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动员一切力量做好反“台独”准备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 11:21 新华网 | |
5月17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受权就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强调指出“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台湾当权者必须在两条道路上做出选择,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人们看到,台湾当局领导人5月20日发表的就职讲话,通篇都在玩弄文字游戏,虽然表面上没有赤裸裸的“台独”挑衅,但字里行间仍充斥着企图在两岸制造“一边一国”的分裂野心和图谋。 未来4年,在“台独”势力循着“台独”时间表不断玩火的情况下,台海局势注定不会风平浪静。台湾将向何处去?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本刊特别邀请台湾问题专家,就当前的台海局势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5·17”声明标明底线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孙升亮: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务院台办受权发布的“5·17”声明把摆在台湾当局面前的两条路都说得非常清楚,只要认同一个中国,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台湾民众关心的实惠都能得到。因此,台湾媒体说,声明中列出的七点前景代表的是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但是,如果执政者继续搞“台独”活动,就是另一条路的问题。声明对此也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其中有几个地方用词的语气很严厉,是以前没有过的,比如“不怕鬼”、“不信邪”、“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 这些都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即“台独”与和平稳定是不可能并存的。台湾有媒体评论说这相当于最后通牒,认为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我觉得“5·17”声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在岛内,民进党对这个声明的反应非常低调,没有讲什么硬气话,岛内舆论反应普遍不错,国际社会的基本评价也相当正面,认为大陆已经清楚表达了什么情况是不能容忍的。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教授巫永平:“5·17”声明中有很多话我们原来一直在强调,只是没有说到那个程度,这次意思说得非常明确,把最后的底线说得很清楚。 与此同时,“5·17”声明提出了两岸交流的七点光明前景。我认为,七条中开放台湾农产品这条非常重要,台湾中南部的农民是民进党的主要票源,这些人从目前的两岸经贸中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感到威胁,容易受意识形态的蛊惑,所以才会“肚子扁扁,支持阿扁”。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二室主任罗援:“两办”受权声明表明,祖国大陆对陈水扁的忍耐度已经到了极限。“听其言,观其行”的“观察期”已经结束,“听我言,观你行;再看我行,再听你言”的“互动期”已经开始。在“观察期”,我们对陈水扁采取了“听其言,观其行”的政策,这是克制之举,绝非无奈、消极之策。它是有积极内容的,即陈水扁的斑斑“台独”劣迹,种种分裂言行,我们都记录在案。陈水扁、李登辉在最近一个时期,肆无忌惮地挑衅祖国大陆,甚至使用辱骂性的语言,作为政治人物,他们的分裂言行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 在“互动期”,大陆方面将丢掉一切幻想,牢牢掌握对台斗争的主动权、话语权,出牌在先、预防在先,坚决彻底地粉碎一切“台独”分裂图谋。所谓“听我言,观你行;再看我行,再听你言”的含义是,我将有言在先,给台湾当局指明两种前途,若台湾当局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策动“台独”,我将言出法随,决不容忍、决不姑息,直到把“台独”分子逼到承认“一中原则”为止。 陈水扁的“台独”本质没有变 北京大学历史系刘宏博士:从陈水扁“5·20”讲话看,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是卸压力。与4年前不一样,陈水扁这次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首先是美国的压力,美国的态度一直到5月18日的时候,才对陈水扁的讲稿有正面评价;第二个压力来自大陆,“5·17”声明起到了很明显的震慑作用;第三是岛内的压力,在野党质疑他的合法性;此外“独派”的压力也很大,一些独派分子明确说,如果他在讲话中重提“四不一没有”,就会退场。 二是找平衡。在存在多种压力的情况下,他的讲稿力求在各种主张之间、各方要求之间、各种势力之间找到平衡。 三是玩文字游戏。这一点非常明显,他用“宪改”代替“制宪”,在台湾与大陆之间,他的表述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台湾与中国,这两点都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他不提“四不一没有”,但又说4年前演讲的精神和承诺继续有效。玩文字游戏的结果是,整个讲话稿中充满矛盾,充斥各种不同观点,但兜售“台独”的理念却没有改变。 孙升亮:由于面对多方压力,陈水扁“5·20”讲话调子很软,但他“台独”的实质一点没变。例如,虽然没提“一边一国”,但他提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台湾与中国;他没有提“公投制宪”,但是“宪政改革”的内容依然触动了根本;虽然没有讲“台独”,却说要“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共同体”。我特意看了一下他讲话的英文文本,一方面他想把“台独”的意思讲清楚,另一方面他又想降低敏感度,糊弄美国人,因此煞费苦心,比如交给台湾人民一部新宪法的英文被翻译成“a new version of constitution”,在英文里的意思成了一个新版本的宪法。关于“四不一没有”,他说4年前的讲话不会改变,这句话等于没说,因为过去4年他一直在改变“四不一没有”。4年前他说共同处理未来一个中国的问题,这次变成共同处理两岸的问题,“未来的一个中国”都去掉了。 虽然陈水扁的“5·20”讲话没有火上浇油,没有造成两岸紧张,但是对于解决两岸的问题却没有一点帮助,两岸的问题依然存在。未来4年他还会推动“台独”路线,这是毋庸置疑的。 动员一切力量做好反“台独”准备 巫永平:“5·17”声明和“5·20”演说已经把双方的观点亮了出来,关键是以后怎么做,如果我们前面说了那么多如何强硬,后面没有具体动作跟上来,暂时的效应很快就会过去。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以后出台哪些具体的动作,不是随机的,而是真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来。各种形势都要估计到。 另外,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加速发展把我国的利益与世界各国的利益紧密地绑在一起,台海局势的走向对世界各国都有影响,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楚,现在急于改变现状的是民进党。因此,我们完全可能通过外交手段动员国际力量,形成一张防“独”的国际网络。温家宝总理到欧洲访问,在与欧洲主要国家的联合声明里,都把台湾问题列入中国外交的整体框架,这是一种很成功的外交努力,有利于把台湾问题限制在我们设定的框架里。 孙升亮:这些年在李登辉和陈水扁的操纵下,台湾老百姓形成了一种大陆不敢动武、美国会帮台湾、支持“台独”没有危险的错觉。未来几年,我们还应该多管齐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好反“台独”的准备。在2006年12月之前,我们应扎扎实实地把准备工作做好,甚至做好不惜一切代价的准备,让台湾老百姓明白“‘台独’意味着战争”不是一句空话,才能真正稳住大局。 陈水扁是一个非常善变的人,他的走向取决于岛内民意、国际压力。选后,民进党内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民进党年轻一代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果陈水扁走得太极端,对其党内年轻一代并不是好事情,新生代未来对陈水扁政策的影响有多大值得观察;另一方面,选后台老百姓又回归到了基本面。 “台独”分子面临着两难。他们认识到我们有战略机遇期,因此产生时间上的危机感,如果不抓紧时间向“台独”方向走,以后就很难走到那一步,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法在短时间内把民众拉过去,“台独”派在岛内受到的牵制非常大。 罗援:在今后几年的“互动期”,有几个关节点值得两岸人民高度关注。 一是台年底“立委”选举,这可以说是一个“整合期”。岛内各种政治力量将再次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二是2006年底,这可以说是一个“动荡期”。虽然陈水扁迫于两岸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压力,未敢在“5·20”演说中提“制宪”和“修宪”的问题,但陈水扁讲话中在涉及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是否列入“宪改”范围时,使用了诸如“目前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个人建议”等模糊说法,这就为他今后搞“台独”分裂,埋下了伏笔,准备了空间。因此,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并未消除,影响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三是2008年初,这可以说是“高危期”。如果陈水扁胆敢实施“台独”新宪政,那么,宣布“台独”之日,就是宣布战争之时。 两种前途、两种命运严峻地摆在两岸中国人民的面前,一种是光明的前途,共荣的命运;一种是黑暗的前途,灾难的命运。何去何从,陈水扁可以有选择权,但决定权掌握在两岸中国人民的手中,我们决不允许台湾分裂出去,一定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把灾难留给“台独”分子,把光明留给中国人民。 (记者 赵利根) 来源:半月谈 相关专题:海峡两岸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