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黄埔军校毕业生日记:抒发抗日烈士的爱国情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19:37 东方今报
10天前,一本日记落到了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农民都红全手中。这本日记一面世,立即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有人想高价买走这本日记,但被都红全拒绝了。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日记?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日记的主人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经历?当记者翻开这本发黄的日记时,一段70年前的抗日历史,一个25岁的长垣烈士尽现眼前。 从一个老妇人手里买到了一本黄埔军校毕业生的日记 去年11月15日,滑县农民都红全像往常一样离开家,走街串巷收购古董。 “那天下午两点多,我来到长垣县方里乡一个小村。当时,一个老妇人找到我,说她家有本书。”都红全说,于时,他就去了老妇人的家。“我一看,这本发黄的日记本上,从上到下印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笔记簿’几个字,旁边还有‘陈曙辉’的名字。”都红全说,“我知道,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就是黄埔军校,翻了翻日记,很多都是繁体字,我也看不懂,不过,从日记本里看到了蒋介石、何应钦等人的名字,估计价值不菲。”于是,他就掏钱把这本日记买了下来。 去年12月29日,记者来到都红全的家。35岁的他拿出钥匙打开箱子,日记本显现在记者面前。 这本日记是线装本,纸的颜色已经发黄,最后两页已经霉变。不过,封皮上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笔记簿”几个字告诉人们,这是当年黄埔军校的作业本。 得知他购买了这样一本日记,“好多道上的人,都想买走,有个人,出5000块。”都红全说,既然这本日记写的是抗日,他想,对后人研究那段历史有用处,所以,就没有卖。 日记的作者担任过国民党军官,后来参加八路军,是长垣县最有名的烈士 日记的书写顺序按照传统的写法,从右向左、从上到下,文中繁体字数量不少。让人惊叹的是,字体端正清秀、遒劲自然,正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风格。 日记的扉页,写有“日记(三)”字样。“我估计,这是他的第三本日记。”都红全说。 “带着这本日记回到家,就问村里的老人,认不认识陈曙辉。结果,他们都说,这个人是个很有名气的烈士,老家就是长垣县的。”都红全说,第二天,他就托朋友到政协长垣县文史资料委员会查询陈曙辉。 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让他十分惊喜:陈曙辉是长垣县最有名的革命烈士,1915年10月6日,他出生于长垣县方里乡新楼村,先后在开封一中、北平私立大学读书,黄埔军校毕业后,担任国民党四川丰都第六期军事教官。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放弃国民党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组建华北人民自卫军并任司令员;后来加入八路军,担任129师(当时,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刘伯承任师长)第三大队队长。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1956年,河南省政府为他立了烈士纪念碑,现存于长垣县烈士陵园。 “细雨仍是纷纷地落着,已经四五天都不停了……11点钟吃饭,教育长过来训话,大意是:到民间和农民谈话要和气,有机会要将新生活运动的好处讲给他们听……出了城门,看见鄱阳湖的水涨得多了。”这是1936年5月28日的日记,也是这本日记里的第一篇日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表示这本日记价值相当大,要仔细研究 陈曙辉的这本日记,从1936年5月28日写到1936年7月2日,共计96页,约4万字。日记中,记载了大量历史事件,以及他个人对此的感受。 长垣县政协获悉此事以后,十分重视。一位工作人员说,要立即和都红全联系。陈曙辉烈士是长垣县十分有名的烈士,但现在能够找到的有关他个人的事迹很少。这本日记的出现,对于研究他个人以及当时的历史,十分有价值。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陈曙辉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通过日记可以看出,1936年他写这本日记的时候,他在国民党的军事培训学校学习,随后,就任国民党四川丰都的军事教官。 他的日记,具有代表性,代表了他们这一层次的人对于抗日的认识。他们认为,这本日记颇具价值,要仔细研究。 日记摘要 十八号星期二晴 昨日下午做工,今晨又做工,地点爱莲池。 下午国际问题课,同学请王教官报告华北现势。王教官谓,日又向我提出新要求:第一,陇海、津浦二铁路归日管理,以备在日俄战争时运兵敏捷;第二,沿长江各都市(作者注:如芜湖、沙市)驻日军;第三,长江各都市均驻日飞机两架;第四,紫金山驻日军;第五,蒋委员长下野;第六,国民政府改组。 以上几条要我书面答复,闻政府似已部分承认,当然,有几条我们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承认的。 纵令吾国有一省未亡去,吾人将以此一省为根据地,实行复仇工作。 在苏联革命政府成立之初,各国武装干涉进军,然而苏联人民终能以土枪土炮将敌人赶走。今日吾人当以此为复仇榜样! 二十号 星期四阴 晨升旗,及往大操场跑步,因天阴空气微冷,故未出汗。各队跑步带回时,独政治队奉令停留操场。 副主任谓:大家静心求学,不宜因将移南京而敷衍偷惰,须知国家今日已至生死关头,闻日本所提新要求之内,有一条是“全国各处凡带有军事性质之学校需一律停办”,溯自民国成立以来,军队异常腐败,政治方上轨道,而国难日张,欲借此整理以作复兴民族之砥柱,而日本偏阻挠之,须知我愈强则彼愈不安,从前皆谓《二十一条》苛酷,而今日之条件,尤甚于《二十一条》。 初要我河北政府移保定,于学忠调职,关、黄二师离平移驻他处……军事委员会北平训政处撤销。我国因实力尚虚,皆一一承认之,而彼则得寸进尺,又提出新要求。这新要求,是要我国灭亡,永无翻身之时,其阴险如是。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怒吼吧,中国! 二十六号星期三 雨 清晨雨仍未停。上午志敏(人名)买了瓶五家皮酒和些鸡蛋、鸭蛋,在厨房吃过酒,心中不觉有些悲伤! 所谓国,所谓家,在我心中,这时一点概念亦没有,人生的结局是什么?我在这天地间是多么的微小啊!人生真是一梦,几十年后,人又在何处呢? 昨日午后雨未停时,全体同学举行同乐会,胡琴声、京调声,声声荡漾着我的心,心神超出了尘寰! 二十八号 星期五 雨 天亮了,赶快往支队部去。披着雨衣。“哗哗”的雨声夹杂着“杀杀”的敌人呐喊声,我军已准备退却……正吃饭时,敌军冲锋而来,一阵阵炮声、杀声从民房四周而过,吾几人遂伏于房内静听,敌人骑兵过后,才开始逃。 通过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了解到重大历史事件的概况,却无法看到真实生动的细节。这本日记就通过简短的语言,为我们还原了一幅幅真实而沉重的历史景象。 景象一 嚣张日本兵把臭大粪送给省主席 1936年6月3日,陈曙辉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描述:“河北省政府未移至保定以前,有一日本下等勤务兵,称欲面见省主席于学忠,卫兵引他进去。日勤务兵行至半路,将一大包东西交给卫兵,令转给于主席,他便走了。后来,于主席接到这包东西,将纸包打开,原是一面青天白日旗包了一包大粪,臭气扑鼻。日本人污辱我如是!” 7月1日的日记中,他还写道:“日本浪人在天津河北省政府门前脱下裤子,向着省政府解小手(作者注:撒尿)。时常有日本浪人在省政府门前吸纸烟,将火柴在吾省守卫卫兵所持之枪上摩擦。” “在北平,任何一日军兵、勤务兵都可以向我华北军事最高长官何部长(作者注:何应钦)打电话谈话,不管什么机关他们都可以任意冲撞。有一次,几个全身武装的日兵要往北海游玩,因何部长住在北海,卫兵阻止。他们就和卫兵吵闹,后来何部长传令叫他们进去,然而,他们却转身走开,大摇大摆说道:‘你们何部长请我们进去,我们也不去了!’” 景象二 国民政府妥协退让,河北省府各职员均呈请辞职 面对日本的侵略,陈曙辉和他的战友们,已经发出了救国的呐喊。然而,国民政府却实行了步步退让的政策。 6月15日的日记这样描述:“阅大公报载,华北局势已趋和缓,日军要求条件全部承认,何应钦令取缔平津秘密反日组织,同时,我政府颁布敦睦中日邦交令。” “日飞机十七架飞平(北平,现称北京)侦查,关麟徽、黄杰二师奉命调往边疆剿匪(共产党),关、黄皆系过去抗日名将,今被迫调防,诚令人痛心!”6月17日的日记如是说。 6月19日,他又写道:“河北省政府被迫迁至保定,省府各职员均呈请辞职。 顾维钧、施肇基(曾出席巴黎和会,为中国五位全权代表之一)、颜惠庆(1919年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顾问,1920年8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内务总长等职)等外交大员,态度均消极,有辞职意。于学忠(时任河北省政府主席)赴汉口、转郑州,已动身赴陕,奉命剿匪!这类的消息时时在报端披露,真令人难过。” 景象三 赞叹民间的游击战术,创造抗战史新纪元 当时,日本侵略者有条不紊地侵略中国,计划周密;而国民政府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 东北全面沦陷后,东北人民不甘做亡国奴,自发组织了东北义勇军,开始了抗日斗争,这当中有不少共产党人。 对此,1936年6月21日,陈曙辉写道:“1934年3月1日傀儡溥仪的登基,又激起东北民众的反日情绪,义勇军以与以前截然不同的崭新姿态出现,游击战术的发展,创造义勇军抗战史中的新纪元。游击战术不但可以避免与日军正面接触损失实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弹药的缺乏,游击战术分散日本帝国主义的兵力,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感到疲倦,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对日军实行奇袭,破坏交通设施、工业区,都给予日军极大的损失。” 来源:东方今报;记者 梁新慧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