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环球飞行》专题 > 正文

航空绘画大师陈应明将动人故事跃然纸上(组图)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 14:45 《环球飞行》杂志

随陈应明大师绘制细腻的航空画;

同海军航空兵重温难忘的军旅生涯;

与著名试飞员体验巴黎上空惊险的瞬间;

伴飘扬的思绪进入如梦似幻的飞行视觉世界。

  我们曾无数次在欣赏国内外航空画家精心绘制的航空画时,沉浸在绝妙画笔下演绎的航空历史中。这些以飞机、航空事件、空中战斗为题材的航空画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和纯美的享受,同时增长了我们关于航空、飞行方面的知识。在这些航空画家中,陈应明先生可以说是中国大陆航空画领域技艺最为精湛的大师之一。他的航空画激励了几代人向往飞行,爱好航空,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和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蓝天卫士。

  作为在他的航空画感召下加入人民空军为国效力的航空爱好者,我也对陈老精美的航空画非常景仰,总是想知道他的航空画到底是怎么画成的。幸得陈老厚爱,指点个中要领,得窥其中奥妙。不敢专享其美,特将体会到的陈老多年来的心得与爱好者共同分享。

  陈老曾经说过:“我画的每一张航空画,背后都有一个航空史上动人的故事!”

陈应明大师

  一幅优秀的、经得起考证的航空画,需要作者充分理解画中飞机的结构、所绘飞机的原始涂装、国籍、部队标志,还要考证当时的背景、人物、地点等等。这就要求作者除了具备素描、色彩、构图等美术基本技能外,还应有相当的飞行器知识的积累,和对航空史乃至整个历史的了解。

  可以说,一副优秀的航空画是艺术、技术、历史的综合体。

  陈老绘制航空画的过程主要经过构思、资料准备、布局构图、绘制草图、上色等阶段,而每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均为查阅、考证、核实资料。可以说,查阅、考证、核实资料是陈老绘制航空画中最主要的工作。

  一幅航空画,对陈老来说,往往是一念之间,灵感一闪而过。“在决定一张画的构图和角度之前,我往往要在脑海里打下好几个腹稿。但是,我从来不打草稿。这是我的习惯,一旦定下,就不再改,免得三心二意影响决断。这也就是所谓的一气呵成吧。”陈老的这个体会很好理解,但他“一念之间”得到的灵感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这是需要积累大量的资料,反复查阅无数的图片,长期斟酌酝酿才能得到的。

  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航空画的选材、构图一般是以照片为依据,身处航空、军事出版业并不发达的中国,完成一幅创意新颖、风格独特的优秀航空画难度很大。陈老几十年用心积累了大量国内外资料,特别是一些国外书刊。陈老除订阅国内外20余种期刊外,还备有诸多的外文手册、各机种专集图册、各出版公司的航空画精品、模型包装盒封面、模型公司年刊等等,以及大部分飞机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绘制航空画最基本的一条是精确再现飞机的形象,所以绘画人必须建立一个一定规模的资料库,用多角度的照片、三视图来分析、补充飞机上的每个细节。用陈老的话说:“我的每一幅航空画上的每一架飞机都经得起考证,如果再把它变成三面图,误差也不会超过5%。”。

  前,要充分“认清”所绘制的飞机,找出其特点和特别的细节。例如歼-6I/MIG-19C的翼根30mm机炮、F-105的倒契形进气道、“闪电”的上下排列尾喷口和翼上挂架、X-32的下颚式进气道等等。如何突出这些细节是构图时的重要依据,这实际上也是绘制航空画的乐趣之一。

  例如,陈老为了绘制中国空军高志航座机Hawk-III,搜集了多幅不同角度全机结构解剖图和特写照片,以此分析Hawk-III飞机的星形气冷发动机、航空机枪(左为7.62mm,右为12.7mm,二者型号不同),并在绘画中精确地表达出来。像此类细节,恐怕一般人不会注意。这种细致的表达,非一般照片所能达到的,只能在历史航空画创作中才能解决。

  在这一阶段,要根据构图和画中所表现的历史背景进行考证,核对飞机当时的涂装、机徽、武器以及环境等。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考证不力,与实际不符或者出现历史性、常识性的错误,那么这幅画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中要考虑到透视关系,具体而言就是遵循“近大远小”的普通规则,但又要有所加强。比如,迎面而来的飞机,尤其是以机头正对画面的情况,就可以适当将机头外廓加以放大,比例控制在3%~5%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让飞机显得有气势。而尾部就要有相应的3%~5%的缩小。在陈老的“歼-6击落美F-104机”画中,处于画面正中,正对观赏者迎面飞来的歼-6占据了画面的近1/2,它的头部就有相当的变形放大和夸大,以突出歼-6的头部进气道细节,而它的尾部就相应缩小。由于当年这个战例是我海空雄鹰团高翔在仅70米高度击落美帝入窜的F-104,这样构图、放缩既突出当时我飞行员的英勇和处境的惊险,又充分表现了歼-6刚刚从超低空拉起,仿佛马上就要冲出画面,而尾焰还在海面上横扫一般,非常有气势。

  如果根据绘画的主题需对飞机的机载武器有所改变,则一定要参照相应技术资料进行处理。陈老在绘制“中国空军沈崇海驾机撞击日舰”图时,由于所参考的飞机照片上没有挂弹,他就参考了大量有关资料、照片,在确定了所挂航弹的型号和细节后才添上去。

  过程要考虑到色调、光影或者明暗等关系。对飞机及机载武器部分,要考证飞机涂装、机载武器色彩、标志,甚至及其使用情况。如二战中英军的机载鱼雷头部涂黄色,由于有时在海上起飞后找不到目标又带弹返回航母卸弹,反复使用后会掉漆,那么画中就应表现漆层脱落的“旧”感。又如空投鱼雷的螺旋桨是铜制的,需要设法表现其金属质感。如此种种细节,必须是在积累了大量航空、军事、历史方面知识后才能做到面面俱到。

  陈老在画“中国空军纸弹轰炸日本”时,手头只有白天拍摄“马丁139WC”飞机的黑白照片,而这幅画所表现的事件发生在夜间,而夜间拍摄的“马丁139WC”照片肯定找不到。陈老则通过寻找其他类似飞机的夜航照片,再加上他丰富的经验确定画的色调和飞机的反光情况。“马丁139WC”飞机的最大特征是波纹铝蒙皮,那么有这样技术特征、历史照片非常丰富、足以提供参考的同类飞机是德国的JU-52飞机。

  依陈老的体会,通过参考、学习别人的绘画和航空摄影作品,可以积累处理特殊气象条件下的经验。如清晨、黄昏、傍晚时的飞机,往往会有金色的阳光撒在飞机上,对光线、色调、反光的处理就与平时不同。

  在考虑光影(明暗)关系时,首先要选择光线的入射方向、角度,并根据画面构成确定下来。这在有两架以上飞机处于同一画面时尤其重要。一般应选择处于画面中心飞机的光线入射方向为全画的布光方向。要注意的是,如果全画色调改变,那就要结合前面的色调处理一起改变一些细节了。例如在表现金属蒙皮的飞机在晴天云上飞行时,要注意云层的反射。由于云反射的阳光还存在漫反射现象,此时飞机的进气道内的明暗也会较通常情况有所变化,明暗分界线不会那么明显。又比如,鲜艳涂装的飞机座舱盖外表面上往往会有机翼、机身的投影,此时它就像一面哈哈镜,既反射阳光,也反射出弯曲变形的机翼、机身。这种情况在表演机上尤其明显。

  上述一切,在绘画时都要充分注意,任何一点的纰漏都会影响绘画的质量。

  对于水粉画的上色,陈老的做法是先画背景,然后再突出飞机。这样的顺序好处在于,万一画背景时不慎染到飞机,还可以在后来重点画时修改。

  色彩的处理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美术功底,关键在于多练,掌握水粉画(也包括水彩画、油画)的技法自然就可以灵活、逼真的表现飞机质感。

  在着色大体完成后,要根据线条的深浅适当补画一遍。

  几十年来,陈老就是这样绘出了一幅又一幅精美的航空画。他以航空画宣传航空科普知识,为中国航空事业惮尽心力。他的航空画大多以中国航空史为题,无一不是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后人勿忘为了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奉献、牺牲的人们。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悟出陈老深深的爱国情怀,也可以悟出他对广大航空爱好者的期待和嘱托:“只有对航空有真正的感情,才能画出优秀的航空画!只有对中国有真正的感情,才能画出一流的中国航空画!”

  的确,航空画不是普通的美术作品,她既包含深厚的科学技术知识,又体现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只有广读各类书籍,积累沉淀深厚的技术、历史底蕴,懂技术、知历史,才能对所画作品有清楚的了解,对所画历史事件有充分的认识,画出的航空画才具有艺术性,既可远观其宏大,又可近玩之微妙。否则也只是机械地模拟,没有自己的精神在画中。

  我想,这也许就是航空绘画的“陈应明风格”吧!

  我最尊敬的陈应明先生用他的航空画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纪念所有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振兴和为了保卫中华民族的自由而奉献牺牲的英雄们。是他的航空画感召我携笔从戎,又是他的航空画激励我为国效力。长期以来,陈老都以献身航空事业为做人行事之本,竭尽全力宣扬航空科普知识,以点睛之笔作传世佳作,只为纪念先烈,启示后人勿忘历史,不教为国奉献牺牲的志士湮没。

陈老2001年作品,以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50周年,内容为我国研制过的飞机型号(修改型除外)

  “解放前的中国,长期处在内战不休、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的境地。当时虽有一批爱国的航空志士要立志建设中国的航空事业,也作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毕竟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些事迹仍然是中国航空发展史的一个缩景,加上抗日战争的各个有名空战史、中国人民空军建军史和解放后的航空发展史,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部分,要是有系统的以航空历史画的方法考证绘制成套列入史册,对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我画这些画就是不让为了振兴中华航空工业和保卫国家而牺牲的人们就此湮没。”

击落里奇特霍芬

  1918年4月20日,德国曾经击落过80架飞机的王牌飞行员曼弗雷特·冯·里奇特霍芬上尉在索姆河上空驾驶一架“福克Dr.1”三翼机与英国飞机空战,正当追击一架逃跑的英国“骆驼”战斗机时,却被后面突然而来的由加拿大飞行员A·R·布郎上尉驾驶的另一架“骆驼”击落,当场身亡。

夜空歼敌

  该画获国际飞行杂志组织的首届航空美术及摄影大赛优秀奖。

  1963年6月19日,人民空军航空兵第24师独立大队大队长王文礼驾驶MIG-17歼击机夜间击落入侵的国民党空军P-2V-7侦察机。




欲知详细内容,请与《环球飞行》杂志社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飞行》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