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战争40周年:耶路撒冷是以巴和平的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12:03 新华网
六日战争40周年:耶路撒冷是以巴和平的关键
资料图:哈马斯士兵手持火箭筒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67年6月5日,总共持续6天,因此又称“六日战争”。40年过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两名妇女因与这场战争分享生日,各有一番不同感受。

  作为战争“成果”之一,以色列吞并了东耶路撒冷,但迄今没有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如今,耶路撒冷

  人口分化加剧,有人指出,耶路撒冷已经分成3个相互独立的部分。

  生日不快乐

  无论如何看待“六日战争”,这场战争对于世界、尤其是战争爆发地区的人们而言,都是一件大事。以军通过这场战争占领了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等地区。这对中东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埃斯蒂和哈南原本是普通妇女,今年6月5日将满40岁。由于与这场战争的爆发之日“分享”生日,她们注定无法摆脱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

  埃斯蒂来自以色列,哈南则是巴勒斯坦难民。两人从出生起,就踏上了不同的生活轨迹。

  埃斯蒂的母亲当年在特拉维夫一家

医院生下她,享受到“王室般”的待遇,因为医院内满是等候收治前线伤员的医生。

  哈南如今是7个孩子的母亲,却没有那么好运。出生后的一些日子,她在耶路撒冷城外的橄榄树林内度过。由于交战地点与她出生的难民营不远,父母只得把她带入林中躲避。

  哈南其实在战争爆发的5天前出生,但身份证上标注的生日却是6月5日。阿拉伯人把这一天称作“挫折日”。每到“挫折日”,巴勒斯坦人会举行抗议和示威活动,任何个人的其他活动,包括喜事在内,都显得微不足道。哈南感慨道:“我的生日从来没有快乐过。”

  埃斯蒂对生日的感受并非一成不变。她说:“我记得最初的10年或15年,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出生于战争(爆发)第一天感觉不错……但后来,当我18岁或19岁的时候,这个日子开始有了争议,有人认为是个积极的日子,有些人则认为它是国家的祸根。”

  埃斯蒂解释说,一些人庆祝这场战争,另一些人则反思对另一民族的占领和统治。

  互相接触

  埃斯蒂接触巴勒斯坦人主要是在以色列军队服役期间。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占领了巴勒斯坦人聚居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埃斯蒂服役地点便是西岸。

  埃斯蒂说:“我记得,当时我感觉,作为一名士兵,我必须去那里。但我发现,我总在问自己,我真的应该去吗?”

  “我记得,看到士兵们对待当地(巴勒斯坦)人的方式,我总感到不开心,”她说。

  哈南也回忆起与以色列士兵打交道的经历。“我只有在他们(以色列军人)抓人或在检查站看见以色列人,他们觉得抓人能让我们害怕,但只会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对他们的憎恨。”

  哈南16岁时遭以军逮捕,在特拉维夫一座监狱内度过4个月。以军说,她朝以色列军人扔石块。

  上世纪90年代,和平曙光初现,巴勒斯坦领导人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以方则承诺将允许巴勒斯坦建国。但埃斯蒂和哈南说,希望升起,随后破灭。

  埃斯蒂谈及去年黎巴嫩真主党民兵与以色列之间爆发的冲突,对实现和平失去信心。哈南也同样没有信心:“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有更好的人生,但就目前情况看,他们没有。”

  埃斯蒂认为,人是实现和平的关键,但她对巴以民众接触的减少感到悲哀,“和平在于人民之间,而非一纸协议,民众应该彼此接触,相互了解”。

  哈南尽管不信任以色列人,但她个人支持对话:“如果能够对我们的国家有益,为什么不去对话呢?……我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在自由与和平中,没有什么比生活在自己的国家和土地上更好。”

  对这一点,埃斯蒂有相同感受。但说:“我们试图解决问题,不幸的是,大多数问题始于我出生的时候。”

  耶城三部分

  “六日战争”的第三天,以色列军队占领了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

  每逢占领东耶路撒冷,每逢周年纪念日,一些青年犹太人通常举行游行庆祝,但这种喜悦无法让耶城的其他居民分享。巴勒斯坦人只是冷眼旁观,一些不关心政治的犹太人也不大热心。

  以色列1980年宣布合并后的耶路撒冷为其“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没有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外国驻以色列的大使馆多数设在特拉维夫,各国大使馆官员也通常不参加以色列每年组织的纪念“统一”耶路撒冷活动。

  为巩固国民对耶路撒冷的“统一”概念,以色列政府制定了不少计划。民调显示,虽然三分之二的以色列人反对放弃东耶、换取与巴勒斯坦达成协议,但78%的民众宁愿远观耶城,不愿接近。

  以色列《青年报》评论员沙洛姆·耶鲁沙尔米说:“2007年,耶路撒冷是3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在西耶路撒冷聚居的世俗和传统犹太人是一部分;激进东正教犹太人为第二部分,他们正在发展和壮大;东耶的阿拉伯人为第三部分,他们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但聚居区域有所收缩。”

  居民,还是公民

  现任耶路撒冷市长乌里·卢波利安斯基2003年竞选市长时自称是一名激进东正教犹太人,这对他吸引犹太人选民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卢波利安斯基经常夸耀耶路撒冷的“文化组合”,但他呼吁以色列政府采取措施,保持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人口优势。

  他上月警告说,依照人口结构而言,耶路撒冷可能不会永远处于犹太人统治下,而可能落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手中。因为研究数据表明,耶城阿拉伯人人口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快于犹太人。

  现任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也曾担任耶路撒冷市长。他推进耶路撒冷犹太人区的建设。

  耶城阿拉伯人经常抱怨,在市政福利方面,他们受到歧视。还有人不满以色列拒绝同意东耶成为将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他们认为,耶路撒冷的一些居民法规和隔离墙建设旨在把他们赶出这座城市。

  当地巴勒斯坦人把东耶当作自己的合法家园。研究耶路撒冷事务的专家哈利勒·塔法吉说:“我们感到,我们好像是我们自己城市中的吉普赛人,是居民,但不是公民。以色列想要整个耶路撒冷作它的首都,但现在发生了什么?耶路撒冷还是和平的关键。”

  耶城归属和地位,在先前和平谈判中,始终是巴以双方争议重点之一,迄今难有解决方案。(庄北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3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