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非友好的历史佳话———踏寻郑和足迹(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31日 07:36 人民网



  本报驻南非记者李新烽

  500多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谱写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丽诗篇,开创了中非友好交往的新纪元,成为中非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1999年6月12日,南非中文报纸《侨声日报》报道,在肯尼亚东海岸帕泰岛,迄今仍居住着郑和部属的后裔。该报摘译《纽约时报》所转载的美国女作家雷瓦西《当中国称霸海上》一书的部分章节称:当年,郑和船队
曾远达肯尼亚,其中一艘船在帕泰岛附近沉没,船员游上海岸,与当地女子通婚,延续后代至今。《纽约时报》一位记者曾于1999年2月前往肯尼亚,冒险登上丛林密布的帕泰岛,发现岛上居民的眼睛、头发和皮肤明显带有亚裔祖先留下的特征。这一报道引起本报记者极大兴趣,终于在不久前下决心前往探索可能居住在索马里和肯尼亚的“中国人后代”。

  据史料载,公元1413年至1433年,郑和船队曾经到访肯尼亚蒙巴萨。记者先来到蒙巴萨,在朋友安排下,参观了当年葡萄牙人所建堡垒内的博物馆。博物馆入口处摆着一个坛子,上有中文写着的“盛桥”二字(上图)。由此进入展厅,橱窗里摆放的各种中国陶瓷制品令人目不暇接,一个青瓷釉花盘中心为龙图,十分精美,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展厅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在15世纪的蒙巴萨,中国的青瓷用品比伊斯兰的玻璃器皿更为流行”。一本名为《中国瓷器》的书对此有详细的介绍,该书对“中国”、“瓷器”等汉字也专门做了解释,以方便读者的阅读,仅此足见这一带出土的中国瓷器数量之丰富。

  次日,记者来到蒙巴萨以北约105公里处的著名古城遗址———格迪城邦。上世纪中叶,这里曾出土大量中国古瓷片,一时成为考古学界的热门话题。考古表明,古城占地面积45英亩,城内的主要建筑有皇宫、大清真寺、城墙和墓群。皇宫由10座建筑组成,其中两座分别命名为“中国钱币宫”和“中国瓷器宫”,明显与中国有关。在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学家们在中国瓷器宫遗址发现一个完整的16世纪初期制造的中国青瓷碗,上有荷花和标志喜庆之意的图案。同时还发现了大量15世纪的中国瓷器,包括青瓷、青白瓷、青白花瓷和橄榄绿色的碗、碟、坛、罐等,仅在大清真寺遗址就出土了305件中国古瓷。当地考古学界认为,发掘出数量如此之巨的中国瓷器,说明当时肯尼亚与中国的商贸往来十分频繁。这些瓷器是中国元明时期的主要出口产品,而当年郑和访问过肯尼亚东海岸更是不争的事实。

  麻林国王向中国明朝皇帝赠送长颈鹿,这一史实在非洲许多国家一直是当作中非友好交往的一段美谈。南非总统姆贝基和议长金瓦拉女士在谈到中非友好交往史时,曾多次提及这段往事。

  “麻林”即肯尼亚现在的马林迪城。在马林迪博物馆馆长带领下,记者来到马林迪城北11公里处的曼博鲁村,走进杂草丛生的一片墓地,其中两个一人高的圆柱形墓碑上镶嵌着中国瓷盘(下图),四周共10个,其中6个已被盗走,剩下的4个也被敲打得残缺不全。博物馆长说,“当地人把中国瓷器作为财富,别说是完整的盘子,即使是盘子碎片,拿回去也是藏在自家的箱子里当作宝物收藏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马林迪的影响和中国瓷器在马林迪的地位”。(一)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