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信精确定位 卫星成战场的“太空眼”(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 10:15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郎宪明吴少淳 据外刊报道,美国有关军事专家近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全球成功动用武力,是因为拥有无可匹敌的卫星群,能够实现即时通信、强力监视和精确定位。近十年来,五角大楼如此完整地将这些资源融入了作战行动,因此美国的每一场冲突如今都必然是空中战争,即便是在阿富汗、伊拉克荒无人烟的野地上进行的战争也不例外。”并强调指 茫茫太空:打造新“千里眼、顺风耳”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夺取制信息权十分重要,而欲夺得信息的控制权就决不能放弃太空。目前,不论是飞机、舰船的导航,导弹、炸弹的制导,还是对敌情的侦察都离不开在太空中的“眼睛”——卫星。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能速战速决有诸多的原因,但其中完备的卫星系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以前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一样,美军动用了几乎全部军用卫星系统,还征用了部分在轨的商业卫星,为参战部队提供了侦察、监视、通信、预警、导航、定位和气象等重要的作战保障。据报道,在海湾“美国空军联合空战中心”,有一面墙就是一个巨大的、不断闪烁、不断变换画面的大屏幕,这个大屏幕显示了伊拉克上空每架美军战机的准确位置。在整个战争期间,空战中心屏幕上一有确定的敌军目标,指挥官们就立即下令战机前往轰炸,其关键原因就是卫星情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投入了多达100多颗的导航、侦察、通信、气象等卫星,它们能够将方位数据传送到坦克部队的GPS上,能够将情报传送到部队的便携式电脑中,能够将卫星图像传送到最前线的气象站,有效地发挥了“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侦察卫星居高临下,视野广阔,能昼夜不间断地侦察战略目标;通信卫星能够转发来自地面、海上、空中和低轨道卫星的无线电信号,用于传输电话、电报和电视广播节目以及各种数据通信;数据中继卫星能把无人机拍摄的大量照片传到美军总部;气象卫星则使美军能对战场气象信息及时、全面的掌握,并与人工影响天气的飞机相配合,大大改善了美军的气象保障水平;更重要的是GPS卫星导航系统,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所用的90%炸弹都是所谓的“智能炸弹”,这些炸弹或者由激光制导,或者由卫星发出的GPS信号制导,而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只有10%的武器是精确制导的,所以GPS已成为现代高技术武器的核心之一。国外有关学者研究认为,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摧毁一个目标平均要用648枚炸弹,而现在只需用一枚GPS制导炸弹就能击中目标,有时候炸弹甚至根本不用装弹头,只需装上水泥,直接撞击目标就能将其摧毁,这便是小小信息技术变成巨大战斗力的根本所在。 另一战场:争夺卫星轨位和频谱资源 要发展空间技术、向太空发射各种用途的静止和非静止卫星,必须要有可用的频谱资源。对于静止卫星而言,还必须要在距离地球表面3.6万公里的同步轨道内找到一个“落脚点”。虽然在理论上从几Hz到上百GHz都是可用的无线电频谱,但真正能用于卫星进行数万公里、低损耗、直线传播的无线电频段资源却极为有限。从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各国发射的大量静止卫星已经在36 0°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济济一堂”。现在卫星轨道/频谱资源正越来越成为一种有限的资源,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卫星轨道/频谱资源上升到与水和石油战略资源同等的高度。据报道,目前有不少发达国家开始全球抢夺有限的轨道和频谱资源,也有少数国家靠在国际电联抢先登记轨位然后出卖为业,与目前流行的抢注域名进行牟利如出一辙。在这一领域显现的三大发展趋势是:一是刮起全球抢注风,以图捷足先登,先登先占,某些国家甚至每隔几度就报一颗星;二是卫星申报的频段越来越高,有些网络的频段已超过100G;三是移动卫星、低轨卫星的比重越来越大,前两年低轨移动卫星仅限于L、S和C频段,现在已出现了KU频段的低轨卫星。 须知,频谱和轨道资源就如同地球上森林和石油一样,是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而一些国家一直在大搞“预先储备”,目前在电联登记卫星网络的数量已达2500多个,未来形势十分严峻。 前车之鉴:力避前进中的陷阱 由于卫星具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价值,世界各国都在争先恐后地竞相发展。美国、俄罗斯、日本、北约国家、印度等都纷纷制定了各自的卫星发展计划,接二连三地发射侦察、通信、导航和气象等卫星。 各建各的“烟囱”与互连互通。据报道,目前美国卫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最为先进,其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种类也特别多,大概有六七套系统,海军有1套系统,空军有1套,国防部有3套系统,再加上实验系统等,问题在于各系统在各个军兵种间并不通用,有专家戏称这种系统是各自高速发展、但互不连通的“烟囱”。这些“烟囱”虽然可以实现地球站和卫星之间的信息传输,但不能在互链的网络中传播资料,因而常会影响军事卫星战时作用的发挥。据悉,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特种兵部队常常抱怨需要带上多个卫星终端打仗。目前,美国已打算逐步建立起三军统一的通信系统,但迄今还没有实现。 不愿“装聋作哑”,着力提高抗干扰、抗毁伤能力。卫星高悬太空,就像一个脆弱的传声筒,既要防止它不分青红皂白地传递其他杂音,又要防止它被大功率微波武器、激光武器、轨道动能武器等摧毁,所以各国都奋力提高卫星的抗干扰和抗摧毁能力。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伊拉克精确制导打击的效果一度并不明显,美国曾认为伊拉克利用了俄罗斯制造的GPS干扰系统对付美军卫星,误导了精确制导武器。早在1982年,前苏联进行大规模战略核演习时,就是首先发射反卫星武器,将一颗美国卫星的“模拟星”摧毁。所以国外有专家认为,反卫星将是未来战争对策的“首选”。目前,美国的整个武器系统已严重依赖卫星,卫星已成为美军作战网络的“主结点”,同时也成为其强大武装力量中最怕进攻、最薄弱的环节。 戒盲目发展,竞相开发频谱和轨道资源。以往,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现在制定卫星发射计划则必须首先要明确是否能得到或拥有频谱和轨道资源,否则就会发生等卫星造出来了却无资源可用的局面。军用频谱资源由军队无线电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因此制造、发射卫星之前应向军队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备案,才能实现对卫星的最大保护。否则,如果军队无线电管理部门不掌握卫星的频谱使用情况,既不能为卫星应用提供干净有效的频谱,也有可能会把卫星已经使用的频谱指配给其他业务,如果出现卫星上天后雷达、微波等地面设备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那时只能是望天兴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