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白皮书》煽动台海两岸军事对峙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 09:33 国际先驱导报 | |
这样一份日本的年度“防卫白皮书”却用相当的篇幅关注台海两岸军力。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寇立研报道 日本内阁2日通过了日本防卫厅提交的“2005年度防卫白皮书”,强调所谓“有必要客观评价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标是否超过了防卫所需的范围”,并渲染所谓中国海军“战略空间扩大”,空军向“攻防一体化”转型等。还呼吁台湾转换战力,否则很快就会让解放军取得军事优势。 质疑中国军力“超越防卫需要” 白皮书称,中国核潜艇去年11月进入冲绳附近海域是中国海军加强在日本周边活动的一个例子,日本民众对中国船只的活动“极为关注”。日本还关注中国在日本自称拥有的专属经济区附近的东海海域进行天然气勘探。报告书认为“中国正在努力扩大其海军势力范围,日本应当警惕中国的此类活动。” 这份白皮书与之前五角大楼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遥相呼应,都透出了对中国在军事、外交和经济领域地位日益提升的深切担忧。白皮书特别提到中国防务支出的增加和军事现代化,尤其是核武器和导弹的现代化。 日本年度国防白皮书从1996年开始首次表示要“关注”中国,此后“关注”的力度逐年加大。2000年,白皮书首次提及中国弹道导弹对日本构成威胁。2004年的白皮书对中国军事状况的描述已不惜笔墨,篇幅可与当年被日本视为主要威胁的苏联“媲美”。 而今年的防卫白皮书“关于中国的记述”又较往年大幅度增加,认为有必要密切监视中国建立一支可在远洋作战的深水海军,并质疑中国军事现代化已超越防卫的需要。 白皮书煽动台海对峙 1999年日本的防卫白皮书开始设专题论及“台湾的军事力量”。2001年白皮书首次对两岸兵力进行比较。2003年又首次提出中国建立“外洋海军”的问题,并声称“中国不久的将来可能对台获取实质性优势”。 今年防卫白皮书除了称“大陆在2006年后将慢慢取得对台军事优势”外,还给台湾军队支招,建议台湾要“有效转换战力”,才能确保对大陆质的军事优势。 白皮书分析指出,对两岸军力不应只进行量的比较,还必须判断各种因素,其中包括:一、大陆陆军虽具有压倒性的兵力,但对台湾本岛的登陆攻击能力有限;二、大陆海空军的数量虽占绝对优势,但台在质的方面占优;三、大陆拥有短程弹道导弹,对台具有导弹攻击能力。 白皮书对台湾的基本防卫政策做了十分具体的阐述及分析,称台军的基本战略是“有效吓阻及固守防卫”。“台湾从去年1月开始实施精兵政策,重视引进尖端科技及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目前台陆军约有21.5万人,海军军舰约340艘,空军和海军共有作战飞机约530架。”文中并介绍台湾对美国武器军购案正在国会审议中。 白皮书认为,“两岸军力比较不只是对比兵力、装备的性能或数量,还需要判断运用态势、军队精炼程度和后勤支援等因素。因此,今后两岸军事现代化和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动向值得关注。” 面对所谓“中国威胁”,日本准备如何因应?对此,白皮书重申了日本政府希望美军维持在东亚地区威慑力的立场,指出在日本周边出现紧急事态时两国将从事包括外交在内的所有努力,并由日本提供美军后方支援。 台当局附和 台“外交部”8月2日表示,“日本在2005年度防卫白皮书中高度关切中国大陆军力扩张及台海安全,外交部代表政府表示感谢,并尽力共同维护台海区域安全及稳定。”“外交部”驻日本代表处也正着手全文翻译。 台湾“国防部”官员也表示,一如日本防卫白皮书评估,中国大陆军费年增长率约12.6%,逐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美方也曾评估,中国大陆年度军费已扩大到900亿美元,远超过台湾的国防经费成长速度。台湾“国防部整评室”今年初评估也认为2006到2012年,两岸军力将向中国倾斜,与日方评估相符。 台湾“国防部”表示,获得纪德舰后,“国防部整评室”评估2006年到2012年,大陆与台湾的战力比约1.46:1。但是这种均势将随时间以及战力未“有效转换”而逐渐消退,初步预估2020年到2035年,两岸战力比将成为2.8:1。所以“国防部”才会积极筹备三项重大军购。 官员指出,如果获得三项重大军购后,2020年到2035年,大陆与台湾战力比将可维持在1.67:1。这也就是“国防部长”李杰为什么说三大军购项目“可保三十年平安”的理论依据。 “国防部”官员也指出,“日本防卫白皮书也点出,中国大陆军事增长除对台湾造成威胁外,中国大陆潜舰的动向,也深深影响亚太安全,并形成周边国家的威胁,因此作为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国家,当然对相关趋势相当留意。” 此间军事观察家指出,这份白皮书显示,日本对华军事战略已明确以封堵中国走向海洋为目标,其重点在台海地区,战略范围很可能包括从东海到南海甚至更远的海域、地区。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