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鲜血写就史诗 信念筑成丰碑——红军长征全记录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 16:3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徐壮志)72年前的10月16日夜晚,宁静的赣南于都河两岸,突然出现了大队人马——以越过于都河为标志,中央红军的长征开始了。

  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1月,面对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剿”,4路红军先后离开养育过他们的红色根据地,踏上远征之路。

  当时不会有人想到,他们的远征,会成为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他们的精神,会在70年后的今天成为超越时空的巍峨丰碑。

  生命铸就的史诗

  112岁的红嫂陈发姑至今也不知道,丈夫朱吉薰究竟倒在了万里征程的哪一处。

  一个多世纪的人事沧桑,老人几乎都无法记得了。然而,提起72年前那个残阳如血的傍晚,老人浑浊的双眼中依然会泛起点点泪花……

  夜色茫茫,十里相送。行军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战马最后一次悲怆的嘶鸣,惊落了多少母亲和妻子的眼泪。

  长征就这样开始了。丈夫再也没有回来。

  “水打石子翻转身,唔(不)知我郎几时归……”陈发姑一等,就是72年。

  在中央红军出发地赣南闽西苏区,在红2、红6军团出发地湘鄂川黔苏区,在红四方面军出发地川陕苏区,在红25军出发地鄂豫皖苏区,都有成千上万像陈发姑一样的红嫂。她们唱着《想红军》《盼红军》,直唱到青丝变白发。一直到今天,她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丈夫那双年轻的眼睛,究竟是黯淡在湘江边、雪山上还是草地里?

  4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共20.6万余人,途中补充兵力有据可查的为1.7万余人,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超过16.6万人牺牲或失散在了长征路上。单是江西兴国一个县,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有12038名。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每一公里,都有一名兴国籍战士化作的生命路标。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一场与后来的西路军蒙难、皖南事变一起并称为我军历史上三大悲剧的战役,险些让中央红军全军覆没。

  40多天中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从江西突围出来的中央红军拖着疲惫之躯,奔向广西境内的湘江。已经判断出红军意图的蒋介石,凭借湘江之险,设下了第四道封锁线——仅在兴安至全州间的湘江沿岸,就密布着200多个碉堡和30万人左右的大军。

  5天5夜,在湘江两岸,红军将士与5倍于己的

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杀。

  91岁的老红军唐进新,就是当时死守湘江西岸要地脚山铺的一名普通战士。老人至今难忘那场一生中经历的最为惨烈的战斗:一个上午的激战,阵地上的人几乎少了一半。当阵地在敌人潮水般冲击中动摇时,后来的共和国国防部长、其时身患疟疾的红4团团长耿飚挥着大刀带头冲了出去……

  阵地,陆续在人员全部阵亡后被敌人占领。团政委杨成武也在反冲锋中腿部中弹。红5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毫不犹豫地给自己补了一枪……

  断后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6师18团被敌人阻断在湘江东岸,大部阵亡。34师师长陈树湘中弹被俘后,从腹部伤口处扯断了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

  13位团以上干部战死在湘江两岸。突破湘江封锁线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这众口相传了几代人的话,蕴含的是远征中难以想像的苦难风流。92岁的红四方面军老战士韩先良回忆过雪山草地时,几度泣不成声——

  第一次过草地时,全连还有四五十人。到第二次过草地,就只剩下十几个人了。有一天早上,当韩先良奉命去叫另一个班出发时,却发现那个班的人互相靠坐在篝火旁,全冻死了……

  据专家保守统计,至少有1万名红军将士,因为饥饿、寒冷、疾病而倒在了这片凶险的草地中。

  红四方面军老战士李中权一家,有4人牺牲在长征路上。直到今天,老将军也不知道母亲究竟长眠在茫茫水草地的哪一处。

  70多年过去,当年19岁的青年已变成了91岁高龄的白发老人。但,老人书房中那幅凭着记忆还原的母亲的画像,表明逝水般的流年并不能冲淡老人对倒在长征路上的亲人的哀思。

  有多少生命如同李中权将军的母亲一样,默默倒在了这条纵横中国西部的红飘带上,甚至没能留下一个名字,一块墓碑。长征中,光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就达422位,其中,包括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红25军政委吴焕先等8位军以上干部和80余位师以上干部。

  地址成为遗址,笑容成为遗容;墓表示苦难,碑表示光荣,一样的深刻也一样的恢弘。

  70多年过去,万水千山间征战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但,在赣南,在湘江,在遵义,在雪山草地,在长征路上的每一处,森林般耸立的墓碑,向人们无声讲述着一段段曾像火焰般燃烧的青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