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尊敬的队伍:记中国维和部队在利比里亚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 17:14 人民网 | |
本报特派记者 赵章云 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由数十个国家的军人组成,总数达到1.5万人。中国运输分队是整个维和部队中唯一的专业运输保障部队,除承担维和部队的物资、食品运输任务外,还负责遣返前反政府武装人员。如何与友军配合,如何赢得当地百姓的信任,是中国军人能否圆满完成维和使命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利比里亚采访期间,记者听到了许多关于中国运输分队无私援助友军的动人故事。在联合国部署纳米比亚维和部队时,分队长沈刚锋亲自带领车队在直升机的掩护下,穿越枪声不断、险象环生的丛林;副分队长李建国在途中染上疟疾,仍坚持把物资装备运达友军营地。巴基斯坦的一位军官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在巴军刚刚部署时,中国维和官兵在自己面临许多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却将排队等候五六个小时才灌满的一车生活用水送到了他们的营地;在某国家的部队以道路艰险为由仅把物资运到半途时,中国运输分队的22辆军车克服重重困难,把物资装备安全运抵420公里外的巴方工兵营地。巴维和部队在向联合国维和军事总部送去的一封感谢信中称赞说:“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维和任务区,中国维和运输分队是一支负责任的部队!” 在维和前沿阵地采访时,记者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维和部队与友军之间的友好关系。无论是路过哨卡和检查站,还是与友军军车途中相遇,中国军人与对方军人总是热情招呼,互致军礼。在布坎南采访时,中国维和部队的一位班长告诉记者,中国部队在这里扎营初期,曾得到孟加拉国工兵分队的大力支持。每当中国军人运输物资途经他们的营地时,孟军总是给予热情接待。在沃因贾马,巴基斯坦官兵住在野外,却将帐篷和床铺让给中国官兵宿营。在巴塔拉,孟加拉国官兵在自身给养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还将中国官兵接到营地盛情款待。在杜曼堡,副分队长洪大刚告诉记者,他们扎营建房时,巴基斯坦部队向他们提供蔬菜、饮料,甚至是床铺和桌子,换防时也给予积极配合。记者在杜曼堡采访训导营时受到阻碍,附近的巴方军官得知后立即出面说服对方,并且帮助记者联系负责训导营的巴方军官,记者的采访才得以顺利进行。 中国军人不仅与友军相处融洽,而且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在当地百姓中有口皆碑。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是当地百姓喜爱中国士兵,中国士兵不骂人、不打人,总是那么温和、亲切。中国运输分队第四行动小组刚刚将营地迁到卡卡塔时,曾被一桩意想不到的尴尬事情所困扰。当时,在中国军人帐篷附近的友军楼房里,每晚都有十几名当地女人进入楼内夜宿。如何在特殊环境中应对这种事情,对年轻的中国军人来说是一种考验。中国军人在营地门前高高升起联合国旗和中国国旗,早操时排着整齐的队伍面对国旗高唱国歌,在执行任务途中也经常高唱军歌。晚上,他们围坐在一起,开心地欣赏中国的电影光盘。当地百姓称赞说:“这是一支令人尊敬的队伍。”这样一来,这些女子自然地就走开了。 杜曼堡是利比里亚反政府武装势力最活跃的地区,记者在这里拍照时,一直有中国维和士兵持枪保护。该镇居民知道我们来自中国,不仅没有任何不友好的举动,许多人还争相与威武英俊的中国维和士兵合影留念。 (本报蒙罗维亚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