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全民国防” 台“全民军事演习”次数骤增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5月20日 16:45 华夏经纬网 | |
今年2月10日,台“国防部”宣布了其2004年重大演习计划,较2003年多出12次,而其中增幅最大的就是“全民军事演习”。台军频繁举行“全民军事演习”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演习强化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敌视心理,刺激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离心意识。 何为“全民军事演习”? 台军所谓的“全民军事演习”是指每年一次与“汉光演习”配套进行的“同心”、“万安”、“自强”演习。其中,“同心”演习为预备役征召和校验演练,目的是验证后备军人的“及时动员”及“适时作战”能力。 “万安演习”为“全民防空”演习,在台、澎、金、马地区轮流实施,每次共有军警民众数万人参与。第一阶段为“防空疏散”演练,第二阶段为灾难抢救演练。台军希望借此演习达成“提升‘国人’忧患意识及敌情警觉,使全民防空防护有备无患”的目的。而“自强”则是民用物资和设备征用演习。 台湾当局一直重视后备军力的建设,将其视为总体战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军在新版《“国防”报告书》中明确指出:要以“及时动员、适时作战”为要求,“建立可恃的后备力量”。按照台军的精实案,台陆军依照“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建军政策,台现役部队已逐渐精简,并编成各种联兵旅型态的战斗部队,而守备联兵旅多靠动员编成。未来台澎防卫作战所需要的地面兵力,大多由后备军人组成。目前,台湾的后备役军人总计有348万余人,达到岛内总人口的15%左右。 动员人数越来越多 每年一次的“同心”演习,是台湾后备军人每年最大的训练活动。它与“汉光”演习配套进行,演习时,由“国防部”运用广播媒体与作战指挥体系下达动员令,配合台军正规部队的演习或实施各项预先设定的训练内容。按照台军设想,未来守备旅将以后备动员为主,平时仅维持基本单位,重要的打击部队则留待决战时运用。即以动员部队放在第一线,打击部队留待决战,因此后备力量动员演练就显得必不可少。 从近年演习情况看,后备动员人数呈现递增态势。如1998年的“同心10号”演习,参加人员有1300余人;1999年在台湾南部及金门地区实施的“同心11号”演习,参加人员有570余人,而“汉光16”演习下属的“同心12号”演习,共召集后备军人7000多名及各型车辆200多台,是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汉光18”演习则较大规模地征召租用民间商用机具、渔船、货柜等参与演习,有效支持防卫作战,以落实“常备打击、后备守土”的指导。 今年台军的“同心16号演习”,规划在7月中旬举行,届时陆军各型主战装备将与同民间动员征用的小货车、大货车、油罐车、推土机和平板车等民间车辆机具同台展示,以显现“军、民”一体的强大“精实”后备动员战力。同时今年的“万安27号演习”,也将从往年以“全民防空”及“灾害防救”为主的演练,调整为以“全民防卫”为主的“国土安全”防护机制演练。 极力鼓吹“全民国防”理念 2000年9月23日,陈水扁在新竹湖口装甲兵基地视察“汉光16号”演习时,对参与演习的部队公开宣称,未来台海战事已不是单纯的军事武力战,而是全民参与的“总体性防卫”战争。他认为,台湾与澎湖防卫作战具有“同岛一命”的特质;战争一旦爆发,就没有前方、后方的分界线。唯有强固的全民力量与“全民国防”的观念,才是“吓阻”武力入侵、确保台湾安全的唯一保障。因此必须采取“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的政策。 从“汉光16号”演习开始,台湾重视进行后备力量反空降演练,首次将后备动员部队直接编入军事勤务队以执行反空降作战任务。演习中搭配陆军装甲兵学校的官兵,组成一个具有两个坦克营、一个摩托化步兵营的装甲战斗群,下辖85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84辆卡车等民间动员车辆,进入湖口周边地区集结,担任该地区作战预备队。同时还征召部分后备人员编入装甲旅,组成一个运输中队与两个战备抢修中队,搭配其他常备部队实施机动阻绝,设置各型尖刺、铁丝网、触发雷等阻绝武器,以弥补反空机降作战的空隙,达到歼敌于着陆场的目标。目前台军已将反空降作战演练,正式纳入每年实施的“万安”全民防空演习,分区加以演练,以建立“全民联防纵深阵地防卫网”。 台军后备部队编成四种类型 今年4月台军方决定重新规划后备部队,将其编成“海岸守备、城乡守备、要地防护及扩编动员”等四种类型,以逐步完成后备部队动员战备准备以达成“及时动员、及时作战”的目标。 台“国防部后备司令”陈体端称,“后备司令部”自4月1日起,配合台军“精进案”及“常、后分立”政策,调整为台军后备动员整备、训练的专责执行机构,负责三军地面后备部队“管、编、装、召、训”及战力组建等动员战备整备任务。陈体端还称,“后备司令部”将选择在北、中、南部营区,建构专属后训基地,预定2008年全部完成。 台湾后备军力的日常训练,主要包括“教育召集”和“点阅召集”两种。依据台湾有关法律,每人每年应接受30天的“战力恢复训练”。2001年和2002年,台湾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共召训了25万多人。而列入了年度动员和训练计划的后备军人,又未能参加“教育召集”者,在动员编成地或附近适当场地实施“点阅召集”,以培养应召人员“闻令报到”习性,并落实个人资料的校正工作。2001年共点阅了85万余人,2002年为90万人。(子木) 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4-5-20 相关专题:海峡两岸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