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史人物:女儿眼里的张自忠将军(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23:07 解放军报
军史人物:女儿眼里的张自忠将军(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张自忠将军带着尽忠报国的信念,率部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最后血染沙场。他的事迹,许多人耳熟能详。今天,请听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老人讲述——

  女儿眼里的张自忠将军

  秋铧 李丹 本报特约通讯员 程文祥

  人物小传:张自忠,山东临清人,1891年出生。1914年投笔从戎,先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上将军衔。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功勋卓著。1940年5月16日,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壮烈殉国,时年50岁。他是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50多个国家中,牺牲于前线的最高级别将领。

  张廉云,张自忠将军的女儿,1923年出生于北京。曾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离休后任民革北京市名誉主委。

  仲夏时节,我们慕名去看望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说起往事,这位深居简出的82岁耄耋老人,闭口不谈自己十几岁就离开双亲,独自奋斗的艰难历程,而是深情地讲起疼她爱她的父亲。

  1

  听母亲讲,父亲从小是个有抱负的人。父亲小时候家境比较好,7岁就进了私塾。20岁时,考入天津法政学堂,第二年转入济南法政专门学校,专攻法学。上学时,父亲看到列强在中国任意横行,到处民不聊生的情景,经常对同学说:“国家、民族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我们还守着案头死读书,咬文嚼字地准备作刀笔吏,实在让人于心不甘!”他决心投笔从戎,到军队去轰轰烈烈地干一场。

  1914年暑假期间,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与5位同学一起去参军。部队的长官得知他们都是富家子弟,怕他们受不了苦,劝他们回去继续求学。父亲说啥也不干,长官只好同意他们留下来。没多久,父亲的5位同学因受不了部队的艰苦生活要求离队。长官对父亲说:“你也跟他们一起回去吧,免得以后走时连个伴也没有。”但父亲坚决不肯。

  当时,国家很乱,父亲不得不经常打仗。由于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勇敢,父亲提升得很快。1928年2月,我的祖母在山东病逝,家里人怕他悲痛过度,一直瞒着他。几个月后,父亲从朋友那里得知这一噩耗,请求奔丧。当时战事正紧,上级没有批准。过了几个月,父亲看到时局较为平静,又要请假回家,上级还是没有批准。父亲再也忍不住了,跑到上级跟前痛哭着说,我在军队里干了这么多年,没有对母亲尽一天的孝。母亲去世了,我若不到坟上去拜一拜,还算什么人?父亲的孝心得到上级的同情,终于准他7天假。

  父亲对子女要求相当严格,我从小就被送进了幼稚园,两个哥哥则被送进部队子弟学校读书。他们穿灰军装、戴八角帽,过着准军事化的生活。因为我是最小的女儿,所以深得父亲喜爱。那时父亲工作很忙,回家也没有个定时,但他每次回家见到我,都要抱着我亲个不停。母亲开玩笑地说他是“重女轻男”!

  二哥的突然去世,让父亲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次,父亲正在庐山受训,二哥突然患了伤寒。当时医疗条件差,我们一家人又在北平、天津两地来回折腾,生活不安定,二哥只好在家中治疗,结果耽误了诊治时机。二哥走时还不满17岁。父亲闻讯后赶回家里,他抱着二哥用过的东西失声痛哭,泪流满面。丧子之痛从此烙进了父亲的心底,他常常自责没有照顾好我们。经过这事之后,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变得更加深沉,但他一有空就陪着我们,还关心地询问我们的功课学业。

  2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七七事变爆发了。当时兼任天津市市长的父亲得知消息后,急忙驱车赶赴北平。父亲到达北平后,接到命令与日军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事变。面对日军的大举进攻,中国守军经过顽强抵抗后被迫撤退,父亲受命留下来与日军继续谈判。由于日军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父亲与日本人的谈判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反而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更令父亲伤心的是,许多人对父亲产生了误会,骂他是汉奸。“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后,父亲就教育官兵准备随时对日进行战斗,组织部队进行演习时,也是把日军当成假想敌。1933年,日军进犯

长城时,父亲指挥部队进行了著名的喜峰口抗战。此时被国人骂为汉奸,父亲心里该有多难过啊。

  9月初,父亲在美国朋友福开森的帮助下,化装逃出北平来到天津。记得,父亲回到在法租界的家中时,又瘦又黑,十分憔悴,两眼红红的,仿佛很长时间没有睡过觉。当时,母亲身体不好,常常卧床不起。父亲和母亲说了会儿话,又向我们交待了一些家里的事,就走了。没想到,从此后我们再也没能见到父亲。后来,我听自明叔叔说,父亲曾向他交待,以后家里的事情,同母亲商量着办就是了,不要问他。我想,当时父亲已经下定决心,要用牺牲报国来洗刷自己的冤屈。

  南京政府虽然知道父亲的冤屈,但鉴于舆论的压力,给父亲撤职查办的处分。一个月后,又任命他为军政部中将军衔。父亲的老部下得知情况后,坚决要求父亲回部队指挥他们作战。父亲治军很严,每次作战时,他都能身先士卒,而且非常关心官兵疾苦。据说,有一次父亲巡视部队时,看到一名新战士两眼红通通的,像是刚哭过的样子,便问他是怎么回事。这名战士说,他家欠租还不起,惟一的亲人被地主活活打死。听到这件事后,父亲当即给了这位新兵3块大洋,又让副官给当地政府写信要求严惩凶手。事后,他又将这位新兵调到自己身边的警卫营,时常给予关怀照顾。在那个年代里,父亲作为一名高级将领,能够做到这些是很少见的。正因为这样,父亲在官兵中拥有很高的威信。

  1937年12月初,父亲回到老部队后,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在欢迎会上,父亲高声说,我们没有为国家为民族殉职,这是我们的耻辱。现在敌人气焰嚣张,正是我们戴罪立功的时候。我们只有下定死战的决心,与敌人一拼到底,才能求得国人的谅解,也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3

  父亲走上抗日战场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民族解放拼搏。

  1938年3月,日军集中重兵进攻台儿庄,在临沂与庞炳勋率领的第三军团发生激战,庞部伤亡惨重,指挥部命令父亲率部增援。父亲与庞炳勋原本都是西北军的将领,原来矛盾很深。父亲以民族大义为重,接到命令后立即指挥部队赶往临沂,出其不意对敌发起攻击,突破敌人防线。退守临沂城内的庞炳勋部倍受鼓舞,士气大振,开城出击,日军受到前后夹击,一夜之间被歼灭2000余人。随后,父亲又率部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为取得台儿庄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父亲尽心作战、顾全大局,受到大家的赞扬。

  这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后,父亲给自明叔叔写了自天津别后的第一封信。信中写道:“方今寇益深矣,国益危矣,吾辈军人责亦重矣。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止。”正因有这样坚定的信念,父亲作战极为顽强,屡次率部重创日军,日军对父亲又恨又怕,而官兵则对父亲更加敬重,称他为“活关公”。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看到日军突破我军第一道防线,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的父亲,毅然率领部分官兵东渡襄河抗击敌人。渡河后,父亲率部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随后,日军以重兵对父亲所部进行合围。为牵制日军主力,争取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父亲力战不退,最后身中7弹,不幸牺牲。

  父亲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群众哭拜英灵,为他送葬。延安各界1000余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主席亲笔为父亲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联。

  父亲牺牲那年,我还不满17岁。但父亲那为民族而战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让我永生难忘!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