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通讯:献身边防事业的忠诚战士——徐晓明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7:40 新华网 | |
新华网长春12月20日电通讯:“献身边防事业的忠诚战士”——徐晓明 赵殿明 徐晓鹏 张宝印 他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穿上绿军装刚刚18个月,就为祖国的边防事业献出了20岁的青春年华。 他虽然走得太匆忙了,但他的理想、信念、追求和英雄壮举,却令许许多多的人为之动容。 他,吉林省军区某边防部队战士徐晓明,在一次边防追捕犯罪嫌疑人的行动中以身殉职。为此,省军区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为他追记一等功,省军区政治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追授他“献身边防事业的忠诚战士”荣誉称号。 那是2004年6月21日傍晚时分,劳累了一天的官兵们吃过晚饭,正在自由活动。突然,分队接到了哨兵的报告:“靠近边境的云峰大坝干江段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准备越境。”分队立即组织实施抓捕行动。作为快反队员的徐晓明很快从楼上跑了下来,在组长的带领下向大坝奔去。为了争取时间,他们抄近道沿山路围堵。天下着小雨,天色渐暗,路面泥泞。在一个荆棘丛生的陡坡上,冲在最前面的徐晓明正向后面高喊“快追”时,突然在一块长满青苔的大岩石上滑倒了,整个身体摔下干江段坝下泄洪道的水中。就在滑倒落水的瞬间,战友们看到,徐晓明还挣扎着探出头来喊了一声“危险!” 徐晓明落水后,他的脚被夹在两块水泥板的缝隙中无法动弹。等到战友们将他拉出水时,他已停止了呼吸。 徐晓明2002年12月光荣入伍。短短的18个月,他在军队这所大学校里实现了人生的一次次跨越——从一名青年学生到普通士兵再到优秀戍边战士。亲人们、战友们眼含悲痛的泪水,追忆着徐晓明短暂的军旅生涯,一件件感人的往事浮现在了眼前。 徐晓明的妈妈忘不了儿子坚决要求参军的情景。晓明中学毕业后,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学点技术参加工作,另一条是参军。晓明是独生子,妈妈舍不得让他离开自己的身边,就通过亲戚在长春市联系好了一所学校,让他继续学习。徐晓明得知后就是不依,坚决要去当兵。他耐心地劝导妈妈:“参军一直是我的追求。你放心吧,到部队我一定干出个样子来。” 徐晓明是个说到做到的小伙子。他一走进军营,就以“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这句话激励自己,很快制定了努力的目标:队列、射击、5公里越野等5个训练科目全部达到优秀。为了增强体能,他每天坚持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蹲下起立。连队进行武装越野训练,他总要比别人多跑几圈。两个多月的新兵集训结束了,他以全优的训练成绩受到团嘉奖。 分队的战友们不会忘记,在部队转隶从内地调整到边防时,徐晓明有机会留下,他却坚决要求上了边防一线。 指导员陈方群手捧着两封没有发出的信,泪流满面。两封信都是徐晓明写给父母的,是大家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要下边防了。家里说要托关系将我调到离家近的地方,我不回去。我要做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另一封信写道:“儿子选择了当兵这条路,就要坚决走下去。选择当兵这条路,我不后悔……” 陈方群回忆说,当时部队刚刚调整,少数官兵思想不稳定,而徐晓明入伍才几个月,就把自己的理想定在艰苦的边防哨位上,这怎能不叫人感动呢? 战友们没有忘记,2003年9月10日零时,边境防务交接仪式开始,徐晓明作为国境哨接防执勤的第一人,手握钢枪,护送军旗,迈着矫健的步伐踏上哨台,展示了良好的军人形象。 守卫边防,不仅要随时接受风霜雨雪的洗礼,还要经受得住金钱和危险的考验。战友们还清楚地记得徐晓明说过的这样一段话:“哨位就是阵地,即使有人送来一座金山,我也不会为他开一丝缝隙。边防战士站着就应该是一面挡箭的牌,即使倒下也要成为犯罪分子不可逾越的障碍。”大家说,徐晓明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上边防以来,从没有误过一次哨,漏过一次情。一些人试图用金钱换“通行证”,从他的哨位前通过,都被他严辞拒绝。 老兵朱志强忘不了,部队接防的第一冬季,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里,哨位四处透风,刺骨的寒风不一会儿就打透了哨兵的皮大衣。一天夜间徐晓明执勤,站下一班岗的战士病了,队里确定每班岗延长15分钟。徐晓明说:“不用延长,他的岗我来站。”4个小时后,等晓明下哨回到分队,他的脚已冻得红肿,鞋子都脱不下来了。后来,战友们才知道,徐晓明那天晚上是带着病站了两班岗。 徐晓明永远地走了,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怀着巨大的悲痛为他送行。 疼爱晓明的父母赶来了。夫妇俩默默地把儿子的骨灰撒在了边防一线,让他与奔流不息的江水为伍,同巍巍的高山作伴,让他的英灵与分队官兵共守边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