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海峡两岸专题 > 正文

台海两岸经贸:“冷和”状态下的高增长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28日 09:05 瞭望

  尽管两岸关系处于"冷和"状态,甚至危机重重,然而两岸经贸关系却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贸易格局与台商投资出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金融、航空等服务领域的合作步伐加快。目前,两岸经贸关系还正在出现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趋势。

  两岸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2003年是两岸入世后的第二年,在两岸市场相互有所开放的背景下,两岸贸易呈现十多年来少见的高增长,并出现一些指标性的变化。一是两岸贸易总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超过台美贸易总额。依大陆海关统计,2003年,海峡两岸贸易总额为583.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9.4%,其中大陆对台出口90亿美元,从台进口493.6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6.7%与29.7%;大陆对台贸易逆差为403.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前,台当局宣布今后将台港贸易纳入两岸贸易之内,使得两岸贸易额迅速扩大。依台湾最新统计,2003年,台湾与大陆及香港的贸易总额达624.7亿美元,其中对大陆及香港的出口额为497.9亿美元,进口为126.8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1%与31%,对大陆及香港贸易顺差为371.1亿美元。

  二是台湾对大陆出口市场依存度进一步提高。2003年,台湾对大陆、香港出口额占台湾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2%上升为34.5%,增加了2.5个百分点。大陆对台湾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超过70%,若无对大陆的出口,台湾经济增长将下调约2个百分点。

  三是两岸贸易的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003年,台湾从大陆进口主要产品为电机设备、机械零件、矿物原料、光学产品、钢铁、有机化学等、石料石灰与塑胶制品等为主。其中啤酒、玩具、家具、笔记本电脑等工业制成品进口迅速上升,已跃居台湾进口市场的第一位。台湾对大陆出口仍以半成品及零部件为主,但机电产品与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台商对大陆投资结构持续调整

  2003年,尽管受到SARS疫情与两岸关系不佳的影响,但台商对大陆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依台湾"投审会"统计,2003年,台湾批准对大陆投资项目1837件,批准投资金额45.9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3.3%与19.1%。不过,依大陆统计,2003年,除协议台资金额为85.6亿美元及较上年同期增长27%外,大陆批准台资项目为4495个,实际投资额为33.8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7.4%与14.9%,这与市场预期人民币升值、下半年大陆电力供应紧张及整个外商投资普遍下降密切相关。到2003年底,台商对大陆累计投资项目为60618个,协议台资金额累计为700.3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为366.7亿美元,分别占大陆累计外商投资项目465277个的13%、协议外资总量(9431.3亿美元)的7.4%与实际利用外资(5014.7亿美元)7.3%,与上年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不过,2003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一些新的现象与特点。一是台商投资在大陆吸引境外投资中的地位下降。2003年,台资占大陆实际吸引境外投资金额的比重降为6.4%,在大陆吸收境外投资中的排名从第4位降至第6位。不过,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占台对外投资总金额(85.7亿美元)的53.7%。

  二是台商投资的产业领域扩大,产业集中度在降低。台商对电子电器产品、基本金属、化学制品、精密器械与非金属等五行业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额的57.3%,较上年近77%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且单一产业投资超过20%的只有电子电器制造业。塑胶制品与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投资已被挤出前五名。尤其是台商对外制造业投资进一步向大陆集中。据台湾"经济部"于2003年5月进行的调查,台商对外制造业投资中,其中对大陆投资占了77.7%,显示大陆逐渐成为台湾制造业的加工中心。

  三是台商投资地区仍以"长三角"与"珠三角"为主,但一些内陆省份投资增长快速。依台统计,江苏(上海)、广东与浙江排名台商投资的前三位,分别占投资总额的64.4%、27.4%与7.9%,合计占了81.8%。不过,台商对江西省的投资再创新高,江西省全年批准台商投资金额7.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7%,连续两年创新高。另外,台商也加快了在四川与东北等地的投资。

  四是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一些新的热点。2003年以来,商业、物流、水泥建材、新兴科技、医疗与教育等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两岸金融领域合作步伐加快

  入世后,两岸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升温,在2003年取得进一步发展。台湾银行业加快在大陆的市场布局与合作步伐。到目前,台湾"财政部"已批准十家银行在大陆设立办事处,其中大陆已批准彰化银行、华南银行、合作金库银行、中信银行、世华银行、土地银行与第一银行等7家,分别为北京2家(合作金库银行与中信银行),上海3家(世华银行、土地银行与第一银行),江苏昆山1家(彰化银行),深圳1家(华桥银行)。台湾金融机构还以多种方式争取进入大陆金融市场。富邦金融控股公司则通过购并香港港基银行,作为进军大陆金融市场的基地。台湾建华银行与"中国国际商业银行"与大陆台资银行华一银行进行策略联盟,希望通过此一模式进入大陆金融市场。台湾工业银行年前与香港东亚、渣打银行签署"贸易金融合作备忘录",展开两岸三地的金融业务合作。

  两岸银行参与的国际银行联贷业务及为台商投资的联贷业务不断增加,其中两岸银行合作共同为台塑集团在越南的投资项目与宁波投资项目提供联合贷款,使得两岸银行业的实质性合作步伐加快。同时在9月APEC财政部长会议上,包括大陆国家发展银行、台湾合作金库银行与香港渣打银行等在内的12家亚洲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通过联贷方式向本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也是两岸金融业进入半官方性质的交流与合作阶段。

  台湾保险业也加快登陆步伐,积极争取进入大陆保险市场。到目前,大陆已批准台湾9家保险公司和1家台湾保险经纪人公司在大陆设立了12家代表处。台湾大型保险公司开始部署在大陆设立分公司,以争取保险业务。其中,国泰人寿保险公司计划投资8亿元人民币在大陆设立一家保险公司,并已获得台当局批准,目前正在寻找大陆的合作对象。新光人寿保险公司正式获台当局核准在大陆投资2457万美元设立一家子公司;富邦产险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苏州设立子公司;台湾人寿保险公司计划入股上海东方人寿保险公司。

  两岸航空运界合作加强

  尽管两岸"三通"未在直航方面有所突破,但两岸间接通航、通邮持续发展,特别是两岸航运航空界的合作步伐加快。

  台湾航运公司持续到大陆设立据点,为争取大陆航运市场与运输布局。到目前,台湾船舶航运公司总计在大陆设立了37个航运代表处与7家经营性机构(其中长荣集团6家,阳明海运公司1家)。两岸航运公司合作开辟地经第三地的集装箱班轮运输持续发展。到2003年10月,总计有两岸11家轮船公司、25艘方便旗船舶经营经大陆9个港口、台湾4个港口的13条国际运输航线。

  两岸"试点直航"持续发展。到目前,共有大陆6家、台湾4家公司参与"试点直航"的运输,累计共运输260万个标准箱。依台湾"交通部"统计,2003年1-9月,厦门、福州与高雄"境外航运中心"的航行船次为757个航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6%;运输集装箱46.7万个标准箱,较上年同期增长11.5%。

  两岸民航企业为缩短两岸经港澳的转机飞行时间,积极寻求新的合作模式。2003年7月底,台湾长荣航空公司与上海航空公司签署上海与台北经澳门的"两岸航空货运联运合作协议",开展互换舱位与共挂班号方式的两岸航空运输货物合作。8月6日起,上海航空公司(租用载运量达100吨的波音全货机专门在澳门载运两岸间的货物)与长荣航空公司,每周各飞三班上海到澳门及台北到澳门的往返货运航班。同时,台湾复兴航空公司自2003年8月起,与大陆山东航空公司合作,提供每周2班澳门转进山东青岛的新航班,同时计划与大陆其他航空公司合作开办货运联运航班。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与大陆东方航空公司合作,在年底即12月6日开通台北-琉球-上海快速联运航班,提供每天一个航班,每周7个航班的飞行,该转机航线全程仅需4个小时,为目前两岸之间转机最近的航空服务,琉球成为继香港与澳门之后的第三个中转航线中介点。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不论未来岛内政局如何变化及两岸政治关系能否获得改善,只要不出现战争危机,则两岸经贸关系仍将持续发展,而且可能在多个方面获得重要进展或突破。

  一是两岸双向经贸往来有望获得突破,大陆企业入岛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台湾当局规划在2004年3月前后先后开放经许可进入大陆的物品、服务、劳务等可在台刊登广告与宣传活动,开放大陆企业投资岛内不动产及大陆金融机构在岛内设立办事机构等,使得大陆企业进入岛内发展成为可能。年初,北京同仁堂已在台北设立分店,青岛啤酒公司也展开在台合作建厂行动,预示着大陆企业入岛将成为一种趋势。

  二是台资企业大陆上市可能成为风潮,同时回台上市也将成为可能。台资企业在大陆经过多年发展,逐渐成为继国企、民企与港资、外资之后大陆经济领域的第五大资本势力。台资急需通过集资、扩大影响的台资企业,积极寻求通过上市方式寻求更大的发展。在大陆证券市场不够完善与发达的情况下,台资企业主要通过香港及新加坡、美国等地上市筹资。不过,去年,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迈出重要一步。经营制冷设备的浙江台资企业国祥制冷公司首次获准在大陆发行A股,并上市,这是台资企业闽灿坤首次在B股挂牌上市10年后首次在A股上市,对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随后许多台资企业已提出或规划在大陆上市,媒体报道目前向大陆证监会提出申请的超过100家,预示着未来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将成为一种风潮。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也积极规划大陆及海外台资企业回台上市与发展,并达成初步共识。若进展顺利,台资企业可能在今年实现回台上市。也预示着,两岸及香港相互争夺台资企业上市成为一种新的现象与趋势。

  三是台商逐渐将目标转向中西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虽为台商投资重心,但有动向表明,台商的投资地区正越来越广,对华中、华北、东北与西部地区及部分内陆省份的投资将有较快增加,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形势大有起色,消费能力增强,已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转向西部发展,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成为台商新的重要的投资地区。

  四是台资企业购并或参股大陆国企改造将成为新的亮点。大陆不少地方已将吸引台外资列为国企改造的重要政策。今年年初已传出台湾东元电机集团、国乔石化、台元纺织等公司并购大陆国有企业的信息,预计在大陆推动国企改革与"振兴东北"的政策下,可能出现台商参与并购国有企业的热潮。

  五是农村市场将成为下一波台商争夺的新目标。台商在大陆市场布局多年,许多产品在大陆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尤其在食品、饮料等领域表现更为突出。然而在城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部分产品市场趋于包和的情况下,一些有远见的台商开始调整在大陆市场的策略,逐渐转向农村市场,而且很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农村市场商战。

  六是科技人才将成为两岸下一波争夺对象。大陆积极的快速发展,对高科技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大,因此,将积极争取台港及海外科技人才。而台湾经济环境的恶化,也导致台湾科技与管理人才纷纷到大陆寻求发展。这已引起台当局重视,加大了管制。另一方面,台当局进一步放宽大陆科技人才与商务人士赴台限制,希望吸引大陆科技人才到台发展,以提高台湾科技水平与产业竞争力。预计未来两岸科技人才之争将更加激烈。

  七是两岸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磨擦将成为新的争议焦点。入世后,特别是两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受到重视。日前,台积电在美国起诉上海中芯国际半导体公司侵权案,将掀开两岸之间知识产权保护战。同时,由于两岸贸易的快速发展及出现的不公平竞争,两岸贸易磨擦逐渐增多,大陆已对台进口产品展开五次反倾销调查,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贸易磨擦出现。

  八是台资企业汇台资金持续增加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台当局积极鼓励台资企业资金回流与在岛内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台资企业资金回流开始大幅增加。依台湾"证期会"统计,到2003年9月底,赴大陆投资的台湾上市上柜公司总计为671家,历年累计汇往大陆的资金为2950亿元新台币,累计汇台资金为216亿元新台币,资金汇台比重为7.3%,其中2003年1-9月,新增赴大陆投资的台湾上市上柜公司为46家,上市上柜公司汇到大陆的资金为444亿元新台币,较2002年全年的659亿元有所下降,但同期上市上柜公司从大陆汇回台湾的资金为138亿元新台币,是过去三年总和的1.8倍,占该年汇到大陆资金的比重即回流比重上升到20.9%,预计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另外,近两年来,大陆不少台资企业开始回台投资与发展,这一现象也值得关注。

  另外,大陆与港澳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已正式启动,在加快港澳地区与大陆经济关系发展的同时,也将对两岸经济关系生产连带效应,不仅促进台商通过在香港的布局与合作以尽快进入大陆市场,而且激发岛内各界对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与模式的新思考,共同探讨两岸及港澳四地经济合作机制问题,以促进中华经济区的共同发展。(作者王建民: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专题:海峡两岸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