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志亮 崔伟光
在空军航校学习5年,王伟获得了军事学士学位,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海军航空兵部队。
虽然没有了初上蓝天的激动,但对于能够来到这个独特而又神奇的兵种,王伟的心中
还是有着一种欣喜与好奇。
海军航空兵训练基地某训练团团长崔玉忠,清楚地记得王伟来报到那一天是1991年7月1日,那一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纪念日,部队里正筹备庆祝晚会,新飞行员的到来更增添了一份喜庆。
当时任大队长的崔玉忠,正为本大队在晚上庆祝会拿不出节目而发愁,带着试试的心情,他在新飞行员中间做动员。
王伟闻听,说:“大队长,算咱一个。”
小伙子还真行,一曲《长江之歌》唱得大气磅礴,三次谢幕都没下了台,只好加跳了一曲“飞行员霹雳舞”,使整个晚会掀起了一个高潮。
训练团,是一个让雏鹰飞向大洋的摇篮,是一个新飞行员向优秀飞行员转变的熔炉。
海军航空兵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飞海上课目。海上飞行与陆地不同,茫茫大海,一片碧蓝,没有地标,没有参照物,时间一长,天海一色,再做上几个动作,就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容易产生飞行错觉,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唯一的办法就是相信仪表。
王伟开始飞仪表带飞课目了。第一次飞向大海,他的眼睛好像不够用了,再加上新改装的机型仪表复杂,与在航校学习时不一样。
带飞一个起落,又带飞一个起落,王伟没有明显的进步,他有点着急。
崔玉忠从见到王伟那一刻起,就觉得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反应敏捷的好苗子。于是,崔大队长决定亲自带教他。
王伟跨进前舱时,崔玉忠又一次叮嘱他,“集中精力。相信仪表。”
战鹰吼鸣着载着他们跃上了海天。
这次带飞,使王伟坚定了相信。崔玉忠也发现了王伟飞行中的问题和不足。下了飞机后,王伟认真听着大队长的讲评,暗暗下着决心。
接下来两天部队休息。平时爱说、爱笑、爱动的王伟,这一次把自己闷在屋里,谁叫他都不出去,捧着一本仪表教材在那里钻研。
这一天吃中午饭,哨子响过之后,独独未见王伟,崔玉忠跑到他宿舍里一看,只见他还在那里念念有词地背原理呢。
“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该休息时还要休息。”崔玉忠心疼地说。
王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了笑:“有些原理,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再飞行还是掌握不好,不搞懂我心里不踏实。”
崔玉忠见他这么好学,打心眼里喜欢,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先吃饭,一会我帮你攻克它。”
王伟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
吃过饭,他们俩个坐在了一起,一眨眼半天过去了。王伟终于弄懂了一些技术问题,找到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开飞,王伟的技术就进步的很快,连带飞教官都感到很惊讶,连声说:“没想到,没想到,王伟适应得这么快。”
一位新飞行员分到训练团,需要适应的东西很多。初来乍到一个新地方,对气候不适应。这一天,王伟感到浑身乏力,呼出来的气都发烫,他知道自己感冒发烧了。可他这感冒也怪,不但头痛也肚子痛,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腹腔里搅动,把吃过的饭、喝下的水,一古脑倒了出来,交了“公粮”。
王伟硬撑着来到卫生队,医生一量体温,三十九度八。
输完液,王伟回到宿舍,一看同室的战友马国庆也躺在了床上。
从入伍那一天起,王伟就和马国庆在一起,在预备飞行学校是一个队;在航校是一个班;分到团里又在一个飞行大队,住在同一间屋。
王伟急忙走到马国庆床前,问:“小马,怎么啦?”
“身体不太舒服。”马国庆有气无力地回答。
王伟拍了拍自己的脑门,“糟糕,肯定是我把感冒传染给了你。”
“哪能怨你呢,说不定是我传染给你的。”
“你等着,我帮你叫航医去。”王伟边说边捂着肚子往外走。
马国庆知道王伟比自己病得还重,可怎么叫也没有拦住他。
几年的同窗生活,马国庆佩服王伟的为人,更佩服他的毅力和意志。只要是帮助同志,他就忘了苦和累,只要是一说飞行,他也就忘了苦和累。
昨天一起床,王伟就感到有点不舒服了。上午,团里要安排新飞行员座舱实习。他一声未吭,就列队到了外场。
此时正是驻地最炎热的季节,气温达到三十六、七度,跑道上达到了四十余度,狭窄的座舱更像一个蒸笼,人一坐进去,汗“涮”地一下就冒了出来。
王伟坐进座舱,盯着仪表,默记着各种技术参数,虽然里面闷热难熬,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坚持着……
有些同志坚持不住了,爬出了座舱,有的蹲在机翼下,有的躲到机窝的背阴处。副大队长高德明来检查了,看到这种情况,语重心长地批评那些偷懒的新飞行员:“干什么都一个道理,不吃苦怎么能练好技术,你们看看人家王伟,怎么不向人家学习!”他还不知道王伟此时正生着病呢。
同志们纷纷又爬进了座舱。王伟对此浑然不觉。等实习结束时,王伟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了。
高德明看着真是又心疼又佩服。
高德明与家属两地分居,住在空勤大队,与王伟的宿舍隔壁,非常了解王伟的吃苦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平时一有空,高德明常到王伟的房间里转一转。每一次,都看到他在那里用功。翻翻他看的书,看看他记的笔记,书上记满了用不同颜色做出的记号,笔记工工整整。
王伟常向高副大队长请教一些技术问题。
高德明也为王伟的飞速进步而欣喜。
转眼间又是一个春天来到了。
这一天,同学陈惠忠不好意思地悄悄告诉王伟:“我女朋友要来看我了。”
“是吗,那趟车?咱们一块去接她。”王伟热情地说。
王伟乐于助人,战友们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陈惠忠这一辈子都忘不了,1986年6月,他招飞入伍,到航校报到的第一天,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王伟。那天,他刚下火车,就看到一位和他一样的新兵走过来,抢着帮他提行李。两个人一说话,知道这位新兵叫王伟,也是浙江人,比他早到一天。路上,王伟说:“从今天起,我们就生活在一起了,原来是老乡,现在是更加亲密的战友,有什么困难大家一定互相帮助,只要团结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
五年的同窗学习生活一晃而过,王伟和陈惠忠又一起分到了海航某训练团。
接陈惠忠女朋友那天,他们起了个大早,见了面,王伟把陈惠忠夸的不好意思起来,小陈学习用功,小陈技术拔尖,小陈团结同志等等,使陈惠忠的女朋友对陈惠忠在部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回来的路上,他们路过一片野花盛开的田野,王伟对司机喊道;“停一下,停一下。”车刚刚停稳,就跳了下去。
不一会儿,王伟采摘了一大束鲜花,对陈惠忠的女朋友说:“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所有的战友,为你送上这代表幸福的鲜花,祝你们像这鲜花一样幸福美满。”把陈惠忠的女友感动得热泪盈眶。
现在,陈惠忠已经结婚生子,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每每回忆起来王伟送花那一幕,陈惠忠的爱人就会忍不住夸道:“王伟真是一个富有爱心、热情开朗的好人。”
王伟热情似火。王伟热爱春天。春的季节里他们就要在训练团结业了。傍晚,他约上战友王利荣沿着外场联络道散步。绿草红花蓬蓬勃勃地生长、开放,犹如他们那蓬蓬勃勃的青春。
王伟和王利荣是同乡、同学,两个人一块从浙江湖州招飞入伍,一块从航院毕业分到海军航空兵的训练团,现在又到了结业的时候,这对亲密的战友真想分到一块儿。
“利荣,咱们向团领导写申请吧,要去就去个远一点的地方,到南航部队,去海南岛。”王伟动员王利荣。
王利荣说:“听说基地和团领导想留咱们任教。”
王伟摇了摇头,说:“我还是想到战斗部队去,飞先进的战斗机,直接守卫祖国的南大门,守卫咱们的西沙、南沙。利荣,做为一名军人,做为一个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虽然说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是尽保卫祖国的义务。但是,太平洋上不太平,我喜欢到第一线,与那些不怀好意的入侵者面对面地干,哪怕把这一腔热血洒到海天上也觉得痛快!”
一席话把王利荣说得热血沸腾。王利荣知道:王伟的这种到战斗部队去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春节前,部队组织文艺比赛,让大家出节目,可没人报名。王伟说,我来。
王伟演节目不愿走别人的老路,唱别人唱过的歌,跳别人跳过的舞。他利用业时间,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歌舞节目,起名《飞向海天》。
比赛那天,王伟着一身飞行员服登场了,舞跳得迪劲有利,歌唱得豪情满怀,赢得了满堂喝彩。
飞向海天,让白云擦试我的心胸
飞向海天,让大海检验我的忠诚……
虽然这次比赛,王伟只得了一个二等奖,可评判人员说,王伟这个自编的节目非常有新意,唱、跳俱佳,要不是他因飞行忙,练得少,有些地方不熟练,一等奖肯定是他的。
结业考试开始了。
团里要排王伟第一个。
王伟蹬上飞机。
教官郑德志站在扶梯上,给他讲着空中的注意事项。
王伟认真听着,用心记着。
新闻干事跑来“咔嚓、咔嚓”为他师徒俩留下了几幅十分精彩的照片。
王伟驾机跃上了海天。
王伟俯冲、跃升、八字盘旋……
王伟通场、转弯、平稳接地……
王伟获得了所有新飞行员中唯一的一个5分。
王伟遂了自己的心愿,毕业分配到了南航某战斗机团。
1992年4月20日上午,王伟踏上了征程,留教的王利荣来送他,两个人含泪告别。
王伟攥了攥拳头,向王利荣晃着说:“到海南去,我等着你。”
雏鹰展翅翔海天。
南中国海的风,南中国海的浪,把这位年轻的“海空雄鹰”的翅膀磨炼得更强劲,将这位“海空卫士”的意志锤炼得更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