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鹰"守护神"——记空军"十大杰出青年"张新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2日 19:1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日电(孙茂庆、申进科、阎瑾)在人民空军的序列里,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没有机会驾驶战鹰翱翔蓝天,却是战鹰放飞的“把关人”;他们没有机会驾驶战鹰守卫领空安全,却是战鹰安全的“守护者”。

  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团机务大队五级士官张新员,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入伍时,张新员只有初中文化。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机务训练团学习飞机维护。刚开始,他一看见那密密麻麻的元件、纵横交错的管路就发懵。为了弥补知识上的“落差”,他每天对照字典学业务,从飞机的构造、气路、油路开始,到动力布局、发动机工作原理,逐个学习摸索。

  很快,张新员成为全团第一个单放的机械员。新机改装后,他又取得了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第一名。

  “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使他不断超越自我!”团长李支刚说,张新员已成长为能维护两个机种7个机型战机的专家型士官,参与编写的《某型飞机维护规程》填补了我军空白。此外,他还先后带教出22名机械师,其中有6人走上机务大队长、专业主任等领导岗位。

  “我们机务人员一手托着飞行员的生命,一手托着国家财产的安全,容不得丝毫懈怠和一点闪失!”张新员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

  一年盛夏,部队进行夜间转场。张新员在敲击一架飞机前起落架“U”形固定座时,听到声音异常。于是,他果断建议对这架飞机进行探伤,对其他飞机进行普查。探伤结果令大家出了身冷汗:两架飞机的起落架关键部位发现裂纹。

  “他不但敢于坚持原则,而且注重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指导员朱勇说,每次维护飞机,张新员和机组人员一起认真初查、细查、复查,对重要部位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

  一次,飞行员反映飞机前起落架放下速度过快、声音异常。机组人员进行常规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中队组织技术骨干分析研究也得出“没有问题”的结论。张新员却坚持对飞机起落架收放系统进行反复检查,最终发现节流器的节流孔被装反的故障隐患,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

  就是凭着这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张新员所维护的飞机连续14年被评为“优质飞机”,所带机组连续6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教练机前舱开罩容易影响飞行员操纵注意力,一直是飞行安全的一个隐患。张新员“异想天开”,建议改为后舱开罩。这一创新型思维,令飞行员和科技人员感到豁然开朗。后来,他与技术骨干协力攻关,研制出的“某暗舱罩自动开罩装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尝到了成功喜悦的张新员,信心倍增。过去,飞机“腿灯”更换频繁,影响了飞机出动。他反复研究琢磨,采用加装减震垫的方法,使一个灯泡就能使用50个起落以上,不仅缩短了飞机再次出动准备时间,减少了航材消耗和工作量,还消除了飞行安全隐患。

  近年来,张新员先后发现和排除飞机重大故障隐患40余起,安全保障飞行1900多个小时、4000多个架次,荣立2次二等功、7次三等功,是“全军优秀士官”和空军“十大杰出青年”,曾获得全军首届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