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世界安全》特稿:向中国出售武器危险吗(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 13:25 世界安全

中国海军现代级驱逐舰137福州号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陆航部队的美制S-70“黑鹰直升机


中国空军苏-30MKK机群


中国“道尔M1”自行野战防空系统

  (俄)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 康·马基延科

   熊友奇 编译

  对中国的军售问题在俄罗斯国内一直存有争议,国防部也将俄对外军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对一些敏感的军售进行严格审查。向中国出售武器真的危险吗?不久前,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康·马基延科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截然相反。

  俄罗斯军售与地缘战略平衡

  当人们谈到地缘战略平衡可能发生的变化时,首先是指中美力量平衡。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与独一无二的人口资源相结合,使其军事潜力显著提升。由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俄罗斯的军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美军事力量对比?毫无疑问,俄罗斯向中国转让先进武器和技术有助于中国扭转与美军事技术差距不断拉大的势头。可问题在于:中国能否借助俄罗斯军售消除与美国之间的军事技术水平鸿沟呢?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的是战后第一代和第二代(性能与之相当)的武器。换句话说,那时中国军队的装备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50年代末的水平。到90年代,中国开始从俄罗斯进口第三、四代武器。从表面上看,中国正在利用俄罗斯的军售向前跃进两代,从而消除与美国的军事技术差距。

  据信,到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结束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拥有一支技术面貌与美国和俄罗斯上世纪80年代末相当的空军。

  武器装备换代周期之类的因素也在起作用:第四代飞机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80年代装备部队,90年代开始落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开始淘汰。换言之,当第三、四代武器系统在中国军队中占主导地位时,美国的武装力量已开始获得第五代装备了。由于中国缓慢地采购处于生命周期中间阶段的武器,完成换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仍将落后美国整整一代。

  由于战斗系统越来越复杂,造价也随之急剧提高,因此每一代武器系统的生命周期也一直在延长。例如空军武器,第一、二代战机的生命周期是10~15年,而第四代的周期则超过30年。不过,每一代武器在其生命周期内都在不断地改进,因此每一代又出现了“次生代”或装备系列。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在旧平台上安装新的、可以大幅提高武器潜力的电子、光学、激光或其他子系统。

  中国最近采购的都是新一代的武器系统,然而却是这一代的早期型号。中国进口的苏-27SK和877ЭКМ型潜艇都属于这类武器。莫斯科向韩国和阿联酋大力推荐自己最先进的苏-35/37(第四代战机的第二系列),向印度出售了经过改进的苏-30MKI。

  与中国军队相对缓慢的进步不同,美国军事技术实力发展的速度让人吃惊。在海湾战争之后的几年,美国无论是在研制新型武器方面,还是在军事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难忘的进步。美国为了保持军事技术优势,正在大力开发指挥、侦察和通信设备、太空监测设备、力量投射手段、高精确度弹药,以及发展其战术空军。美国成了惟一能够建造F-22第五代歼击机的国家,并正在研制更简单更便宜的JSF歼击机和建立在全新物理原理基础上的主战坦克。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仍将是无可争辩的军事政治霸主。

  就算莫斯科决心向中国转让最先进的武器和军事装备,俄罗斯自己在一系列领域落后的现实,也使得中美之间的技术失衡不可能消除。俄罗斯早在苏联时期就开始在军事技术领域落后。在目前的危机阶段,这种差距因为用于军事研究和试验设计工作的资金严重不足而扩大了。如果俄罗斯的科技实力与中国的财力资源相结合,双方共同研制未来型武器装备,那么局势就可能威胁到美国。然而,在这方面中俄尚未采取任何有实质性意义的步骤。因此,俄罗斯的军售只是将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缩小到一代,但美国仍将保持相对于中国的军事技术优势。

  地区力量平衡

  俄罗斯军售将在地区层面上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喜马拉雅战区的地理特点,研究中印之间军事技术平衡的变化没有实际意义。双方在这个地区的潜力不取决于部队的传统装备,而是取决于部队的山地训练情况和是否拥有特种装备。山地战从来就不是俄军的强项,俄武装力量中没有山地部队,俄国防工业也不生产山地战装备。我们不能向中国或印度提供任何此类装备。

  从理论上讲,中国武装力量的增强可能会影响到日本的军事政策。不过日本暂时只是在口头上表达它的不安。在朝鲜军队的物质条件明显恶化的情况下,韩国在迅速增加军事预算。汉城打算购买120~140架先进的歼击机、可搭载飞机的舰船、大吨位的潜艇,包括核攻击潜艇。在韩国的军事计划中,只有获得“爱国者”或S-300之类反导弹系统的努力是与朝鲜的战役战术弹道导弹有关,因此军事专家们认为,韩国的军事计划主要是针对中国和日本的。

  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力量对比是保持地区稳定的最重要因素。很明显,中国所有的大宗军购都是针对这个谋求独立的岛屿省份的。进口先进的歼击机是建立空中优势所必需的,没有空中优势就无法实现登陆;“基洛”级潜艇可以威胁岛国生死攸关的海上交通;最后,“现代”级驱逐舰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吓阻美国航母编队的兵器。然而中国大陆增加海空力量遇到了台北的反击,后者创纪录地采购了大批先进战机和军舰。法国向台湾出售了6艘先进的“拉法耶”级驱逐舰和60架“幻影-2000-5”型歼击机。此外,还有美国出售的150架F-16,以及尚未交付的“基德”舰、反潜机和潜艇等。台湾购买了美国的远程预警飞机,增强了它指挥、侦察、通信的目标指示和能力。即使考虑到引进的军工生产能力,中国在2007年前也不会取得对台空中优势。至于海军和电子战兵器,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仍占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军事实力增强的后果,对于南中国海的局势来说可能是最富戏剧性的。东南亚国家的军事预算遭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不仅在中国与越南、中国与印尼等国之间,而且在中国与东盟所有国家的实力之和之间都可能会发生力量失衡。俄罗斯对自己军售引起的军事政治后果极其敏感,因此它可能会对正在形成的失衡加以修正,建议该地区的国家购买提供给中国的类似、甚至质量更好的武器。印尼开始谈判采购12架苏-30КI就证明了这一点。苏-30КI的作战能力胜过了中国的苏-27SK,不过略逊于印度的苏-30MKI。

  俄罗斯的安全

  不过,最重要的是评估俄罗斯自身的安全。显然,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同时又经受巨大人口压力的国家,中国军力的增长不会使俄总参谋部感到特别高兴。然而局势也未必会因为向中国出售武器而变得比现在更富有戏剧性。

  第一,俄中力量对比就像美中力量平衡一样,其变化不是质量上的,而只是数量上的。正如美国不管俄罗斯是否继续向中国出售武器都会保持对中国的绝对技术优势,中国在常规力量方面已经具有对俄罗斯的绝对优势。中国的人口、地理、运输、经济、心理和纯军事因素的总和要胜过俄罗斯,这足以抵消中国军队在装备上的落后。如果中国人进攻俄罗斯的远东或西伯利亚,莫斯科用传统手段是阻挡不住的。讨论假想中的进攻是使用50年代的武器还是90年代初的武器没有实际意义:占领俄罗斯领土最多只需几个星期,武器质量只是使占领速度相差几个昼夜而已。只有核武器,甚至已不是战术核武器,而只有战略核武器才能阻挡中国的进攻。

  第二,从中国目前的军事采购结构上,看不出它的军事建设是针对俄罗斯的。中国的首要规划是空军和海军的现代化。

  第三,从1997年起,法国和以色列就在竭力打入中国武器市场。最近,巴黎又努力敦促欧盟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以便为法国武器出口中国扫清障碍。此外,乌克兰也对中国市场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如果俄罗斯退出这个市场,其他武器出口国马上就会占据出现的空位。俄罗斯每年会因此减少十亿美元以上的收入,这对俄国防工业、进而对俄国防能力来说都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第四,冷战结束后,外部安全和国防问题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当然,世界不会变得像田园诗一般美好,仍将处于长期且激烈的国家间竞争状态。当然,竞争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军事政治因素的意义减小了。占领或吞并他国领土、因为意识形态分歧侵犯他国主权或武力颠覆他国政治制度越来越不为世界所接受。竞争已经转移到争夺对全球财经、信息和管理资源的控制权,以及建立更有吸引力和更文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模式上。相应地,在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武装力量的作用下降了,相反对外部施加作用和影响的“隐晦方法”的意义却在增大。控制国际货币和财经机构的活动、控制大众传媒尤其是电子媒体,及与其功能相关的基础设施、首先是太空设施,就属于这类方法。推行外交政策的现代化手段包括,在其他国家的精英人群中建立友好的院外活动集团,以及利用境外侨民等。

  俄罗斯与中国,就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也在互相竞争。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使用武力实现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不理智和低效益的。后毛泽东主义时代的中国也属于这类国家。如果俄罗斯成为中国扩张的目标,那么中国人的扩张方法将最有可能是非军事的:不仅仅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而且是在俄罗斯的欧洲地区扩大人口渗透;先在联邦主体、进而在全联邦的政权机构从事亲中国的院外活动。

  武器出口现象的有趣之处还在于,这其中并存在着古老的军国主义因素和现代商业因素,而且后者可以归为国家竞争的“隐晦方法”。事实上,卖武器是将外部的财经资源吸引到俄罗斯服务于自己民族经济的手段之一。在我国的高技术领域、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以及科研和设计工作中使用外部财经资源,可以加强俄罗斯的竞争力,因而会巩固俄罗斯的安全。

  军事技术合作

  中国还致力于扩大与俄罗斯的联合研制和设计工作。美国媒体指出,目前中俄间至少有100个联合研究项目,其中主要是使俄罗斯的基础设备适应中国武装力量的要求,但也有一些全新的武器样本。据报道,中国歼-10战斗机的研制就得到了有关帮助。这类关系的商业价值和战略意义要比武器转让大得多。

  首先,转让武器通常很容易被先进的太空侦察设备发现。但是,武器生产技术信息的转让或外国专家在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和设计机构工作的事实只有用间谍侦察的手段才能查明,而这在中国是很难进行的。

  其次,原则上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技术现代化因为进口信息和技术而更加便宜和有效。依靠从国外购买武器和装备来满足如此庞大的军队需求是不可能的。而如果获得必需的信息,就可以生产进口替代品,将来还可以出口军事产品。

  技术转让隐蔽而且可能收到意外的好处,这使它变得极其重要和富有吸引力。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未来的中国国防工业能否在获得的俄罗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有过大规模引进苏联军事技术的先例。事实表明,在随后的三十年间,中国的国防工业只能将当时所得到的样本进行改进(核武器是个例外),尽管竭尽全力也没能独立建立起新一代的武器和装备。这可能会被归结于中国的自我封闭和“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冒险政策。然而,一些更加深层的因素限制了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创新能力。1995年,斯德哥尔摩国际问题研究所对中国的军事研究和设计工作的现代化状况及前景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查。专家们发现,中国军工科研在关键领域并没有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进步,因为中国的军事技术水平在整体上依然不高。

  阻碍中国军事研究设计工作效率提高的因素,首先是军事科学的集中管理结构、军事科研工作的地位不高、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脱节、最有才华的干部流向民用部门等。一般认为,中国尽管有很大的理论知识潜力,却很难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的研制工作中,军用和民用之间的协作很少。而在西方,由于两者的合作,民用研究可以运用于军事领域,从而大大推进军事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对军事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负作用,因为经济改革使私营公司比军事领域的工作更有吸引力,前者能够提供更高(十倍以上)的报酬和更好的环境。

  最后,除上述妨碍科研设计工作顺利发展的制度因素外,还应当指出更深层的制约因素。中国的技术成就缺少自己的知识产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

  此外,军事技术创新能力要求前所未有的经验、知识和财富积累。不排除中国人在60~80年代正是在积累经验、建立自己的军工传统和消化苏联的军事技术。90年代中国创新能力的增长还得益于大量中国学生到西方、首先是到美国的大学留学。虽然这些留过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更愿意在民用科学和经济领域工作,但这对于军事工业来说并非不那么重要,因为早在80年代民用技术就已呈现出了快速创新的势头,这种势头稍后也转移到了军事领域。

  因此,俄罗斯的军事技术转让只是中国军力全面发展的因素之一,而远非全部因素。技术转让和出售武器装备一样,只是加快中国军力的发展。反之,拒绝合作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止它的发展。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