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备动态> 《国际展望》网络版 > 正文

英国战后第一代巡洋坦克:百人队长始末(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16:30 《国际展望》杂志
英国战后第一代巡洋坦克:百人队长始末(组图)

英国百人队长主战坦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英国战后第一代巡洋坦克:百人队长始末(组图)

上图为百人队长坦克最初量产MK1型。中图为MK3型安将80.3毫米炮。下图为静态展示的长MK5型


上图为百人队长MK11中型坦克。下图为MK10型已经换将105毫米炮


训练中的英国陆军百人队长坦克排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研制背景

  早在1943年7、8月间,英国战争办公室就为一种A-41巡洋坦克和另一种更重型的步兵坦克拟订了主要性能指标,这两型坦克均使用罗·罗公司研制的流星发动机,巡洋坦克由英国坦克设计局负责研制(这也是该设计局首次独立承担坦克设计任务),此前它通常都是配合
主承包商研制次要的子系统。英国军方随后将生产任务交给了米德尔塞克斯的AEC公司,AEC公司生产了二战期间英国陆军装备的最好的重型卡车。尽管如此,AEC公司在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和生产方面经验实在有限,让他们一上来就搞新型巡洋坦克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但在坦克设计局的支持下,AEC公司仍然在1943年底开始制造A-41巡洋坦克的全尺寸模型,并在1944年5月完成了制造工作。

  由于事先已经确定了动力系统,因此主要的设计问题集中在火力系统上。英国陆军内部却对坦克火炮的选择上产生了分歧。当时英国最好的坦克炮是萤火虫坦克和A-30挑战者重型坦克装备的17磅炮(77毫米),该炮是在英国人发现德国坦克在装甲厚度上得到了加强,原有的6磅炮(57毫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战场的需要后开发的。1942年底,重型的17磅炮开始大量装备英国皇家炮兵团。由于德国坦克部队在北非战场上的优势,第1批100门17磅炮试生产型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北非,英国陆军的需求是如此紧急,17磅炮甚至还没有适合的牵引车,不得已只好使用25磅榴弹炮的牵引车来牵引17磅反坦克炮。完成了最后修订的正式量产型17磅在1943年开下生产线,并首次参加了意大利战役。17磅炮发射穿甲弹时威力惊人,但该炮在其他弹药的使用上有很大局限性;一部分英国陆军人士认为另一种95毫米榴弹炮性能不错,但考虑到虽然它发射高爆弹药威力令人满意,但作为反坦克用就不行了。此外,还有一种为彗星坦克研制的17磅短管坦克炮,尽管其炮口初速和动能一般,但它正好是前两种火炮的折衷。陆军内部的分歧一直没有弥合,AEC公司只好采用对比验证方案,在15辆A-41样车安装了17磅炮,剩下的5辆安装了17磅短管炮(95毫米榴弹炮本来准备安装到另外一种坦克底盘上,但最后不了了之)。

  主战武器的争论没有结束,辅助武器的争论也在继续。有人希望A-41坦克能装备20毫米机关炮,加强防空火力;而另一方则支持技术成熟的7.92毫米机枪。争论的焦点在于:虽然机关炮的威力更大,但机枪的射速高、火力灵活、持续压制能力更好,并且弹药所占空间也更少。此外,设计者甚至对是否应该在炮塔后部加装一挺机枪也存在争议。实际上由于17磅炮的炮架很长,A-41炮塔内也没有装备尾部机枪和容纳炮塔内第5名成员(机枪手)的空间。而装备尾部机枪实际上是从多炮塔坦克时代遗留下来的全方位火力概念,在争论过程中,由于发现如果装备尾部机枪,就没有地方安装烟幕弹发射器了,而烟幕弹发射器对坦克作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尾部机枪的争论才最终得以解决。而对A-41坦克究竟应该装备机关炮还是机枪的争论最后也采用折中方式解决——15辆装17磅坦克炮的样车上安装与火炮同轴的机枪,而剩下的10辆坦克或者装备机枪、或者在炮塔左侧的炮架上安装机关炮。但波尔斯腾机关炮经过多次试验都没能通过测试,于是机关炮方案被取消。A-41坦克安装了BESA机枪。

  完成设计的A-41坦克接受了英国坦克委员会的审查,并顺利通过评估。原方案只经过小幅度的修改即宣告设计定型。A-41型坦克全重43吨,长9.75米,它的出现使克伦威尔和其他巡洋坦克都相形见绌。A-41坦克被英国陆军正式命名为百人队长,英国皇家军械厂设在伍尔维奇和诺丁汉的工厂就开始试生产该型坦克。随后,百人队长坦克的量产任务交给了维克-阿姆斯特朗公司、莱兰汽车公司和英国皇家军械厂利兹兵工厂。1945年4月,这些厂家交付了6辆原型坦克。按照常规,新式装备都要经历漫长而严格的测试。此时,二战已经接近尾声,英国陆军决定直接把百人队长坦克配备给装甲部队,它们随作战部队参加德国境内的战斗,在战斗环境下接受检验,这个行动被称为“哨兵行动”。1945年5月14日,6辆百人队长离开英国南安普敦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此时,战争已结结束两周时间了,英国人的实战检验计划落空了。但英国陆军仍然决定让百人队长在欧洲大陆接受长途行军等项目的测试。离开安特卫普5天后,6辆百人队长坦克首先要行军650公里前往英国第7装甲师师部。从那时起一直到7月底,这6辆坦克先后造访了英国驻德国和南欧国家的几乎每一支装甲部队,所到之处皆大受欢迎。唯一的批评声来自坦克驾驶员,百人队长坦克属于重型车辆,但它的方向操纵和换档却没有助力,这对于驾驶员来说是一个非常费劲的体力活。

  1945年,通过检验的A-41巡洋坦克设计定型并正式量产,军用编号为百人队长MK1型,主要生产厂家是利兹的皇家兵工厂、爱尔斯维克的斯克斯有限公司,发动机由里兰发动机公司提供。4年后,也就是1949年,百人队长正式交付英国陆军。

  1945-1962年间英国总共生产百人队长各型主战坦克4423辆(后期车型的单车生产成本为50000英镑),其中MK1型100辆、MK2型250辆、MK3型2833辆、MK5型221辆、MK7型755辆、MK8型108辆、MK9型1辆和MK10型155辆,其中2500辆以上出口到埃及、以色列、伊拉克、约旦、印度、加拿大、丹麦、黎巴嫩、荷兰、科威特、南非、瑞典和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

  ◆ 总体性能

  百人队长一共有13种型号,MK5型之后的每种型号又有两种变型。堪称家族庞大,型号众多。但百人队长系列坦克的车体结构基本没有大的改动,车体为焊接结构,两块横隔板将车体分成前后3部分。前部左侧是储存舱,内装弹药和器材箱,右为驾驶舱。车体中后部依次是战斗舱和动力舱,这是典型的传统坦克舱室布置方式。驾驶员有1个向左右开启的双扇舱盖,每扇舱盖有1个潜望镜。圆锥形铸造炮塔体上焊有顶装甲板,炮塔和火炮总重13吨,炮塔座圈直径2300毫米。车长指挥塔在炮塔顶装甲右侧,左侧是装填手出入舱口(它和补弹口都严重破坏了炮塔的密封性和防护能力,这种设计在50年代坦克日益强调三防性能的背景下被摒弃),炮塔两侧外部带有装甲储物箱,后部有1个储物架。车长指挥塔可以由车长手动进行360°旋转,指挥塔上有1个双开式舱盖、1个带弹道分划的潜望式瞄准镜和7个潜望观察镜,车长位置处可以安装1个红外探照灯。装填手舱口有1个前后对开的双扇舱盖和1个潜望式观察镜。

  早期的百人队长MK1/2型坦克装有1门17磅(77毫米)火炮,这显然是以毁伤二战后期坦克装甲为标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17磅炮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战后坦克装甲的急剧增加。百人队长从MK3型开始改为1门带抽气装置的20磅炮(83.4毫米),携弹量65发,可发射初速为914米/秒的榴霰弹、初速为1432米/秒的曳光脱壳穿甲弹和初速为601米/秒的榴弹,火力大为增强。百人队长MK5型坦克安装了一代名炮——L-7 105毫米线膛坦克炮,它也正式拉开了英国陆军主战坦克“线膛路线”的序幕。L-7 105毫米炮可以发射曳光脱壳穿甲弹,有效射程为1800米,发射碎甲弹时有效射程为3000-4000米,训练有素的炮长和装填手可使射速达到10发/分。105毫米L-7式火炮使用的弹种有L-28A1式曳光脱壳穿甲弹、L-52A1式曳光脱壳穿甲弹、L-64式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L-63式曳光脱壳教练弹、L-35式碎甲弹。上述弹种均为英国皇家兵工厂制造的整装式炮弹,发射药由电击发火帽引燃。北约国家同口径炮弹也可毫无困难的在L-7炮上使用。其他辅助武器还有火炮左侧炮塔内安装的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长指挥塔上的1挺7.72毫米高射机枪。

  百人队长采用了独特的测距机枪,机枪口径为12.7毫米,最大射程1800米,使用时发射3个点射曳光弹。测距机枪是全稳定的,炮长可以选择手操纵机构进行俯仰和旋转运动,也可以动力驱动方式进行非稳定和稳定方式的俯仰和旋转运动,还可以进行动力驱动的应急单一速度的旋转运动。测距机枪后来又被激光测距仪所取代。初期制造的百人队长坦克火控设备简单,直到60年代许多英国百人队长坦克才补装了红外驾驶灯、在火炮左侧安装了主动红外探照灯、车长和炮长还装有红外瞄准镜。

  百人队长中型坦克装1台罗·罗公司生产的流星(Meteor)汽油机,12缸,强制冷却水循环冷却,干式曲轴箱,最大输出功率为650马力。发动机功率经离合器输入梅利特-布朗公司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为机械式,包括变速机构、差速转向装置和汇流行星排。转向时功率从两条路线传递,一条路经变速机构传递,另一路经转向装置传递,最后功率从汇流排框架输出,传给侧传动装置;直线行驶时功率仅仅由变速机构传递。变速机构可提供5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每个排档都有1个规定转向半径,最小转向半径为车宽的一半。

  百人队长采用双轮联锁式螺旋弹簧平衡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6个负重轮,每2个负重轮构成1组,每组有1套同心螺旋弹簧,前后两组悬挂装置带液压减振器。挂胶负重轮彼此可以互换。诱导轮前置,带有履带调整器,主动轮后置。每侧上支履带由6个托带轮支承,中间4个托带轮为双轮缘式,前后两个托带轮为单轮缘式,仅支承履带内半边。每条履带有108块履带板,由锰钢铸造,为齿孔啮合式全金属结构。

  坦克的装甲也先后加厚两次,百人队长MK5型坦克前上装甲厚76毫米,到MK13型时已经增加到118毫米。除主要武器可发射烟幕弹外,炮塔两侧各装6个电击发的烟幕弹发射器。该坦克未装三防装置。

  百人队长系列坦克也有其缺陷,这些缺陷主要与机动性有关。因为百人队长系列坦克多安装650马力的流星发动机,而其车重在45吨左右(最后的MK13型车重超过了50吨),过低的马力/吨位比导致其最高速度往往超不过35公里/小时(22英里/小时);同时,460升(120美制加仑)的燃油储备只够它行驶160公里(100英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设计者研发出了一种可以拖在坦克后面的单轮拖车,这种拖车可以载油910升(240美制加仑)。

  设计者把百人队长的最终型——MK13型的重量控制在52吨之内,履带宽610毫米(24英寸)。MK13型亮相后,坦克的内油箱的储油量已经增加到了1000升(265美制加仑),但其最大行程仍未超过190公里(120英里)。英国人也曾采用各种办法以图加大它的行程,这些办法包括在车体尾部携带辅助油箱,但当坦克越野行驶时,辅助油箱易于损坏,也容易起火。百人队长MK5型坦克能拖带一个装200加仑燃料的油料拖车,可以使行程增大到118英里。但这种方法只能在确定没有危险的行军中可以使用,一旦爆发遭遇战,岂不成了活靶子。也算不得是一个实用的措施。英国战后坦克发展一向重火力、防护而轻机动,速度低,最大行程小的缺陷一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才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 澳大利亚的百人队长

  澳大利亚陆军是百人队长坦克在海外的第一个用户,他们在1949年就完成了订购工作。但是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澳大利亚订购的百人队长坦克被转交给了第8国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团(8th King's Royal Regiment, Irish Hussars)。该团本是预备役部队,装备百人队长坦克后重新进入一线部队服役,并作为英联邦远征部队的一部分参加了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的作战。

  直到1952年2月,第一批交付给澳大利亚陆军的百人队长MK3型坦克才运抵澳大利亚悉尼港,随后通过铁路运到维多利亚州Puckapanyal,装备了第1装甲团(1st Armoured Regiment)。坦克运到后在Puckapunyal附近的坦克测试场进行了严格的测试,澳军尤其关注了其悬挂系统,结果证明百人队长MK3坦克完全符合其性能要求。

  澳大利亚陆军装备的百人队长是MK3型,这些坦克都装备了20磅炮和7.92毫米Besa机枪(该型机枪后来被美制7.62毫米勃郎宁机枪取代)。最后,澳大利亚陆军在共采购了143辆百人队长坦克(陆军正式编号为:ARN-169000到ARN-169138和ARN-115541到ARN-115544)。包括60辆百人队长Mk3中型坦克(1949年定货,1951年中和1952年5月交付)。这批坦克在1957年到1961年均被升级为Mk5型(ARN-169000到ARN-169059);51辆百人队长MK5中型坦克(1954年底定货,1955-1956年交付,ARN-169060到ARN-169110);4辆装甲抢救车Mk2( 1954年底定货,1955-1956年交付,ARN-169111到ARN-169114);6辆百人队长Mk5中型坦克(1956-1957年交付,ARN 169115-169120);4辆MK5型架桥车(60年代初交付,第1辆架桥车在1961年9月到达 ARN-115541到ARN-115544);8辆百人队长Mk5型和Mk5/1中型坦克(1968年从新西兰购买)。一小部分新西兰的坦克车体被用来替换澳军在战斗中被地雷炸坏的坦克,至少有一辆(ARN-169017)是在更换了新西兰的车体后又重返越南;15辆百人队长Mk5/1中型坦克(1972年从英国在香港的军火仓库中买来,编号为ARN-169124到ARN-169138)。

  百人队长架桥坦克原型车在1956年研制成功,但直到1961年才进入量产阶段。1965年,澳大利亚陆军购买了4辆架桥坦克。这4辆架桥坦克以百人队长MK5为底盘,改进为MK7标准。加装了1个100加仑燃料箱。6型坦克桥由铝合金制成,可承重80吨,桥长超过13.5米。其中2辆架桥坦克参加了越南的战争。

  因为60年代越战的爆发,澳大利亚也被要求承担一定的作战义务,澳军装备的大量百人队长坦克在1967年开始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地点在维多利亚州Bandiana的3rd Base Workshops)。改装项目包括在倾斜装甲上安装了附加装甲,12.76毫米测距机枪,并为车长、炮长和驾驶员配备了红外夜视系统。改装后的坦克装备了澳大利亚第1特遣队(部署在越南Phouc Tuy省)。1967年10月28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向越南派遣一个坦克连,作为增援计划的一部分。派遣部队包括第1装甲团C连(18辆百人队长Mk5/1中型坦克、2辆工程坦克、2辆架桥车)、第1独立装甲修理车间(2辆百人队长Mk2型装甲抢救车)、Detachment, 1st Armoured Forward Delivery Troop(6辆百人队长Mk5/1中型坦克)。该坦克连从1968年1月29日起在越南服役,直到1971年9月30日。1968年,皇家澳大利亚电气机械工程兵单位被派往越南支援百人队长坦克部队的作战,该单位装备了架桥坦克和工程坦克。1968年,皇家澳大利亚电气机械工程兵单位被派往越南支援百人队长坦克部队的作战,该单位装备了架桥坦克和工程坦克。到1971年,第1装甲团的所有3个连都已经部署到了越南,其中C连还在越南呆了两个轮换期。第1装甲团与先期到达越南的皇家澳大利亚团(Royal Australian Regiment)第5和第7营进行了大量步坦协调训练。

下一页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