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力报告:第三章 中国的军事战略及学说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13:31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声明:本文为2005年7月1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05《中国军力报告》,有删节。发表此文仅供参考,不代表赞同其言论。 很明显,中国领导人将军事实力视作实现国家战略及目标的重要手段。但中国如何利用军事实力来达成目标,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军事手段或非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却显得并不清晰。 中国没有发表与美国《国家军事战略》相对应的公开文献。因此,一些观察人士对中国核心领导层如何使用军事手段没有任何直观认识。通过对大量权威资料、讲话及著作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一直使用“积极防御”这个词来描述其军事战略。“积极防御”是一种防御性军事战略,其涵义是,中国不会首先挑起战争或发动侵略战争,只有在受到袭击、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及领土完整被破坏的情况,才会使用军事手段。 但是,中国对主权受到侵略或敌方首先挑起战争的界定,却显得非常模糊。比如,当触及诸如台湾等国家核心利益问题时,中国也会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但仍然将这种打击归为“战略防御”。1979年,中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即是如此。因此,“积极防御”本身并不能表明中国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使用武力。一旦北京断定敌方将发动战争,“积极防御”的某些特征也就变成了进攻。中国2000年出版的《战争研究》对此解释道: “在军事斗争中,战略指导方针是积极防御,但是,积极防御的重点仍是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只有这样,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在面对安全威胁时,“积极防御”要求做出防御的姿态。中国军队致力营造安全的周边环境,阻止对手做出有碍中国国家利益行为。在1979年的中越冲突中,越南入侵柬埔寨,中国决定“给河内一个教训”,于是采取惩罚性军事行动。1995年至1996年,中国大陆为了对台湾施加压力,决定在台海发射导弹。 评估表明,中国准确使用有限军事手段的能力正在提高。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军方的战略学家已经开始在专业刊物上讨论如何利用有限军事手段达到有限的政治目标。中国军力实力的发展,为其有限使用军事手段提供了选择。在中国的军事学说中,这一策略被称为军队的“非作战应用”,即利用军队施加政治压力,但本身并不发动战争。 军事战略的欺骗迷惑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军方开始兴起学习古代军事著作的高潮。许多军事院校开设了谋略学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根据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战争而总结出来的。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也曾有成功欺骗迷惑对手的记录。通过在战略及战术等方面的使用欺骗迷惑手段,中国出奇不意地参加朝鲜战争,让美国感到十分意外。同样的,当初印度、前苏联、越南及许多国际观察家,都没有预测到中国将会对他们发动战争。 在有些国家里,军方将对军事技术及武器装备等方面做战术性欺骗迷惑,但中国的作法却显然不止是这些。最近几年里,中国公开部分新型武器装备,而此前西方国家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方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军事变革及调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加速了变革的进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仍然不会停止现代化的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摆脱大规模人海战术,演变为一只规模更小、更现代化及职业化的军队,可以与对手进行一场高科技的局部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理论家及计划制定者认为,未来战争将同时在空、地、海、磁及太空领域展开。中国军方将未来战争称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2004年12月,中国发展新版国防白皮书,军方使用一个新词汇来描述未来需要打赢的一场战争:“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过去十几年里,中国军方一直将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为建军目标。 这一新概念总结了中国过去的经验及对目前军事革命的评估,中国显然感觉到了信息技术及信息战所带来的冲击。至于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替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后,中国军方将在哪些方面进行现代化改造,目前尚无法做出预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急切希望其常规兵力能够有实力对付敌人对其边境及领土构成的威胁。现在,中国军方正在致力于变革及调整,努力提升联合作战能力,以使其能达到未来作战要求。 自美国及其盟国发动海湾战争以来,中国军方从中汲取经验,积极发展联合作战能力。尽管中国军方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缺乏互联互通能力及联合作战的实际经验。中国军方正在研发部署C4ISR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施联合指挥及联合后勤保障,军方希望以此实现各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2004年,中央军委委员中加入了各军兵种的指挥人员,这本身就表明中国正在加强联合指挥与作战能力。由于中国军方缺乏作战经验,导致军方的联合作战经验也十分缺乏。 中国军方未来的联合作战,受到美国军队及前苏联的影响。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说的联合作战,只是战术或以上层级的联合作战。自2000年以来,中国军方共进行了14次联合军事演习,以取得联合指挥及作战能力。由于技术及理论原因,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具备遂行美国式联合作战的能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仍然不大可能具备这种能力。 对现代战争及美国国防改革的认知及理解 中国一直在密切关注外军作战及国防改革情况,其中美国军事现代化是中国军方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美国军队的军事作战情况,中国汲取了许多教训并从中模仿。另外,美国近来推行的国防改革,使中国进一步认识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在2004年发表的国防白皮书中,中国将之称为“军事革命导致的技术差距”,并认为这已经“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主要威胁”。中国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对此感到担心,并要求解放军在技术及信息化方面进行“跳跃式”发展,提高武器装备的机动性、火力及精确度。 1991年,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发动“沙漠风暴”军事行动,这是刺激中国军方准备未来战争的基本原因。伊拉克军队被打败的如此之快,使得中国军方认识到,在现代战争面前,中国军队极易受到攻击。海湾战争使得中国军方开始更新军事学说,加强联合作战能力,并加快国防改革及现代化。海湾战争还使得中国军方开始讨论军事革命的真正涵义,中国因此开始研发部署现代化的C4ISR系统、研究信息战、防空、精确打击及后勤支援能力。 1991年美英发动的海湾战争,还对中国的军事思想构成冲击。北约后来对南斯拉夫发动空袭,中国军方也开始从中研究处于技术劣势的国家如何击败占技术优势的对手。中国军方认为,使用低技术含量的反侦察措施及战术欺骗,如利用伪装、诱骗、分散部署、频繁转移军队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对手的精确打击能力。中国还总结出了许多被动防御方式,如将高价值目标挖洞隐藏、利用光纤进行通讯联络及对弹药供应库进行隐蔽等。 中国军方从海湾战争中总结的主要防空经验是“三打、三防”。“三打”即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直升机,“三防”则是防精确打击、防电子战、防敌方侦察。军方认为,远程空中打击使得陆军的作用有所降低。中国军方还开始讨论如何使用飞机及导弹对敌方指挥控制系统进行“斩首”行动,从而以最少的地面部队使得敌人尽快投降。为达成这一目标,中国军队还是大量研发采购新型战术机、巡航导弹及弹道导弹。 中国军方还在观察美军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并希望从中了解现代战争情况。中国军方已经从中观察到了一些情况,如美军使用无人驾驶飞机进行空中侦察及空中打击、使用特种部队对目标进行精确袭击、使用心理战及对敌方指挥、通信系统等进行精确打击等。中国军方对武器系统整合、互通及灵活机动的后勤保障等印象深刻。 与以前总结的经验不同,“自由伊拉克”行动使得解放军重新思考在未来冲突中,单靠空袭及精确打击是否可以赢得整个战争。2003年6月,江泽民称,“伊拉克战争表明,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仍是人”。 中国军方从“自由伊拉克”行动中观察到的情况 200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撰写了一篇文章,论述了“自由伊拉克”行动的具体内涵,也透露了中国军方对现代战争的认识。以下是中国军方观察到的几个主要情况: --关于从联军军事行动中汲取的教训:“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正在快速发展,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就反映了这一趋势。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及分析这一趋势,还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进行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关于精确打击:“...伊拉克战争反映了信息化武器及装备的发展及趋势...使用了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侦察卫星发挥了史无前例的重要作用,制导导弹也有了新的进展。美国军队使用了90多颗军事卫星,不间断的提供情报及信息,在指挥作战,特别是进行精确打击时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关于机动性:“无论是在南线长驱直入,还是在北线实施空中机动,都表明经过10年的调整,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在减少,但训练更有素,更轻型,机动性也更好”。 --关于联合作战:“美英联军实施联合作战,他们所有的武器及部队都尽可能的在各方面、各时段协同作战,以尽快取得整个战场的控制权。这些军事行动包括:空中袭击、地面打击、海上导弹发射、卫星及信息战等”。 --关于非接触作战:“在高技术武器装备不断发展的条件下,非接触作战的效果及重要性正日渐清晰,但接触作战也不能被忽视”。 --研究对解放军的意义:“在研究这场战争时,我们应该...注意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我们还要关注信息技术条件下全球军事变革的趋势,我们不能因为高技术武器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而忽视人的重要作用”。 --结论:“我们应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这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向正在进行军事变革的一切国家学习经验及总结教训,包括所有高技术条件下的局势战争,但我们也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其它国家军事变革的模式”。 相关专题:美国公布中国军力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