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跃华、傅达林
在我军建设走向法制化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会忘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系的教研人员们。他们十年如一日,在军事法学的一方热土上辛勤耕耘。初夏时节,我们来到这个全国唯一的军事法学系,走进这片孕育军事法学希望的“田野”,找寻教研人员艰辛创业的足迹。
学科创建初具规模
今年新春伊始,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系又迎来一件喜事:军事法学专业被正式纳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这标志着我国军事法学学科建设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993年2月,军事法学系在西安政治学院诞生。“法”往往被人们誉为维护公平与正义之“剑”,为了磨砺军事法这把“利剑”,军事法学系的教研人员们按照学院的要求,着眼长远,立足现实,从教材、课程和教师队伍抓起,开始构建军事法学学科体系。
笔者走进该系图书资料中心,《军事法学》、《军事审判学》、《军事立法学》、《武装冲突法》等一批专著,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一学科沉甸甸的成果。系主任李昂指着这些著作,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军事法学系刚成立时,我们没有一本自己的军事法学教材。经过全系教员潜心钻研,终于有了这套‘军’字头著作……”
现在,该系开设军事法学类课程40多门,形成了史、论、专一体化的格局。多数课程都已按照学院“一套教材、一套课件、一份教案、一本案例”的要求进行规划。有多项教学成果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军队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教员队伍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10年来,有2人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3人次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全军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十年磨一“剑”。如今,军事法学学科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军队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国际战争法等为主要方向的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
学术探索紧跟时代
在全国优秀教师、武装冲突法专家俞正山教授的办公室里,笔者看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东亚办事处官员发给院领导的感谢电。电文中说:对俞正山教授在这次武装冲突法讲习班上的精彩演讲,通过你们表示我们诚挚的谢意!这已是该院第三次成功地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联合举办武装冲突法讲习班。
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必须加强学术交流,这是该院上下一致的共识。近年来,军事法学系接待了罗马尼亚军事法院、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办事处等国外代表团的来访。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拓展了教员的学术视野,激活了学术思维。去年11月8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第91期武装冲突法讲习班在意大利圣雷莫市的人道主义法国际学院举行,军事法学系的教授第一次登上国际学术讲坛,他们渊博的武装冲突法知识获得国外学者的一片赞叹。
现代军事斗争离不开法律保障,围绕国际军事斗争的热点问题,积极推动军事法学研究,是该系进行学科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他们先后组织、参与了“军事斗争中的法律问题”等方面的理论研讨会,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针对海湾战争中高技术的运用对战争法提出的挑战以及局部武装冲突事件,该系组织教员先后撰写发表了《军事高科技对战争法规的影响》、《国际法危机与前景》、《国际法与当代国家安全》等一批较有影响的论文。
在军事法学系科研成果登记表上,笔者看到,全系教员撰写专著50多部,论文400余篇,其中40余部(篇)获各级科研成果奖。
人才辈出桃李芬芳
学科创建,学术探索,最终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军事法学人才。
笔者走进“全军先进学员队”———军事法学系学员十队,首先看到的是贴满了学员最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黑板。系领导介绍说,培养学员的学研能力是学院确立的培训目标之一。去年学院评出的4个学研成果特等奖中,有3个是军事法学系本科班学员。笔者翻开99级学员吴凡的学研成果剪贴本,里面粘贴着他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的近百篇文章。队干部告诉我们,像他这样发表文章在百篇以上的学员还有四五个。
未来人才应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学院“懂专业、懂外语、懂军事”的教学指导思想,军事法学系着力培养复合型军事法学人才。他们采取各种手段改进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借助学院投资近百万元建成的模拟实验室,该系对学员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经常化的操作训练;模拟法庭、法律辩论、辩护演讲、法律知识竞赛等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他们还与全军保、检、法部门或机关及地方司法机关建立联系,精心组织学员实习,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研究生培养是军事法学教育的“龙头”。目前,该系共有军事法学、诉讼法学和法制史三个硕士授权点。已经毕业的35名研究生,大部分都成为全军政法战线上的业务骨干。从2001年开始,该院还与军事科学院联合培养战争法方向的博士生。同时,学院还承担法律短训的任务,10年来,先后开办法律大专班、军事检察、军队律师、军队法律咨询骨干等短训班近30期,为我军培养各类法律人才50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