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巨资研发新型拦截弹对抗中国弹道导弹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09:43 环球时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据日本《产经新闻》12月15日报道,日美两国将花费3000亿日元的费用,共同开发下一代拦截导弹,目标直指中国。尽管这种被称作新型“标准3”(SM3)型导弹预计9年后才能亮相,但在日中关系严重僵持的大氛围里,这一消息的爆出无疑增添了东亚政治中的对抗意味。 日媒体称新导弹很厉害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12月15日下午在首相官邸召开安保会议,正式宣布了与美联合开发新型“标准3”型导弹的决定。《产经新闻》对所谓的“下一代拦截导弹”的性能做了详细介绍,称这是为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驱逐舰配备的一种新型拦截导弹,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射程增远,二是具有高精度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新型导弹的直径将从现在的34厘米增大到53厘米,能够防卫的范围将比旧型拦截导弹增加一倍以上。这种导弹还能够较准确地从来袭的多个弹头中,分辨出用于干扰拦截的假弹头。 为什么要造这样一种新导弹呢?报道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日本拥有的“标准3”型拦截导弹可以拦截朝鲜发射的射程为1300公里的“劳动”弹道导弹,但是要拦截中国正在开发中的射程为1800至25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就很困难,而且中国的这种导弹可以实施多弹头高速发射。 “标准3”型导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海上拦截导弹,而改进后的“标准3”型威力更大。日本正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两级导弹拦截体系。第一级是指日本的战略预警系统在发现来袭导弹的情况下,将命令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驱逐舰发射“标准3”型导弹进行海上拦截,使来袭导弹在飞行中段被摧毁。若第一级不成功,将进入第二级拦截阶段,即用“爱国者3”型地空导弹对来袭导弹在其飞行末段实施拦截。由此可见,新型“标准3”型导弹将在美日的导弹防御系统中充当“先锋”的作用。 不过,军事专家指出,尽管日本媒体列出的数据非常详细,但导弹造出来的时候什么样,现在谁也说不准。据《产经新闻》报道,共同研究开发工作将于2015年左右才结束,也就是说这一新型导弹至少要9年后才诞生。 日本为何高调宣传 一种9年后才能造好的导弹,为什么日本媒体要这样高调地宣传呢?分析人士认为,媒体配合着官方这样做,首先表达的信息就是对周边有导弹国家的一种威慑。尤其媒体在报道中把目标直指中朝,意思很明确,就是说你们有导弹,我们不怕。这与日本右翼近年来不断抛出朝鲜会向他们扔导弹,中国会在哪天“入侵”的“假想”是一脉相承的。专家指出,日本此举必将进一步刺激地区局势,为中日关系再设新的障碍,对东亚的和平与稳定都将带来负面影响。 日本这次又把军事动作的矛头指向中国,已经一点都不奇怪了,在过去的四五年里,它正是在炒作中国威胁论的叫嚷声中,塑造着右倾的舆论环境,不断给自己的军事扩展寻找牵强的借口。近年来,日本的防卫白皮书几乎年年都要写“中国拥有的中程弹道导弹”,其中多少枚“射程遍及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而且正从什么型号向什么型号过渡等等。类似的指责还有“中国海军舰船近年频繁出没日本近海,同样对日本安全造成威胁”。日前,民主党代表前原诚司还跑到华盛顿去渲染“中国威胁论”。前原在美国的演说中强调“中国的军事力量对日本是现实的威胁,必须采取毅然决然的对策来遏止中国的膨胀”。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就必须修改宪法,允许日本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总之,日本在竭力营造这样一种气氛:由于中国等周边国家的存在,日本的安全岌岌可危。然而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日本的军费开支是中国的1.62倍,军人人均军费开支是中国的15倍,而日本领土只有中国的1/25,人口是中国的1/10,日本维持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目的何在? 军事分析家指出,在海军和空军方面,日本自卫队力量较强,但是在导弹方面,由于日本一直依靠美国的反导系统,让日本很多右翼人士感到“缺憾”,而“共同开发”从来就符合日本军事发展的心理。 日本如此热心与美国研发反导系统,也有利用研发过程,促进日本尖端技术进步的目的。冷战后,日本在航天火箭、卫星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表现并不好,今年中国神六上天后,日本一直有人宣扬,如果日本在这些领域再不奋起直追,很可能会永远地落后于中国。这当然不是鹰派的小泉内阁所愿见的。因此,从小泉个人来说,他也希望能在明年9月任满之前促成此事,以推动新世纪日本军事高新技术发展。 更为关键的是,此举可以促进美日军事一体化,为日本走上政治和军事大国铺路。实现“大国之梦”是日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通过与美共同建设导弹防御系统,增加了其在参与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以及台海一旦爆发危机时的政策选择,更可对中国形成牵制的态势,为其在地区间争夺经济和政治利益提供武力后盾。 美国让日本学“造血” 另一方面,美国同意与日本联合开发在国家安全防御方面极为敏感的新型拦截导弹,也表明了日美同盟合作的实质性深化。在建立之初,日美同盟是单向的,主要是美国负担日本的防务。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双向性越来越明显。日本通过修订“新法”,强化了对美军的“支援”,并堂而皇之地派兵伊拉克。在装备方面,也已经扫除了法律的障碍。2004年12月,日本修改了所谓的“武器出口三原则”,确定日本向美国出口武器不在禁止之列,为日美合作研究武器、相互出口武器零件开了口子,日美在军事研究上的合作也随之加快。 此次日美确定研发导弹防御系统的费用分担,也是两个月前,日美就驻日美军整编达成一系列协议之后的又一动作,表明了美国强化与日本合作的决心。此前,日本担心若日方负担的费用较高,国内会有反弹。15日公布的数字显示,日方仅负担总共约30亿美元费用中的1/3。这样的话,日美联合研发反导系统在日本国内几乎没有阻力。对于美国而言,利用日本制衡中国在东亚日益提高的地位,不仅要向日本“输血”,卖给它先进的武器,更重要的是增强日本的“造血机能”,也就是日本的研发能力。日本的三菱重工等在军事研发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美国也想通过与日本的合作增强自身的军事技术能力;同时,研发耗资巨大,美国有点力不从心,也需要日本雄厚资金的支援,因此双方一拍即合。 近来,日美两国的军事合作确实动静不小。除了联合开发导弹防御系统之外,两国还共同开发了日本航空自卫队使用的F2战机,并计划在日本各地部署各种预警雷达。 拦截导弹仍有技术鸿沟 今年6月,日本修改了《自卫队法》,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了给日本实施“导弹防御计划”做铺垫。该法授权防卫厅长官,在遇有导弹来袭的紧急状况时,可无须等待首相和内阁批准,直接下达命令拦截来袭导弹。这大大降低了导弹防御使用的门槛,也使得日美合作开发新型拦截导弹成为周边国家的现实威胁。 不过,军事专家认为,尽管日本政府对建设导弹防御系统信心百倍,但仍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比如,拦截以每秒4公里高速飞行的朝鲜“劳动”导弹的技术还没有开发出来,而且全天候保护整个日本领土也不现实。日本防卫厅曾宣称,从理论上讲,两艘“宙斯盾”驱逐舰就可以为全日本提供足够的防御能力,但实际上,由于受到后勤的限制,即使一艘“宙斯盾”驱逐舰一次出海一个月也不可能。也许日本真正需要改进的并非导弹技术,而是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和与邻国的关系,为整个地区创造和平的氛围。东亚没有人威胁日本,从历史到今天,这个地区咄咄逼人的角色一直是日本在扮演,现在的问题是:它还要这样扮下去吗?(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张莉霞 本报特约记者 左渐晓 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