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航支线飞机ARJ21 民用飞机中国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0:09 人民网
中国一航支线飞机ARJ21民用飞机中国造(图)
支线飞机ARJ21模型

  编者按: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民用飞机制造业是其中重要一环。2002年,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一航确定了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的项目,开始了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支线飞机的研发制造。该机型是70—110座级、以涡扇发动机为动力、满座航程为2000海里的中短程支线飞机。目前,ARJ21项目的工程研制、客户服务等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预计2009年前交付客户。这一机型研制成功,将填补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

  我国第一架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新型支线飞机ARJ21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之中。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小时,中国一航的许多科研技术人员,再怎么劝也很难把他们从心爱的岗位上劝下来。从2002年立项至今,他们都是这样全情投入地干着。“这是我们多年的梦想,这是我们难得的机会。”他们憋着一股劲,不造出中国自己的民用飞机誓不罢休。

  干航空的哪个不想造自己的民用飞机?中国的

航空运输周转量已居全球第三,但空中飞的基本上都是进口飞机。中国的军机制造已跻身世界之林,但民机却始终没有一个市场认可的中国机型。中国要有自己的民用飞机,这是航空工业的历史使命!

  说起造民机,我国走过曲折的道路。过去,因为不懂得市场规律,造出来的飞机没人买,成了摆设。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希望通过国际合作的途径,发展自己的民机产业。中国一航尝试了国际合作生产MD—90,由于没有知识产权,产品被限制在国内有限的市场空间内,终告结束。后来又尝试与国外合作研制AE100中型客机,也由于在技术上受制于人,无果而终。一次次失败的经历,终于使中国一航认识到,国际合资合作,“合”不来先进的民机核心技术,也“合”不来自主开发能力,不是发展中国民机产业的捷径。中国一航上上下下达成共识: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打造自己的民用飞机。凝聚着几代航空人的梦想,ARJ21项目正式启动。

  ARJ21项目,对中国一航来说,有太多的“从零开始”。从零开始研究市场———旅客认可什么样的飞机?航空公司对民机有哪些需求?支线市场的特点是什么?从零开始建服务体系———与飞机研制同步,编写维修大纲,选择模拟机供应商,建设客户综合支援中心。从零开始严格适航管理———从立项起就邀请美国适航当局介入,以国际标准要求生产研发每一个环节,为今后进入国际市场做准备。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论面临哪些机会,中国一航都紧紧抓住一条基本准则———坚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必须由中国控制。中国一航总经理刘高倬说:“有的部件可以全球采购,有的技术可以引进借鉴,但品牌必须是我们自己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打造真正的自主民机品牌。”加班加点、奋力拼搏,新支线项目稳步向前迈进,ARJ21已初具雏形。

  前年,ARJ21样机亮相北京国际航展,立刻吸引了各方人士。人们看到,这种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客舱宽敞明亮,舒适性与大型干线飞机没有太大差别。此外,ARJ21还有适应高原高温等突出性能,能保证在我国西部绝大多数机场满载起降,运营成本也大大降低。ARJ21让钟情支线航空的企业看到了希望,山航、上航、厦航等先后与中国一航签下了41架的先期订单。到2009年,中国的旅客将乘上中国人自己造的飞机。

  杨育中,ARJ21项目的总负责人,有着近40年专业生涯的老航空人。“过去听人说中国造不出民机来,我们这些航空人心里难受。中国人不笨。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把这件事干成,让人们看到,航空人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希望。”今年夏天,在ARJ21项目攻关的关键时刻,杨育中和他的战友们奔波在上海、西安、沈阳、成都各个科研制造点之间。看着ARJ21一点点突破,他深有感触,在一首词中与大家互勉———“立志航空报国,激情勇创新。雄鹰搏击雷电,鲲鹏翱翔蓝天,跻身强者林,耳顺何所求,大业重千斤。”这,正是航空人共同的心声!(《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28日 第六版/

人民网记者 白天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