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航天英雄冲天一飞为中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1日 07:26 解放军报
杨利伟:航天英雄冲天一飞为中华(图)
杨利伟

  本报记者 李选清 武天敏 范炬炜 本报特约记者 刘程

  编者按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授予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军委江主席为杨利伟颁发奖章和证书。

  杨利伟同志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航天科技战线的杰出代表,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他在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功绩,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杨利伟成功的飞天之路是怎样闯过来的?他令人敬佩的过硬素质是怎样磨砺出来的?面对成功后的鲜花和赞誉他是如何对待的?他的飞天之路对推进国防科技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本报从今天起在一版推出连续报道《解读“航天英雄”杨利伟飞天壮举》。

  “人类第一位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

  15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访问中国。在演讲时,他蓝色的眼睛俏皮地一眨,说了上述这段令人难忘的“开场白”。那一年,23岁的空军飞行员杨利伟正驾驶战鹰在中国大西北上空刻苦训练。每当飞过中国飞天梦的摇篮———敦煌古城、飞过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轩辕黄帝陵时,他都会想起美国宇航员那段让中国人感到尴尬和苦涩的话,他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为中华民族争回这口气!15年后,杨利伟终于等来了这个历史性机遇。经过千挑万选和严格训练考核,他光荣地被选中担任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清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发射场为他壮行:

  “神舟”五号马上就要发射了,这是你们盼望已久的庄严时刻,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庄严时刻。……杨利伟同志就要作为我国第一个探索太空的勇士出征,就要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相信你一定会沉着冷静,坚毅果敢,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等待着你胜利归来!

  总书记的壮行话语给了杨利伟无穷的力量和勇气。9时,他肩负亿万中华儿女的重托,从容登上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在冲天光焰托举之下飞向浩瀚太空。他乘“神舟”飞行21小时23分,环绕地球14圈,行程60万公里,出色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使命。

  冲天一飞,杨利伟为伟大祖国圆了一个千年梦,为中国航天科学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争了气!

  从5年前走进中国第一代航天员行列那一刻起,杨利伟就把为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作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追求。离开歼击机的座舱来到航天员的课堂,教员给他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是世界载人航天史:自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向太空,人类至今进行了200多次载人航天飞行,共有900多人次走向太空……世界航天科学飞速发展的形势更使杨利伟感到使命的艰巨和时间的紧迫。

  让杨利伟终生难忘的是:1998年11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在北京航天城亲切接见了刚刚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全体成员。

  看着航天员们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江主席深情地说道:你们将会被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中华民族将会感到骄傲和自豪。你们要有这个气魄!

  聆听江主席充满激情的嘱托,杨利伟和战友们激动不已: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决不能辜负中华民族的重托!一定要以优异的训练成绩和良好的技术状态完成航天壮举。

  从飞行员向航天员转变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横亘在其间种种艰难险阻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首先要闯过的就是航天科学的基础理论关。作为航天员,载人航天工程的七大系统理论和技术知识都要掌握。那段时间,为了啃下基础理论这块硬骨头,杨利伟在晚上12点前几乎没睡过觉。为了解困,他找来一个特大号的杯子,里面泡满浓茶,熬不住时就喝两口……基础理论结业考核,杨利伟得了93分,在同一批选来的战友中成绩名列第一。

  闯过航天基础理论这道关,挑战生理极限的体能训练和航天模拟环境训练又开始了。每一项训练都称得上是“魔鬼训练”:在俄罗斯的加加林宇航训练中心,杨利伟和战友第一次登上由一架伊尔-76型运输机改装的失重模拟飞机进行失重训练。云海中,飞机沿抛物线连续俯冲、拉起……让他们反复经受失重条件下的适应考验。在国内,模拟器训练,炎热的盛夏,他和战友要穿上

保暖内衣,再穿厚重的航天服,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每次训练结束体重都要明显下降;他们还被拉到各种野外环境中进行沙漠生存、水上救生、高空飞行、空中跳伞等极限训练……

  在训练最为艰苦困难的关头,“两弹一星”元勋们的为国奋斗精神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2001年11月,杨利伟和战友们第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里,坐落着一座世界上独特的陵园———元帅、将军、士兵相依的陵园,主持“两弹一星”研制的聂荣臻元帅的一部分骨灰就埋在这里。走进陵园,只见604座坟茔整齐排列,墓碑上有的有姓名,有的却没有一个字……

  在一块墓碑前,杨利伟驻足瞻仰。199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上马,工程师潘仁瑾受命主抓发射场电磁兼容工作。几年苦干,她积劳成疾,吐血后才被发现患了晚期胃癌。她最终未能等到飞船上天的那一刻。为了那瞬间的辉煌,她永远倒在了大漠。

  穿上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服,教员告诉杨利伟一个故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老专家杜国杰,是我国航天服研制专家,临终前他说:“我今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我们的航天员穿上我亲手设计的航天服上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常使杨利伟陷入沉思: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人类探索太空科学事业的发展,许多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有了崇高的追求,就会有更高的奋斗标准;有了不寻常的付出,就会有更不寻常的收获。

  在首飞选拔的5次模拟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一个99.5、一个99.7和三个100分的好成绩。在强化训练的航天员中,他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从今年7月开始第一轮首飞航天员遴选起,杨利伟一路领先:14人中选5人,他顺利入选;5人中选3人,他名列其中。经过评委的不记名投票选出的3人首飞梯队中,杨利伟又排在第一名。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宿双宁佩服地说:杨利伟是当之无愧的“全能冠军”!

  中华民族选择了杨利伟,杨利伟则用自己的出色表现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首次太空飞行,杨利伟经受了超乎想象的严峻考验。起飞阶段,强大的超重负载如

泰山压顶;穿越大气层时,飞船舷窗外一片令人心悸的火红……在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里程中,杨利伟从容镇定,200多个操作动作准确到位,无一差错。

  航天科学家们喜出望外。“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称赞:“杨利伟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冲天一飞,世界瞩目。法国女宇航员麦洛迪·艾涅尔在与杨利伟的通话中称赞: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您的成功,这也是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得到提高的表现。50多个国家的元首致电中国领导人:祝贺中国载人航天成功,祝贺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飞天凯旋。

  世界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看到了中国航天科学事业的历史跨越!世界也从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伟大精神和中国军人的迷人风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