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长篇特写:中国扫雷专家两次踏进非洲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9月9日 08:32 中国国防报

  王良斌、肖黎任、本报记者姜兴华

  ○背景聚焦○

  位于非洲东北角的厄立特里亚雷患频频。长期战争留给这块土地的地雷难以计数。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于2002~2003年先后两次派出扫雷专家组赴厄执行人道主义扫雷培训任务。其间,我专家组培训厄方学员121名,并对4片山地雷场和2条公路进行了指导性扫雷,扫除防坦克、防步兵地雷近千枚,扫除雷区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两次援厄扫雷中,涌现出了一批为祖国争光、为军旗增辉的勇士。

  扫雷专家组成员主要来自成都军区驻滇某工兵团。8月4日,成都军区在该团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全区官兵向扫雷专家组成员学习。这里记述的几位功臣都曾两次踏进非洲雷场。

  黄伟:25岁,二级士官,今年8月荣立一等功。

  稚气未脱的“扫雷大王”

  “好年轻!”第一次见到黄伟,记者简直不敢相信站在面前的这位稚气未脱的帅小伙竟是赫赫有名的扫雷专家。难怪他第一次出现在厄军讲台上时那些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们会投来怀疑的目光。

  黄伟当然能感觉到这目光的含义。对此他只是微微一笑,因为他知道雷场上的真本领会说明一切。当课堂从教室移到雷场之后,饱受地雷灾害的厄方学员无一人敢上前。黄伟站起身,自信地走向雷场。他慢慢来回挥动探雷器,仔细捕捉探雷器耳机中的声响,不放过每一寸土地。突然,探雷器发出尖锐的报警声。黄伟探下身去,轻轻地用手拨开面前的一撮土。一枚59式防步兵地雷露了出来。当黄伟把排除的地雷轻轻托在手掌中时,厄方学员无不折服,纷纷竖起大拇指,连称“Good,good”。

  两次援外扫雷,黄伟带领厄方学员先后排除各种地雷300多枚、各种炮弹引信100多个、各种金属碎片200余块,无一人伤亡。凭着自己精湛的扫雷技术,黄伟赢得了厄方官员的称赞和信任,被厄方学员称为“扫雷大王”。

  陈代荣:37岁,中校,今年8月荣立二等功。

  姜还是老的辣

  一进入厄立特里亚扫雷培训基地,陈代荣就要求对住房周围进行搜排。厄方随行官兵一再表示,此地不会有地雷,可结果竟在那里搜排出了3枚防步兵地雷、1枚迫击炮引信和100多发子弹。厄方官员惊出了一身冷汗。

  促使陈代荣这样做的是他在长期的排雷生涯中养成的职业敏感和直觉。曾在中越边境大面积扫雷中荣立一等功的他具有丰富的扫雷经验。大家都称他为“老地雷”。

  “老地雷”果然名不虚传。不到两个月的作业时间,他带领30名厄方学员扫除的雷区面积就达48510.8平方米,扫雷速度是联合国驻厄立特里亚扫雷部队的7倍,并且无一人伤亡。

  “老地雷”还以自己的经验丰富了我军第一部境外人道主义扫雷教材。他将原有教材中的三角形扫雷锚革新为球形扫雷锚,解决了原来扫雷锚使用时易刮草木的缺点,提高了扫雷作业速度。

  “陈代荣是人道主义援助培训的专家,在这个危险的地方非常需要他的工作。他是一个真正的、忠实的指挥者,为他的国家增添了光彩。”今年6月,厄立特里亚国防部长给了陈代荣这样的评价。

  阙启忠:30岁,中尉,今年8月荣立二等功。

  不怕死的雷场“爱迪生”

  这位粗犷的云南汉子是个很爱动脑筋的人。中越边境大扫雷的磨炼使阙启忠对各种地雷的性能了如指掌。他发明的多功能扫雷耙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赴厄援助扫雷,他的发明接二连三。人们称他为雷场“爱迪生”。

  第一次赴厄在塞坝村扫雷作业,气温高达50℃,全封闭的扫雷装具披挂在身既闷热又笨重,很不利于扫雷作业的展开。“得研制一种轻便的扫雷工具。”阙启忠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论证,发明了便携式“排雷撬”、“排雷钩”。

  第二次赴厄在2号雷场扫雷作业,雷场布雷多、种类杂、资料乱,情况诡谲莫测,危险系数大。“得想出一种更安全的扫雷方法。”阙启忠和战友们一道,利用课余时间发明了“十字交叉定位”探雷法,有效地减小了扫雷作业的危险系数。

  每次实地扫雷,第一个进入雷场的总是阙启忠。他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厄方学员的生命安全。他坦率地对记者说:“地雷无眼,谁个不知!可我们是去向厄方学员传艺的,如果他们有人受伤或者牺牲,别人就会说我们授艺不精,我也没脸回来向祖国和人民交代。”

  周健芳:26岁,二级士官,今年8月荣立二等功。

  “雷艺”更比“厨艺”

  精满脸络腮胡的周健芳有一手精湛的厨艺,自然成了援厄扫雷专家组炊事员的首选。土豆、西红柿、洋葱在他手里能变出好多个花样。大家都爱吃他做的菜。联合国官员和厄立特里亚军方代表前来观摩时,首席厨师更是非他莫属。

  别误会,周健芳入选专家组可不是凭他手上那把勺。周健芳的“雷艺”精着呢!他指导30名学员清除了厄里特里亚塞坝、阿瑞扎、阿克山发、瓦拉西4个村子的雷患。对各种奇形怪状的地雷,他总是手到擒来,令厄方学员佩服不已。

  周健芳那灵活的教学法也是一绝。每次训练新科目,周健芳总是认真示范,因人施教。一天,他设置了混合地雷场,让学员轮流探排。绝大部分学员都顺利通过,而默罕穆德排了两次还没有发现反坦克地雷。周健芳趴在默罕穆德身边,反复传授探雷技巧。到第4遍时,默罕穆德终于获得了成功。他激动无比,在周健芳面前“啪”地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厄立特里亚军礼。厄军扫雷专局的官员格勒麦观摩了周健芳的教学后,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在意大利学习过,与美国人一起工作过,和日本人也共过事,你们中国军人是最好的!”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