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航空大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纪实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23:35 解放军报 | |
优化重组显优势--空军航空大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纪实 赵恩德 本报特约通讯员 郭泓斌 赖皇城 5月下旬以来,空军航空大学各飞行训练团传来同一条喜讯:在飞行时间缩短、培训员额增加的前提下,该校首批实行航理集中教育的飞行学员,初教机结业优秀率比以往年平均 航空大学成立一年来硕果盈枝:3项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分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名学员组成的代表队获全国机器人比赛冠军;6名学员共同开发研制的多媒体设计系统在全军教学软件比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面对一道难解的方程 2004年6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原空军第二航空学院、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空军某飞行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空军航空大学。 新组建的空军航空大学,是由3所不同性质的院校整合而成的。此前,他们分别从事航空工程教育、飞行基础教育和飞行训练,根本没有“同类项”可以合并,更有人提出“X+Y+Z=?”的疑问。 一道难解的方程考验着新成立的航空大学党委。他们先后派出6个调研组深入数十个航空兵部队,对人才队伍现状和需求展开了专题调研。 一份份调研报告传递着同一个信息:以前搞了半个多世纪的航空人员的培养模式已经明显落伍了。目前,飞行人才培养还带有明显的“体能+技能”痕迹,基础院校抓基础,飞行院校抓飞行,资源分散,内容单一,航理教育“零打碎敲”,造成了飞行人才培养上诸多的“先天营养不良”。另外,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传统意义上航空工程人员的能力素质已满足不了空中维护保障和指挥任务的需要。打破自成体系,独立办学的旧格局势在必行。“X+Y+Z=?”这个方程虽然难解,但必须要解,也是可以解好的。 跳出观念的樊笼,航空大学的决策者们开始用全新的目光去规划学校的发展。在20余名院士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他们制定并实施了《空军航空大学教育训练改革和发展10年规划》。一个“基础教育合训,专业培训分流,航理教育集中,学科优化重组,教学资源共享,注重质量效益,突出办学特色”的发展建设思路很快确立起来。 追求1+1+1>3 合并前,3所院校都有较强的办学实力。“航空飞行与指挥、摄影测量与遥感”等7个学科专业都是空军乃至全军的“独生子”;一些训练经验还写进了空军飞行训练大纲;“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李小奇等一大批享誉军内外的拔尖人才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如何优化教学资源,求得“1+1+1>3”的效果,航空大学党委的思路十分明确:合并办学必须拆除专业围墙,破除门户之见,按照总体设计要求,重新搭建科学高效的教学平台。 ——科学调整学科布局。他们以实战为牵引,按照“强化优势学科、培育特色学科、扶持基础学科、突出重点学科”的原则,对大学所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全面打通了航空飞行与指挥、航空工程等学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确立了军事教育训练学、军事装备学、军事情报学、作战指挥学、导航制导与控制等重点建设学科,建立起了以军事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多学科并存的学科布局,同时启动了一批与“2110工程”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飞行仿真实验室”、“飞机维修工程实验室”、“航空电子战仿真实验室”、“信息处理实验室”等建设与改建扩建工程。 ——全面实施基础合训。大学将原二航院基础部和原七飞院政治教研室整体搬到了以原长春飞行学院为基础组建的飞行基础训练基地,打破单位界限,优化重组了基础部;新成立了社会科学系和军事教育系,飞行学员和航空工程学员的基础教育全部按两年学制在基础训练基地完成,形成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飞行训练三大教育新格局。 ——启动航理集中教育。大学改变传统的由各飞行院校分散实施的航理教育模式,打破院系和学科专业界限,新组建了航空理论系,启动了航空理论集中教育。以突出飞机各大系统基础理论及航空兵作战指挥的教学为重点,构建了全新的航空理论课程体系,实现了基础教育、航理教育、飞行训练的紧密衔接。飞行学员航理教育时间由过去的3个月延长到半年。 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合、聚、改、创,具有“空地合训、指技兼容”的办学特色很快显现,各项教学逐步成龙配套,近万件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几十套模拟训练系统很快联成跨专业、多功能的现代化教学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