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尖兵正在冲锋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08:50 中国国防报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尖兵正在冲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尖兵正在冲锋

刘一代 彭传芳 潘立 薛冰坚 本报特约记者 王永孝 曹建兵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尖兵正在冲锋

  剑指苍穹李鸿林摄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尖兵正在冲锋

  整装待发宋远高摄

  博士旅长陈光军——面向战场,跳越不断升高的横杆

  人物小传:陈光军,1966年出生,先后毕业于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历任教员、参谋、副处长、处长等职,2005年5月任某旅旅长,是第二炮兵历史上第一位博士旅长。

  陈旅长走马上任第一天便吸引了全旅官兵的眼球。早晨出操,他站在了排头,1.82米的个头好显眼。

  第二天,该旅受领一项全员额、全要素对抗演练任务。官兵们又都瞪大了眼睛:新来的旅长揣着学士、硕士、博士好几个学位证书,看看他有啥高招?随着演练的推进,大家服了。面对导演组设置的重重障碍,陈旅长胸有成竹地把技术骨干撒在各个号位上,他跑重点、难点号位,走一处指导一处。故障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排除。演练结束,总评成绩优秀。

  可新旅长并不满意。他发现放电缆这一科目单装训练比综合训练慢了近3分钟,其他科目也有类似问题。慢在哪?原来是单装训练时追求整齐划一,号手有时还要踢正步,而综合训练时比的是又快又准,这些环节便省了。“练为战,练与战怎能脱节?”新旅长向老训法动刀了:删除不必要的环节,单装训练时间平均压缩了30%。陈旅长又将“移植嫁接法”、“滚动辐射法”等科学组训方法用于部队训练。训练水平呼呼上升,当年就有3个导弹营跨入二炮军事训练一级营行列。

  怪不得人说“读书人眼高”呢!博士旅长的眼光就是不寻常。这连一帮网络高手也佩服。今年旅里担负基地网络化训练试点任务。经过网络高手近半年的努力,网络化办公、可视化监控等初具规模。陈旅长看了却说,这只能算训练网络化的初级阶段。他提出要通过计算机系统逼真虚拟战场环境、通过信息自动化系统与武器装备系统的交链将技术层面上的模拟上升为战术模拟,实现在近似实战状态下的练兵、考核。没说的,网络高手们心甘情愿挑灯夜战。一项可移植、可扩展、实用性强的网络化训练系统正在开发之中。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再来看吧,这个旅准会又是一番新面貌。

  “蓝军司令”汤天志——为了明天,今天绝不让“红军”轻易言胜

  人物小传:汤天志,1965年10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历任学员、排长、连长、营长、基地副参谋长等职,2002年3月任第二炮兵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参谋长。

  塞外山谷,硝烟弥漫。一支装备精良、战法诡秘的信息化“蓝军”时而实施精确打击,时而展开网络攻击,时而进行光电袭扰,正与“红军”导弹部队展开一场激烈的对抗。

  导演这场对抗战的就是第二炮兵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参谋长、“蓝军司令”汤天志。

  3枚红色信号弹刚刚升起,一辆辆隐蔽在集结地域的长剑战车顿时马达轰鸣,占领阵地,展开装备,起竖导弹……

  就在转瞬之间,“敌”情突然而至:天上卫星巡游,空中战机飞驰,地面雷达报警。汤天志带领的信息化“蓝军”出其不意地采取大规模的立体侦察、电磁迷盲等手段,对“红军”导弹阵地连续实施激光打击、网络攻击和化学袭击。

  平时训练有素的“红军”导弹部队赶紧撤收装备,转场待机。谁知,正当“红军”运用指挥网络报告战场态势之际,汤天志又指挥“蓝军”悄然实施光电干扰,使“红军”通信联络中断、指挥系统瘫痪。接着,“蓝军”又对截获的“红军”信息指令进行加工,继而传给“红军”,先后3次调动了“红军”部队……

  2002年3月,一纸命令,汤天志走上了第二炮兵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参谋长的岗位。那一天,他丝毫未露喜色,眼神里荡漾着忧思……这是一个年轻的训练基地,如何建设一支新型“蓝军”,把训练基地打造成战略导弹部队的“砺剑石”?

  “只有拽住信息化建设的牛鼻子,才能锤炼出‘蓝军’的硬功夫!”他带领一群年轻人,紧盯风起云涌的信息化战场,终于将一支形神兼备的信息化“蓝军”打造成型。那段日子里,汤天志体重减了近5公斤。

  几年来,汤天志的信息化“蓝军”越来越强大。不过,这位“蓝军司令”可得要小心,那些永不服输的“红军司令”们无不摩拳擦掌,正筹划着与他再决雌雄呢!

  “铁腕”参谋长夏小平——为了打赢,一腔热血化作“铁石心肠”

  人物小传:夏小平,1969年5月出生,1986年9月考入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历任助理工程师、发射连长、旅作训参谋、作训科长、技术营长、副参谋长、装备部长等职,现为第二炮兵某旅参谋长。

  “硬派人物”是某旅官兵送给参谋长夏小平的一个雅号。

  初见夏小平,一点也看不出“硬派”的影子。他个子不高,举止优雅,架一副银边眼镜,微笑中透出一种睿智和腼腆。

  2004年3月,夏小平刚任旅参谋长就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官兵们立时领教了他的“硬派”作风:在最短时间内,他独自拿出两套完整的作战方案,率领部队连夜出发,长途奔袭数百公里到达作战地域,不仅提前完成占领阵地前的准备,而且成功实施了多波次火力突击,创下部队连续作战3天3夜的纪录。

  后来呢?许多人都尝到了夏小平“铁腕”治军的滋味:因为一个标点符号错误导致报告重写,因为一个数据有误使得方案重拟,因为新武器常识答不上来被“发配”基层……对此,一些部下在叫苦不迭的同时,也对他十分佩服:他能准确地说出每一台装备的长短宽窄,他能快速找出一台故障车的症结所在,他能准确地目测出阵地的位置。

  夏小平的“腕子硬”还表现在创新胆识上。部队执行战备值班任务。他质疑沿袭多年的“人装原地不动,等待命令”的值班方式,大胆地把值班分队拉到数百公里外的战区进行演练;随即又针对拉动中暴露的问题对以往奉为经典的方(预)案进行修改,把不切实际的内容统统砍掉。新装备配发部队不久,他想方设法让官兵直接投入到新装备训练中,裂变式培养队伍,滚动式组织操作,封闭式强化训练,使得新装备到位后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形成了作战能力。

  “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曾满军——直面挑战,永远保持百米冲刺的劲头

  人物小传:曾满军,1974年8月出生,1997年9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入伍,现任第二炮兵某旅技术营营长。

  个头适中,身板结实,标准寸头,这个说话底气十足、干活风风火火的年轻人就是被第二炮兵授予“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荣誉称号的某旅技术营营长曾满军。

  刚当排长时,面对专业不对口,他拿出当年考大学的劲头钻原理、跑电路、背参数,抓住实装操作、装备调试、阵地电缆铺设等时机虚心向老号手请教。不到一年,他就全面掌握了所属武器装备性能,熟记了几千个重要参数,掌握了各个工位的操作技能。代表旅参加基地专业技术比武,他获个人第一名。在旅组织的综合考核评比中,他带的排两次夺魁。

  2001年3月,曾满军被任命为某发射营连长。这个连队已连续两年没达标。为尽快提高连队的发射能力,他科学组织施训,强化岗位练兵。在年底旅组织的专业技术等级晋升中,该连参加的32人全部晋级。上级组织实装考核,连队年年全优。

  当了营长的曾满军依然是一腔豪气,勇于挑战。为缩短检测导弹的时间,他带领技术骨干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多项过去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改进方案,大大提高了发射分队的反击能力。他还组织技术骨干对某型导弹交付部队使用后历年的测试结果、故障情况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出参数变化曲线,为该型导弹的维护保养和合理使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出名堂。”曾营长真的带出了一个军事训练一级营,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士兵导弹专家姜喜良——关键时刻,方显“砺剑尖兵”过硬本领

  人物小传:姜喜良,1967年12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现为第二炮兵某旅特装修理所六级士官。

  面庞黝黑,笑容可掬,满肩银花缀结,一双沾满油污的大手,粗壮而灵巧……记者面前的姜喜良朴实得像泥土疙瘩。只见他钻进一辆巨型战车的肚皮底下,娴熟地操弄着各种工具,不一会儿工夫就使战车欢快地轰鸣。

  在第二炮兵某旅,姜喜良是兵龄最长的士兵。他以超群的特装维修技能入选第二炮兵第二届十大“砺剑尖兵”,被誉为士兵“导弹专家”。

  一次,部队执行导弹发射任务,乌云密布中,终于寻觅到一个难得的发射“窗口”。在实弹发射进入最后检测时,某液压系统突然出现异常。现场的几名工程师无论怎么摆弄,仪表显示就是不正常。导弹发射时间在分秒逼近,现场气氛一片凝重。姜喜良站了出来,手到病除。导弹腾空而起,直刺苍穹。现场一片欢腾。

  入伍23年,从修理小工到士兵专家,姜喜良走的是一条孜孜求索的路。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以铁杵磨针的精神,硬是啃完了30多本繁杂高难的专业书,读完了机械专业的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为了苦练特装战车维修技艺,他的10个指甲盖差点全部磨掉。这些年来,他参加各种技术比武不下20次,次次捧得桂冠回。经他潜心研制的“变速器调架”、“某型液压转向系统”等10余项成果陆续应用于新型装备,提升了新型装备的战斗力,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

  姜喜良还有个外号——“无胆英雄”。那年,部队派姜喜良到生产厂家学习。他的胆结石病发作了。为了不耽误学习,他每天吞下大把的止疼片,坚持白天跟班,晚上绘图、整理笔记。直到有一天因剧疼昏迷被送到医院,才发现他的胆囊已穿孔,不得不实施了胆切除。有人为他可惜,他却笑道:“无胆好啊,以后遇到什么都不怕了。”

  ○相关链接○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为何叫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简称二炮。对这个名称不少人存在误解,以为二炮就是比大炮小一点的常规武器,不但有第二炮兵还有“第一炮兵”、“第三炮兵”等等。其实不然。第二炮兵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如今已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具备精确、机动、全天候的战略反击本领。

  为何要叫第二炮兵?这完全是出于当初的保密需要。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可世界并不太平。面对捍卫共和国安全的挑战,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心创建中国的战略核力量:1956年作出了重点发展导弹、原子弹等尖端武器的历史性决策;从1957年起,逐步组建了战略导弹的科研、训练、教学机构;1959年,我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正式组建。

  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的,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而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40年精彩片段

  ●1966年6月,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成立第二炮兵领导机关的决定,7月1日,正式启用第二炮兵番号。这标志着战略导弹部队以独立建设的态势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在此之前,我国已开始发展战略导弹武器,并组建了战略导弹营、团和基地。

  ●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5周年之际,第二炮兵方队雄姿英发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次揭开神秘面纱,在世人面前公开亮相。当隆隆战车携载“东风”系列导弹驶过长安街时,整个世界震惊了。

  ●1996年3月,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我新型导弹部队向东南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这是第二炮兵首次向世人公开展示战斗力。4发导弹全部命中目标,充分展示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过硬战斗力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1999年10月1日,第二炮兵受阅方队再次英姿勃发地走过天安门广场。世人惊奇地发现,中国的战略导弹家族变大了,导弹的个头变小了。这一大一小两个变化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