不但把信息化建设成果较好地运用于以巡逻执勤为中心的边防部队各项工作,而且惠及官兵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动了部队建设的全面发展。其做法与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一屏揽边境,山水草木惊,有了电子眼,胜过十万兵;网络联全线,挥洒天地间,点兵千里外,犹如在阵前。”观摩了黑龙江省军区信息化建设成果演示之后,一位将军这样赋诗赞叹。3年来,黑龙江省军区党委紧跟全军信息化建设步伐,在绵延数千里的边防线上建成信息化网络终端站点数千个,覆盖了防区内85%的连队、哨所和班排,使驻守在乡村荒滩、深山老林的边防连队和哨所告别了“信息荒岛”,登上了“网络信息之舟”,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信息化人才,部队全面建设水平大幅提升。5月下旬,记者来到这个省军区,目睹了边防信息化建设给边防官兵工作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

  近百套边防视频监控系统和夜视监控系统、数百个视频监控点——

  坐地巡边犹在阵前

  走进黑龙江省军区机关大院,位于营院左侧的“网络指挥控制中心”大楼格外引人注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就是省军区的“神经中枢”,不仅担负着边防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建设任务,而且还负责部队远程网络的维护与技术服务。坐镇中心,通过监控大屏幕,千里之外的边防线尽收眼底。

  在指挥控制中心,省军区司令员寇铁轻点鼠标,数千公里边境线上,江中渔船点点,岸上人员、车辆穿梭往来,崎岖山路上边防战士、民兵执勤巡逻的画面不断切换在电子屏幕上……短短一小时,寇司令员就将北疆边防线“巡察”了一遍。

  寇司令员告诉记者:“这就是边防信息化建设显示出的军事效益。如今,我们管辖的边境线80%实现了动态可视监控,边境线上发生什么情况,都逃不过‘电子哨兵’的火眼金睛,逃不出各级指挥员的监控范围。”

  上午收课的号声响起,寇司令员轻松走出指挥控制中心。如果说,过去每逢担任值班首长还时有忐忑不安的话,那么,此时的他已有理由相信,借助经过系统数字化改造的情报和指挥控制系统,已有足够的时间随时快速应对和解决任何突发边情。

  在由数字构成的虚拟空间中,昔日“通信基本靠吼,巡逻主要靠走,守边离不开狗,观察主要靠瞅”已经成为历史。官兵们说,如今边防执勤是“白天看得清,晚上看得见,实时监控不间断”。细数信息化执勤带来的种种新变化,官兵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重点地段可视。视频监控、雷达监测、夜视仪、光学观测器等多种高技术观测手段在边境一线大显神通,使肉眼加望远镜观察边境线的景象成为“

老照片”。在“电子哨兵”面前,数千里边防线重点地段无一死角和盲区。3年来,他们及时处置了123起涉边事件,边境涉外事件年递减60%,先后有80%的边防团队受到国家边防委、沈阳军区和省军区的表彰。

  边情报知快捷。空间卫星相联,地下光缆传输,地上网络畅通,加之军网、动中通等多种通信手段并用,使今日北陲边防和内地一样信息通畅,快反能力大为增强,近九成边防线达到了“发现即抓捕”的目标。

  指挥控制高效。网上信息获取、网上边情处置、网上指挥控制等系统,让省军区实现了高效指挥决策。过去官兵在巡逻过程中,遇到涉外突发事件常常难以应对。如今执勤景况直接显示在各级指挥中心,战士遇到情况上报方便快捷,指挥中心网上发布指令,“现场”同步指挥,实现了监控实时化。去年4月的一天晚上,多名企图集体越界人员向边境靠拢,哨所利用夜视监控系统发现后,迅速将现场情况传输到指挥中心,军分区、边防团两级指挥员坐镇屏幕前,对突发事件实时指挥处置,成功制止了一起重大涉外事件。

  视频教学、数字课堂、网上批假、远程技术支援、网上交接班——

  荧屏调遣千军万马

  早上组织网络交接班,上班时通过网络查询各营连工作进展情况,在网上签发文件、部署任务,到了晚上临睡前,再浏览一遍官兵的网上留言和建议……这是某边防团政委王振兴的一日网络生活。

  一个集作战值班、网络训练与教学、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千兆综合局域网,把部队的工作和生活“数字化”了。坐在任何一台计算机前,王振兴可以查看全团所有重要地段的动态影像,包括距离团部100多公里的一个哨所;通过人手一张的智能卡,可以查看全团官兵的在位情况,甚至每一名战士外出归队时间都有详细的记录;了解每一个部门和连队的教育、训练动态,甚至连队当日的食谱……当然,有空隙时,他还会进入电子图书馆“翻翻”书,或者看看哪个战士新作的FLASH动画,轻松一下。

  和王振兴政委一样,省军区边防线上的数万名官兵,早已习惯了这种数字化生活。每名官兵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登录部队主页,查阅军地新闻,有空时还可以登录军网,在“QQ社区”、“网络影院”、“网络游戏区”、“数字课堂”等场所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我们今天的‘信息化生活’,完全是‘逼’出来的!”省军区政委王金祥介绍说。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提升战斗力的“正比”关系之后,为增强官兵们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省军区专门出台了一系列硬性措施:年终考核,凡是信息化建设落后的,一律不能评为先进;凡是不使用自动化系统开展教育训练的,取消四会教练员和四会政治教员资格;信息化知识和技术考核不过关的,考学、入党、立功暂缓……

  这一“逼”,逼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新飞跃。各级按照整体谋划、稳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思路,统筹思考,系统集成,使省军区上下各级的信息化系统和设备之间实现了功能融合、互通共享;既用好上级配发的系统,又抓好技术改造和科学配置,探索出组合型、互动型、区域型勤务方式,边防执勤作战能力实现了质的跨越。

  兵撒边关一大片,组织训练难聚堆。为破解这一难题,某边防团7名大学生干部主动请缨,克服重重困难,研发出“军事训练系统”,使省军区九成以上训练内容能够在网上教、网上练、网上考、网上比、网上管、网上演,过去以连为单位组训变成了现在的全团统一组训,有效解决了过去考核逐连跑、分点考、时间长、消耗大等问题。昔日一个月才能完成的考核课目,如今一至两天即可完成。

  4000张等级证书,800余篇学术论文,660多名网管行家——

  人才方阵崛起北疆

  5月25日上午,某边防团团长贾伦走上讲台,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给全团官兵讲了一堂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课,专业的语言和精彩的动漫制作,让官兵们听得聚精会神。

  可是有谁知道,两年前贾伦还是个“网盲”呢!上任伊始,贾伦对网上执勤、网上办公、网上调查、网上授课等知识的了解还几乎为零,不会用、教不了、管不好等难题接踵而至。没过多久,问题便接二连三来了:参加上级信息化知识和新装备操作考核,多数官兵不“过关”;一套10多万元的信息化装备,没人会使用,被束之高阁……

  贾伦开始坐不住了。他从家里拿出2万多元,购买了微机、图书和网络设备,一有时间就加班加点学习。他还主动拜大学生官兵为师,遇到问题就打电话或上门求教。如今,他俨然已是团队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人物”。

  与贾伦“不耻下问”的风格不同,信息化知识基础较为扎实的鹤岗军分区副司令员孙会兵,走出了另一条学习成才之路。2005年初,省军区把信息化建设的试点任务赋予了某边防团。接到任务后,时任团长的孙会兵大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10多次到友邻部队学习信息化建设经验,赴哈尔滨科技园、北京中关村等地考察咨询,并请来多名专家学者来部队面对面“传经”、手把手指导,大批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随之迎刃而解,并成功研发了边情报知与处理系统、作战指挥与军事训练系统等“八大系统”和27个子系统。去年3月初,他被沈阳军区树为“领导干部学习成才标兵”,并荣立二等功。

  像贾伦、孙会兵这样在信息化建设中成长的人才,在省军区比比皆是。记者所到的10多个偏远哨所,都安装了远程监控视频镜头,省军区领导介绍说,以前监控镜头需要手工调控,费时费劲,通信参谋刘光义带领攻关小组苦心钻研,成功研发了“远程全方位监控视频镜头控制软件”,使监控设施由手动变为自动,边防“电子眼”真正变得名副其实。“黑河好八连”二级士官滕来山痴心鼓捣连队的几台电脑,后被机关选中参与网站建设,在技术人员的帮带下,他不仅为团队开发了“边防勤务管理网”、“心理咨询网”,还考取了网络工程师证书。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小滕深有体会地说:“我是幸运的,部队信息化建设这个平台,让我学到了一身的本领。”

  近3年来,省军区涌现出660多名网管行家,有4000人考取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先后撰写了800余篇学术论文;数百名官兵进入省军区、军区的“人才库”,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络高手和信息建设带头人。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