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当代中国青年眼里的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在还原中升华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26日 13:47 舰船知识网络版

  也许,你对战争毫无兴趣;但是,战争对你却兴趣甚浓。

  ———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今年6月26日。武汉。抗美援朝纪念巡回展。两件意想不到的事令工作人员泪水盈盈,感慨万千:当地志愿军老战士奔走相告,自发捐献抗美援朝文物达700余件;500多名志愿军
老战士在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陪同或搀扶下看过展览,久久不愿离去。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强烈地体验到了一种神圣与庄严。为那一场伟大战争而自豪和骄傲的,已经不只是那些曾经参战的志愿军老战士,也不只是他们的儿女和子孙。每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中国人,心中都澎湃着同样一份情感。

  抗美援朝战争穿越历史时空,走进当代中国青年的视野———历史在还原中得到升华。在还原与升华之间,理性被张扬,感性被丰富,世界的完整性得以恢复和延续。

  有时候,只能用战争来消灭战争

  和平不能靠呼吁缔造,演讲、声明、示威永远只能是表达愿望的方式和手段;罪恶不能靠呻吟和呐喊消除,有时候只能用战争来消灭战争

  展览,是控诉,也是祭奠。当她终将谢幕远去的时候,生活在和平中的人们总会寻找能够表达这种情感的特有方式。武警丹东支队政治处主任刘洋先无疑是幸福的,他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融入了历史,也发现了历史。谈起1950年6月朝鲜半岛的风云突变,平素不善言辞的他刹那间变得话锋犀利。他说,所谓“突变”其实“祸根”由来已久。1945年8月9日夜至10日晨,短短30分钟之间,朝鲜人民遭受的灭顶之灾足以令世人瞠目结舌: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竟然被一个从来没有到过朝鲜的美军参谋分割成了两半———“三八线”从那时起就成为美苏战略棋盘上的“楚河汉界”。

  入伍近20年、熟谙抗美援朝战史的刘洋先告诉记者,“三八线”斜穿朝鲜半岛,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和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线。无论就行政管理还是就经济发展而言,这条分界线都极为荒谬。1950年6月25日朝鲜全面内战爆发,就是源于它两端的均势被打破。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以及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直接导致了战争升级。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殃及许多无辜的中国百姓。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说起这段历史,正在中国科学院做博士后的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祝介旺认为,毛泽东、周恩来的讲话和声明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信心和能力,有理有据有节。

  然而,事情并未按照善良人们的愿望发展。现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解放军防空兵学院教员张君玲,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深邃,告诉了记者一组惊人的数字:从1950年8月27日到10月25日,志愿军赴朝参战前美军向我东北地区出动战机63架次,盘旋侦察12次,扫射6次,袭击民船两次,投弹两次,造成38人伤亡。张君玲愤慨地说,呻吟和呐喊都不足以消除暴力,正义的人们只有行动起来,用战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正义,重塑和平。

  是国家意志,也是人民意愿

  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志愿军出国作战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以珍视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人民和平幸福的生活为前提

  这些天,清华大学学生杜睿对各大新闻媒体所属网站纷纷开设的“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专题”着了迷。几天前,她还不知道,当年清华大学工会和家庭妇女会曾发起给志愿军做慰问袋、写慰问信的活动。如今,她已经不止一次地向人们说起,她所崇拜的建筑学家林徽音曾亲自缝制骆驼毛棉背心,送给冰天雪地中的志愿军战士御寒。

  像杜睿一样在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生的大学生们,对于50年前那段历史的了解,也许仅仅局限于歌曲《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的优美旋律。可他们或她们一旦融入历史,就会与那时人们的脉搏跳动在一起。采访时,19岁的杜睿急切地对记者说:“志愿军出国作战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啊,当1950年10月1日李承晚军越过“三八线”北进的时候,多少人并不过分的人生梦想被击碎,多少人本来同我们一样美好的生命轨迹被改变。某部宣传科长柳延春动情地说,一个人学会了思想,不管他的思想是什么,总会想到自己的死亡,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热血青年慷慨赴死?当他们抱起炸药包、握紧手榴弹冲向敌群,就要永远告别这个世界的顷刻间,谁能说他们没想到鸭绿江的这边,没想到屋檐下苦苦等待的白发亲娘,没想到村头小河旁依依不舍的儿女情长?但他们把对兄弟国家的支援、对远东和平的维护放在了第一位……在他们身上,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交融在一起,得到了最完美最充分的体现。

  “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啊!”山东宁阳县盐业公司职工刘胜军,从小就听曾经是志愿军战士的父亲这样反反复复,唠唠叨叨个没完。前不久,刘胜军对记者说,现在他终于理解了父亲。父亲离休在家,话少了许多,却一再对儿女们说:“国民党3次抓我去当兵,我逃跑了3次。跟共产党,我参加过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我也没给你们丢脸!”儿女们清楚,父亲在用他刻骨铭心的经历说明“什么是幸福”。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当然不知道那个时候全国有三四百万职工和知识分子失业,有三四千万农民正在遭受水旱灾害。可他知道,“如果朝鲜人民失败了,中国也没有好日子过。”父亲眼里的抗美援朝战争,就这样潜移默化成了儿女眼里的特殊世界:她与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人民和平幸福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像一条永远割舍不断的血脉———尽管他们谁也没有用这样的字眼。

  一个值得纪念的交待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有了一个值得纪念的交待

  1990年,韩国在“三八线”附近挖掘出3枚特别的印章。印章分属于“蒋立早”和“孙敬夏”。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副遗骨和一包用油纸包裹的“东北币”。有关方面判断:这是一位志愿军英烈。可他究竟是蒋立早还是孙敬夏,或者是为两人保存印章的其他人?这成了一个永远难解的谜。《中国广播影视》杂志主编助理周然毅博士怅然良久,作了一句话评判:青山埋忠骨,无名亦英雄,这就是人民战争。

  战争免不了流血和牺牲。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的作者王树增有一种彩蝶纷飞的幻觉:文工团员晓燕,16岁,北京人,脖子上总爱系一条红色的薄围巾。她牺牲在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的前一天———那天,她正唱着歌,敌机来了。朝鲜乡亲慌乱地跑,晓燕一边喊:“别乱跑!进防空洞!”一边挥动红色的薄围巾奔向开阔地带。红色的薄围巾,在爆炸的气浪中飞舞起来。

  究竟有多少个“晓燕”在停战前一天,甚至前几个小时、前几分钟,献出了每个人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没有人计算,没有人知道。据说,停战的当晚,开城举行庆祝晚会。有人邀请彭德怀跳舞,彭德怀没有跳。一位年龄很小的姑娘再一次邀请,她与晓燕一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彭德怀说:“孩子,我拉着你,咱们走一圈吧!”小姑娘仰头看去,彭德怀一脸令人敬畏的沧桑。青年学者、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莫其逊对记者说,这一脸沧桑使他理解了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崇高。

  彭德怀应该笑的时候没有笑,可他一句大实话却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53年9月,他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第三次战役前,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曾慨叹:“胜利一次太重要了!”其实,这句话对1840年以来备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中国来说,更为合适。一家商务公司的职员胡锦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对10 0多年前鸦片战争的一个交待,一个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交待。记者不由得想起,为了这个交待,我们有36万多名优秀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其中11万余名烈士长眠在异国他乡,他们当中有军职干部3名,师职干部10余名,团职干部200余名……

  综合国力的显示

  如果把战争这种综合国力的较量仅仅看成是单纯兵器和兵力的较量,问题就有可能被简单化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学员崔薇忘不了爷爷的一句话:“当兵不是为了打仗,可当兵的人得敢打仗,会打仗。”50年前,爷爷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战场。今天,年轻的崔薇作为正在读书的军校学员,明白了战争不仅仅是兵器和兵力的较量,“敢打仗”、“会打仗”不一定打得赢,因为国家强大才是真正的后盾,人民支持才是胜利的根本。

  中国人不怕死,不认输。可为什么自鸦片战争起抵御外侮总是屡战屡败?人民文学出版社古籍部主任周绚隆博士说,国力衰微、政府腐败无能埋下了一切不幸的种子。他又说,抗美援朝则完全不同,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的亲生儿子第一批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国土,牺牲时年仅28岁。提起毛岸英的牺牲,周绚隆格外动情:“仅此而言,就足以说明毛泽东伟大,人民政府英明!”

  伟大和英明当然表现在许多方面。对新中国外交史有着系统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牛宏宝认为,抗美援朝战争也是新中国展示外交能力和外交风范的首次亮相。与朝鲜战场同时展开的外交斗争,是另一个看不见的“战场”。牛宏宝向记者介绍了从1951年7月10日起到1953年7月27日止朝鲜停战谈判的许多历史事实,他说中国代表简直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何以如此?中国人终于敢而且也有能力,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表达自己的意志。

  我们的对手、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第一任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曾说,战争以人类最大的期待和灵感为基调。可他的失败正是由于背叛了人类最大的期待,因而也丧失了人类最大的灵感。某部政治处主任王寿长情绪激昂地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把“消灭战争”当作最大的期待,把“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屈服”当作最大的灵感,因而能够用“三八枪”打过“三八线”,用手榴弹打退榴弹炮,用两条腿撵上四个轮的汽车……

  所有奇迹都应当归功于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济南军区兵员处处长姜振源以1952年为例,给记者报了一组数字: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7亿元,比194 9年增长了77.5%。其中,粮食产量为15440万吨,超过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7.9%;钢铁产量为135万吨,超过46.2%;棉花产量为130万吨,超过53.6%。抚今追昔,姜振源感慨地说,历史经验表明,综合国力强大,在国际上就有地位,就有发言权,就敢说“不”———抗美援朝是说“不”的典范。

  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

  作为一种历史存在,抗美援朝是座丰富的精神宝库,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空前的爱国热情却是最根本的启示

  今年9月30日,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又添新景:魏巍手书《谁是最可爱的人》碑墙落成。10月15日,记者在纪念馆与讲解员刘琳琳进行了一番长谈。她今年25岁,担任讲解员已经7个年头。

  “年复一年不觉得枯燥吗?”记者问。

  “从来不。”她说。

  “为什么?”记者又问。

  “每次来的人都不同。”她又说。

  “当然啦,不少老战士经常来。”她接着补充。

  ———记者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从刘琳琳的领导和同事那里,记者了解到,她的讲解极富个性魅力。刘琳琳认为,对不同的观众就应该有不同的讲解方式。她说,最难忘的一次是为服刑人员担任讲解。本来,她以为那些人不会认真地听,认真地看……她甚至还带有一点对他们的本能的恐惧。可一旦讲解起来,她却不能不感动:所有服刑人员都在认真地听,认真地看……

  是啊,抗美援朝作为一种历史存在,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常人能看,“特殊的人”也能看;中国人能看,外国人也能看。只不过,不同职业的人常常看见不同的内涵———军人看见了战术战例中蕴含着的军事观念,工人看见了战争在打钢铁,农民看见了大地荣枯草木兴衰,知识分子看见了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工干部看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记者在与青年学者、首都师大学报编辑刘艳交谈时,再一次切切实实地体会到,抗美援朝是一座无与伦比的精神宝库,其中最根本的启示就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空前的爱国热情。

  不是吗?纪念馆展出的小铜喇叭在发出历史的回声:志愿军的坑道曾让敌军闻风丧胆;兵器陈列场上的1115号老式火车头在向世人昭示:人民永远是靠山;鸭绿江上的断桥在述说:任何有血性的民族在遭受外敌威胁时都会选择反抗……抗美援朝纪念馆资料室主任尹继波发过这番感慨后,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在心底埋藏了许久的秘密:有生之年他只想做两件事———遍访在世的志愿军老战士,抢救所有能抢救到的第一手资料;创办一份《抗美援朝研究》杂志,让抗美援朝精神代代传扬。

  离开纪念馆的时候,记者真诚地为刘琳琳、尹继波们默默祝福,感谢他们在为所有爱好正义与和平的人们传递着一种永远不会消失的精神财富。

  新曙光出现是最好的纪念

  当朝鲜半岛出现和平统一新曙光的时候,纪念抗美援朝就是祈盼人为制造分裂的悲剧早日成为过去,就是坚信正义终将胜利,英雄精神不朽

  公元2000年6月25日,汉城举行纪念朝鲜战争开始50周年。在“南北重新统一”集会上,几名韩国青年将象征南北双方冷战的冰块推入汉江。此前仅仅10天,朝韩峰会取得成功。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朝鲜半岛上出现了和平统一的新曙光。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当日即分别致电金正日金大中,表示衷心祝贺。

  有关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当代中国青年认为,这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好纪念。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的山东农民孙功勤说,中国老百姓都不希望打仗。携笔从戎、正在某基地受训的地方大学毕业生刘长青说,遗憾的是二战后世界上没有硝烟的日子至今只有可怜的28天。

  历史的确就是这样一种难以选择的悖论———也许你对战争毫无兴趣,但战争却对你兴趣甚浓。中世纪的骑士、日本的武士、土耳其的禁卫军、英国的轻骑兵、德国的法西斯、美国的国际宪兵……诸如此类形形色色令人厌烦的战争制造者,总是违背人类意愿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伤害着所有善良人们的心灵。战争的起因人们也许已经淡忘,但血流成河的惨象,被烧焦的、被刺穿的、被肢解的躯体,还有被炸飞的无影无踪的亡灵,以及瘦骨嶙峋、肚大如鼓的儿童,无一不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采访期间,记者与不同职业的当代中国青年交谈,发现大家几乎都在思考:我们何时才能走出历史的怪圈,使和平永驻人间?

  这真的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把战争与公害看作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他说,和愚昧作战尤其和潜藏着的人类的愚昧作战,既能消除环境污染,也能踏上消灭战争的道路。这些年,池田大作的思想在中国青年中很流行。可大家对他“消除战争的道路”却不能不有些怀疑:倘若真的如此,为何那些“文明”的国家和军队还会一再侵略别国,剥夺别人的权利,干涉别人的自由?

  反战必须胜过所要避免的战争,才能最终消除人们“头脑中的战争”。所有当代中国青年都在希望,那些人为制造的分裂早日成为过去———为了人类共同的福祉。其中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历史什么时候也不应该被遗忘,“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抗美援朝精神不死!正义已经胜利也必将继续胜利!

  记者补白:

  采写完这篇稿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名著《唐璜》第十四歌13节猛然浮现在脑际:我的诗神决不贩卖虚假的事物/她收集了一大堆事实/当然有着一些保留和少许限制……这使记者对那些在本篇稿子中所有有意或无意的忽略,比如精彩战例,比如英雄人物,比如声势浩大的全民大支前……以及它们和他们在人类心灵中刻印下的痕迹,都找到了一种合理的托辞。毕竟,历史既需要还原,也需要升华。(本报记者董强)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纪念抗美援朝停战协定签定50周年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