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必田少将
在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履行着“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随时准备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一旦进入临战状态或战争时期,我军院校就要承担应急培训各类军事人才,研究解决作战和训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遂行部分作战保障任务或以组建作战部队的形式直接为战争服务的重任。其表现形式
,一是实施大规模、速成性的军官以及士官短期培训,为作战部队输送大批急需的指挥、参谋、科技和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人才;二是组织学员进行仿真性的战役、战斗想定作业与推演,既为上级提供作战决策咨询,为作战部队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又锻炼提高学员在实战中的决策能力,使学员一旦投入作战即可施展才能;三是充分利用院校教育资源,组织学员参与网络战、信息战,攻击敌军决策指挥系统,防御敌军网上攻击;四是组织专家、教授,到作战前线或后方临时组建的各类培训班中,针对战争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专门培训,使部队一边打仗,一边受训;五是选派教员到地方培训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使其能够随时支援部队作战或直接参加作战;六是在非常危急情况下,由军校学员成建制地组建成作战部队并进行相应训练,直接开赴前线。
这些任务中,应急培训实战所需要的各类军事人才,以满足扩编作战部队的需要和补充作战减员造成的空岗,是大部分院校在临战与战争时期的中心任务。因此,加强对军校应急培训特点与对策的研究,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军队院校的使命性研究课题。
院校应急培训是在特殊时期、特定条件下,以较短时间和特定方式培养战争所需军事人才的一种非常规教育训练活动。其鲜明的特点主要有: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性大为加强,学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以直接满足战争需要为标准;培训规模扩大,培训对象复杂,既有现役军官和士官,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军校在校学员,也有地方大中专在校生,有某种专长或某一特定地域的人员等;着眼当时战争的迫切需要,按照“战训一致、按需施训、急用先学”的原则,收缩专业口径,取消基础课程,压缩专业基础课程,拓展战术课程和实践性技能课程,以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期限大大缩短,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抽调集训与成建制培训交相运用,更多地采用专题式、现地现场教学和研讨式教学等形式,大量使用模拟系统、模拟器材,强化实际操作演练。
临战与战争时期,院校面临的环境和形势极为复杂,任务将十分紧迫。这就要求在平时就要提前做好实施应急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一要加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重大课题研究。临战与战争时期,军队院校要把自身在军事理论创新、战法创新和高科技运用等方面的成果尽快传授给学员,直接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这是军队院校应急培训的“重头戏”。对此,军队院校要早有准备,抓住对未来作战和军事斗争准备有重大作用的课题,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尽快取得应用性成果。同时,要利用各种作战模拟手段和方法对预设的作战环境、军事行动和作战过程进行描述和仿真,做好作战预案的实验论证。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教学,使学员掌握遂行未来作战任务的本领。
二要逐步建立“平战结合”的院校培训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的运转,在平时就要根据本单位可能担负的应急培训任务,制定系统配套的应急培训实施方案。要制定好教学实施方案,如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手段运用、考核验收方法等方案;要制定教学保障实施方案,如训练场地、教学设施使用方案,教学物资、装备的储备、征集等方案;要制定加强自身防卫的方案,如紧急情况下转移、隐蔽重要教学设施的方案,防敌远程精确打击和空袭的方案。对制定出的各种方案,要组织专家、教授反复论证、完善,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预练,保证一旦形势需要,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即可迅速完成由平时教育体制向战时教育体制的转换。
三要建立科学高效的保障机制,准备雄厚的教育资源。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各种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拟定临战状态下征召教员的预案,通过适量征召部分复员转业的专业教员回校任教,到作战部队选调,到地方院校调集,军队院校内部调整等,准备雄厚的教学力量;注意及时请领新型武器装备,使之能与应急培训同步进行;要通过院校协作中心,协调同一地区院校的场地和设施,统一安排,交叉使用,充分发挥军队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要加强与地方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适时征用地方人员、教学科研力量、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器材、图书资料信息等为军事教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