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06:13 解放军报
学员们引吭高歌 一曲《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伴舞表演,使人仿佛置身于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随着《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那舒缓悠扬的口琴声响起,100多名身着迷彩服、手持钢枪的学员组成的方队,动作整齐,威武雄壮。这是位于秦岭山下的西安陆军学院近日举行的歌咏比赛的一个镜头。 该院政治部主任李军介绍说,这次歌咏比赛集中展示了学院近年来文化建设成果,可以说是学院不断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一个缩影。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环境是官兵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空间,赋予环境以文化内涵,环境就能成为“凝固的教材、育人的课堂”,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学院党委的共识。翻开学院文化工程建设大事记,一行行醒目的数字映入眼帘:2002年,投资200多万元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和电子阅览室,构建校园文化网,安装英模灯箱;2003年,投资36万余元修建广播室、调音台,购买有机玻璃篮球架,建设文化广场;2004年,投资修建学院标志性建筑“和平颂”雕塑;2005年,投资建设塑胶跑道和篮球场;2006年,投资修建文化长廊、园林式喷泉,修缮军体馆。每一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都使校园的文化环境更加具有吸引力、凝聚力。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课堂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置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无不被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校区文化氛围所感染。纵横校园的10余条主干道上,以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励志成才、战斗精神和英模人物形象及格言等为主要内容的灯箱,与花草树木交相辉映;20多个教室内,四壁悬挂着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的名言警句;大操场正前方,那尊由地球、鸽子、钢枪组成的高达10多米的学院标志性建筑——“和平颂”塑像,格外引人注目;学院创始人贺龙、周士弟等人物雕塑,凝固在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中,每一处景观,每一项建设,都渗透着他们文化育人的匠心。 充分发挥主课堂作用 “课堂教学是向学员灌输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学院政委高荣根介绍说,“军营文化工作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仅仅满足于理论上的学懂远远不够。为把学员培养成开展文化工作的行家里手,我们着眼提高学员文化活动组织能力,不断加强教学实践性环节。”学院在所有学员队开设了基层文化工作课,每个学员队的课程结束后,都要设置一场特殊的考试——由学员自导、自编、自演一台文艺晚会;在学院每年组织的田径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上,都安排学员担任裁判。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员的表演、组织、协调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院地处古都西安,驻地艺术类高校较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学院想方设法把高雅艺术引进校园,开设了社交礼仪、音乐欣赏、文学欣赏、形体艺术等课程,引导学员提高自我修养,培养军人特有的气质。 学院文化专修室是培养基层部队文艺骨干的场所。步入专修室,仿佛进入了一座艺术殿堂:钢琴、电子琴、铜管乐器应有尽有,贝多芬、莫扎特等世界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的画像和名言张贴在四周的墙上,环绕式立体音响布置在教室的每个角落。专修室负责人、国家一级指挥刘水告诉笔者:“当代官兵的艺术品位越来越高,渴望寻求各种途径展示自己个性和才华的愿望也越来越强,每逢课余和双休日,我们这个专修室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各显神通。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文化工作骨干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走向基层部队。” 文化活动向演兵场延伸 要让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走开放育人的路子。该院南坊镇综合训练场距离学院120多公里,每年的毕业学员都要在这里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战术训练。为让单调艰苦的生活训练环境变得多姿多彩,他们把文化活动穿插于整个外训期间,既通过文化活动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又通过实践检验学员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每次组织文化活动,都让学员担任组织者,组建“西岭之声”广播电台,自编自写广播稿和排练文艺节目,开展篮球、足球比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充满时代气息,适应青年学员的文化活动,为艰苦枯燥的训练生活增添了文化气息。 “插一点,红一片;走一路,红一线”,这是学院在每年进行的千里野营综合演练中开展文化工作的真实写照。学院注重在实践中找准提高学员文化活动组织能力的突破口和融合点,部队每到一个营地,要求学员做到“四个一”:开设一个战地广播电台,编辑一期战地快报,出版一块黑板报,举办一场军民联欢晚会。在夜间长途穿越毛乌素沙漠行军中,由学员组成的宣传鼓动小组穿插行进在队伍中,他们有的手持快板,有的腰挂锣鼓,有的身背吉他,在官兵体力透支时,一个个自编的小曲子小节目,风趣幽默,贴近生活,顿时让大家精神倍增。 风成化习,果行育德。文化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在西安陆军学院绽放出朵朵绚丽的艺术奇葩:该院学员先后获得西安国际管弦乐比赛银奖,全国“当代军人与21世纪”电视演讲大赛优胜奖,中央电视台“凌云杯”演讲赛优秀奖,国际橄榄球比赛亚军,首届“翠华山杯”大学生歌手大奖赛二等奖等50多个奖项。从这里毕业后走向基层任职的上千名学员,既成为部队教育训练的骨干,也成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生力军。(本文照片:侯国杰摄)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