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事观察:世界军队建设新论一瞥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09:53 中国国防报 | |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王保存(陆军少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以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其间,为使军队加速并顺利实现转型或跨跃,各国军界提出了一些新的建军观念,仅被广泛接纳和采用的就不下十几种。为开阔广大读者的视野和思路,我们特从中摘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论点 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正在由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转型。各国在军队建设特别是军队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念,成为推动军队转型的重要动力之一。了解和掌握这些成果,对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信息主导”论 “信息主导”论的要旨,是把军队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充分发挥信息作用,特别是“信息能力”的作用上。这就要求“以信息为基础”建设军队。 “以信息为基础”建设军队的理论,是美军在l993年提出来的。要执行这种建军理论,就必须改变工业时代围绕“火力和机动力”筹划军队建设的旧观念,确立“信息化”在军队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把军队建设的着眼点放在“看得见”、“听得到”、“传得快”、“打得着”、“打得准”上。为此,发达国家军队特别重视和强调以下几点: 在思想观念上,要充分认识信息和信息优势的重要性。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不仅可以有效地实施“信息垄断”、“信息威胁”、“信息攻击”和“信息防护”,还可以提供“信息支援”和“信息保护伞”,使受到支援和保护的一方获得巨大的军事优势,成倍地提高部队战斗力。 在作战思想上,要确信信息是制胜的关键,是胜利之本。具有“制信息权” 的一方能实时或近实时地获取、传输和利用信息,使战场上的兵力兵器很快地转化为实际战斗力。而失去“制信息权”的一方,由于信息流被切断,成了“瞎子 ”、“聋子”,其兵力兵器将无法转化为实际战斗力。因此,必须把争夺”制信息权”作为军事斗争的焦点。 在军事组织体制建设上,要以“有利于信息流快速流动和利用”为原则,改革领导指挥体制和部队编制,减少指挥层次,压缩部队编成,使各军兵种混编,建立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兵力结构。 在军事训练上,要突出“信息战”演练,开设信息战和信息技术课程,培养更多的信息战人才和深谙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的专业军官等。 “系统集成”论 “系统集成”论是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又一重要理论,也是被各国广泛接受的一个理论。“系统集成”概念的本意是把很多系统集合成一个系统体系,要求用大系统的观点来筹划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把军队建设成无缝隙连接的大系统。 在“作战力量”建设上,该理论强调同时加强作战空间侦察预警、C4I和精确使用作战手段三个作战职能领域。有了优势的作战空间侦察预警系统,才能清楚地了解敌我双方战斗与非战斗系统的部署与运动情况,交战地域的天候、地形和电磁特征,以及后勤物资的流动情况。C4I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侦察预警系统采集的数据转化为可使用的战场信息,分配任务与目标,了解与控制作战空间内影响作战进程的各项要素。精确使用作战手段包括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以及采用精确运用作战力量的作战方式。 在战场准备上,要求建设数字化战场。这种战场将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通过无线电台、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手段,将覆盖整个作战空间的通信系统、指挥系统、协调系统、情报系统、计算机工作站、各级数据库和各用户终端联为一体,以极大地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在部队建设上,要求建设数字化部队。数字化部队是用数字化技术联网,武器装备通用化,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一体化,作战系统网络化,各作战单元高度协调,整体作战能力极强的部队。目前,世界上已有10多个国家在建设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 在装备建设上,强调积极推行“横向技术一体化”。也就是改变以前只从纵向上研制一代比一代更先进的武器的做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民用和军用技术,用共同的软件、标准和规程,从横向上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信息化改装或改进,使其具备通用性、联动性,加速从传感器到射手之间、各武器系统之间、各作战单元之间的信息流动,大幅度地提高所有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的整体效能。 “虚拟实践”论 以前,世界各国普遍依据“经验归纳”论进行军队建设,即总结平时军队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历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得出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军队建设。现在,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今后在军队建设中除依据“经验归纳”论外,还将根据“未来打什么仗”的需要,采用“虚拟实践”论。 “虚拟实践”论是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创造一种模拟未来战争的 “人工合成环境”,如未来战场、未来训练场等,让军人在这种虚拟环境中进行 “预实践”。通过这种“预实践”的实验、检验、论证,得出有关数据和结论,用以指导发展未来作战理论、制定作战预案、设计武器装备,进而确定军队指挥体制与部队编制,规划武器装备的发展,改进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虚拟实践 ”论与“经验归纳”论在指导军队建设的着眼点上有根本区别,前者的着眼点是向未来看,后者的着眼点是向过去看,因此,依据“虚拟实践”论建设的军队更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为了依据“虚拟实践”论加强军队建设,特别是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美、英等国建立了许多“战斗实验室”、“作战模拟试验室”或“ 作战仿真试验中心”,以便在其创造的虚拟环境中,利用虚拟现实系统,经济有效地进行军事训练、作战模拟和新式武器系统的开发。 “远近结合”论 这一建军理论的实质是:既考虑近忧,又不忘远虑;既重视抓好军队正常建设,使部队保持相对稳定,训练有素,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能随时对付近期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又从长计议,针对远期可能出现的重大威胁,积极推行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 美国防部在1997年5月颁发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中提出了“远近兼顾”的建军方案。它强调两个兼顾,即军队正常建设和进行军事变革、军队信息化建设兼顾,打赢近期战争和对付远期威胁兼顾。在第一个兼顾中,既要搞好部队的正常训练、管理和武器采办,保持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战备水平,又要积极推进军事变革,大胆地进行各种探索与实验。在第二个兼顾中,要制定近期和远期军事发展规划,并对这些规划定期进行审查修订,让其滚动发展,使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变革都有明确的方向。为此,美国不仅制定了中近期军事发展计划,如每个财政年度的《国防报告》和滚动拟定的《五年防务计划》,还推出了远期军事发展规划,如《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其他国家亦是如此,如:俄军制定了《2001~2010年国家发展武器装备与特种技术纲要》和旨在建立“ 天军”的《2001~2010年国家航天计划》;日本内阁通过了为期15~20年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印度国防部推出了《国防系统10年自立计划》、《国防建设10 年规划》和《1995~2015年国防建设计划》。这些国防与军队长远发展规划有三个共同点:其一是时间跨度长,一般都在10年以上,甚至20~30年;其二是“滚动制定”,每隔几年就制定一次,把规划不断推向未来;其三是全军建设规划与军种建设规划相衔接。 “推拉并用”论 “推拉并用”论,是指利用推动和拉动两种力量促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外军普遍认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动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军事理论特别是作战理论这一在前面的拉动力量;另一个是军事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在后面的推动力量。这两者的合力可使军队信息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迅速向前发展。美军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进展快、效果好,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两股力量。美国防部 1999财年《国防报告》明确指出:“在利用信息革命及其引发的军事革命过程中,没有现成程式和捷径可走,……。首先是需求牵引,即为完成重要作战任务而提出新的作战理论;其次是技术推动,即大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可以促进作战理论的发展。”这段话的意思是,要促进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抓好两个环节:一个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另一个是积极创新军事理论。 创新军事理论,既是新军事变革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快速向前发展的火车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进入了一个军事理论创新期,各种具有信息时代的鲜明时代特征的军事思想、概念、观点、理论层出不穷,如“国家安全泛化”论、“浪潮冲突论”、“深层次联盟”、“信息威慑”、 “信息保护伞”和“非对称战争”等新国家安全理论,“网络中心战”、“计算机空间战”、“导航战”、“信息心理战”等新作战概念。这些作战概念明确了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拉动了军事变革快速向前迈进。 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器。为了增加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后劲,各国军队都制定了军事技术发展规划。例如,美国防部近年来颁发的“国防科技战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研究计划”、“国防技术领域计划”和“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这些计划阐明了国防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了国防科研的重点项目和主要投资领域,推动了军事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商促军”论 这是发达国家军队为推进信息化建设而提出的另一理论,即以社会信息化或国家信息化推动军队信息化。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有三:一是国家信息化建设早于军队信息化建设,前者对后者有借鉴作用;二是地方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一般高于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前者对后者有“渗透”作用;三是民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快于军用信息技术,有“以民带军”的技术条件。美国防部在1997-2003财年的 “国防报告”中,都用了一定的篇幅阐述“军事革命”和“商业革命”的关系,并强调要利用“商业革命”促进“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进行。 目前,美、英等西方国家军队”以商促军”的重点在国防管理与武器采办领域。它们“利用商业革命的成果”推进装备采办改革的目标是:缩短采办周期,特别是成熟军事技术装备的采办周期;提高武器研制项目的稳定性;提高采办效率,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采购费;确保国防资源集中用于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为此,它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采用商业和电子商务的准则、程序和技术,将电子商务引入各采办领域;增大到商业市场采购军需民品的份额,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的份额;实施“企业软件计划”,尽量多地使用商业管理软件;减少采办工作的特殊性,吸引商业公司参与其中。 “总体力量”论 1971年,美国防部就提出了“总体力量”论。现在,这一理论仍然是美国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并为其他许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其基本观点有三:一是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文职人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三大支柱”,应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形成合力;二是兼顾国防与治安、军事防御与民间防御的需要,正确处理常备军与准军事力量之间的关系,合理区分两者的任务;三是按照任务,区分军种,组建各种部队,如战略核部队、航空航天部队、海上部队、地面部队、机动部队、特种作战部队等。依据“总体力量”论建设军队的好处是:有助于克服三军各自为政、互不联系、相互脱节的弊端,减少军队建设的盲目性;可全面规划,节省国防资源,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合理够用”论 20世纪末以来,美军提出了“基本力量”概念,日本防卫厅提出了按照“基础防御力量构想”建设自卫队,法军也提出了“基本足够”国防建设理论。这些理论观点都要求把“国家的军事力量保持在能够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合理够用的水平上”。“合理够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与对手或主要威胁在兵力规模、武器装备水平、作战能力诸方面保持均势或“最低限度优势”;二是“够用”与否不仅要看军队员额、武器多少等数量指标,更要看人员素质,部队训练水平、士气与凝聚力,武器现代化程度,组织指挥能力等质量指标。在国防和军队质量建设中贯彻“合理够用”原则,不仅可节约国防资源,还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与长远发展。 “全面适用”论 美国防部在1998财年的《国防报告》中提出了“多能军队”概念,在1999-2 002财年《国防报告》中又提出了“全能军队”概念,计划把美军建设成“全面适用”的军队。这种军队应做到“四能”:能对付各种威胁,包括现实威胁与潜在威胁,恐怖主义威胁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能打各种强度、各种样式的战争,即高、中、低强度战争,以及导弹攻击战、反导战、信息战、网络战、反恐战、外科手术式打击等;能遂行多种职能,既能抗击外敌入侵,也能对付国内暴乱,既能执行战前、战中、战后的各项任务,也能实施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能为国家最高军事当局提供多种战略选择,不管国家领导人在危机或战争中定下何种决心,都能采取行动予以贯彻,达成预期目标。 “临界质量”论 该理论认为,进行装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提升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的过程。只有使本军队的武器装备体系达到信息化装备的“临界质量”,军队的作战能力才能在短时间内成几何级数地提升。为尽快达到这一“临界质量”,美国等发达国家军队确定了武器装备体系发展的大思路,其要旨是:顺应武器装备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历史性潮流,使武器系统大量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技术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使武器装备不仅具备应有的火力和机动力,更具有强大的信息力,即准确的侦察探测能力,实时的信息处理与传输能力,以及很好的隐身能力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在加速装备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军队主要采取两个途径:一是应用“贴花”的方式,给原有的坦克、装甲战斗车、大口径火炮、武装直升机、作战飞机和舰艇等主战装备,加装数字化通信设备、先进雷达、敌我识别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二是研制各种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的、新的信息化装备。目前,武器装备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已经成为衡量其性能优劣和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截至20世纪末,电子信息技术成本与装备总造价的比例,舰艇为25%-3 0%,导弹接近50%,军用飞机50%以上,战略轰炸机和隐形飞机超过60%,空间武器达75%,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则高达88%。美国电子协会预计,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末,西方国家所有武器装备的电子信息技术成本比例将平均超过50%。在今后一个时期,各类武器装备效能的提高将主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对目标的精确识别和精确制导,而不是战斗部威力的增大。计算表明,爆炸威力提高一倍,杀伤力提高40%;而目标的精确识别和制导导致的命中率提高一倍,杀伤力就能提高400%。 “便于信息快速流动”论 打赢高技术战争特别是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主要靠信息能力。而要使信息发挥 “倍增作用”,就必须使其快速流动起来。因此,西方国家一些军事理论家在军事组织体制调整领域提出了“便于信息快速流动”论,把“便于信息快速流动和使用”作为军队体制编制改革的大方向。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依据这一方向在改革军队体制编制方面准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指挥控制层次,变纵长形“树 ”状领导指挥体制为扁平形“网”状领导指挥体制;压缩部队编成规模,使部队小型化、多能化;使各军兵种部队混编,组建联合作战部队。 在新军事变革条件下的军队组织体制调整不是一般的体制编制改革,是使军队组织结构逐步实现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跨时代”跃升。这种跃升的实质就是:使信息这一构成战斗力的主导要素能在军队内部和战场上快速、顺畅、有序地流动,以适应打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这次信息化军事变革中,军队组织体制的变化往往会显得滞后和缓慢,主要原因:一是这次军队组织体制改革最具彻底性,必须对工业时代的旧体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建立信息时代的新体制,这决非一日之功;二是改革军队组织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扯的问题多,各种矛盾集中,受到的阻力较大。总之,这次军队组织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使全新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知识型军事人员和创新性作战理论所蕴含的潜在作战能力实现“物化”,而“物化”的结果就是改革后的军队组织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