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好梦难圆:印空军中将谈印度空军现代化建设问题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4月16日 21:25 千龙新闻网

  (作者:贾亚尔中将,印度前东部空军司令部司令)

  从印度空军创建之日起,建设的规划性和计划性一直是其所强调的,然而,今天的情况却与这种初衷完全相反。早在50年代中期,印度空军就树立了“平衡空军”的观念,其基本目的为建成一支具有一体比综合作战能力的空中力量,因而需要在部队、装备和训练方面均衡发展。

  其作战任务涵盖陆空、远程攻击、近距离空中支援、海上作战、战略/战术空运以及海上侦察等等。空军司令部的政策计划处不仅要审查各种计划、项目和参谋业务,还要关注财政规划。回顾历史,这种强有力的规划观念,加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保障计划的贯彻实施,本应该对印度空军的建设大有裨益,但正如我后面谈到的,事实上它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

  值得庆幸的是,印度空军的地面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好。机场布局合理,地面防空系统完善。另外,训练设施、空地勤人员的训练标准在世界上堪称一流,作战与战术训练的课目和标准也很严格。拥有专业维修和大修设施的保养司令部的建立,更加确保了空军的良好战备状态,并提高了空军的自给自足能力。拥有了这些基础设施和工作,加上一支装备了搭配良好高、中性能作战飞机和武器系统的部队,印度空军应当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空军之一。

  历史回顾

  要了解印度空军在背景复杂的南亚地区所处的地位,有必要对它的历史进行简要的回顾。

  50年代早期,印度空军最初计划建立20个中队,实际获准组建10个中队,后来又增加到15个。1962年在中印冲突中失败后,印空军获准将规模扩大到45个中队,即35个战斗机中队和10个运输机中队,后来,战斗机中队又增加到39个,并一直保持至今。如果将教练机、直升机和其他勤务飞机计算在内,印度空军到90年代初已拥有1,800—1,900架飞机。不论按什么标准衡量,这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印度与中国于1962年发生的冲突中,印度空军被排除在战事之外,只是在1965年和1971年的印巴冲突中,空军才排上用场,这些事件都发生在空军现代化进程开始以前。1987—1990年印度空军的运输机、直升机和攻击直升机部队在斯里兰卡维和行动中表现良好,1988年为援助马尔代夫政府而进行的空降兵战略空运等事件引起了近、远东亚洲国家对印度空中力量的关注。随着印度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的发展,远程海上侦察机伊尔-42的引进,以及印度空军定期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驻驯,也开始引起如马来西来、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对印度战略意图的疑问和担心。

  过时的高层国防体制和军种之间的竞争

  由于印度空军大部分购置的装备均需用外汇支付,因此印度空军一直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军种。然而,其现代化计划之所以走走停停,并不是因为作战需求推动的结果,而是出于政治领导层或官僚机构的特别考虑,有时也受到来自崇尚“自力更生”思想的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压力。不过,他们似乎都没有考虑到,在这个计划上延误或犹豫会对空军战斗力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

  印度空军与陆、海军一样,其重要发展阶段从70年代未开始。在7—8年的时间内,空军陆续引进了“美洲虎”、“幻影”2000、米格-23/27/29/25、安-32、伊尔-76、米-35和萨姆-3防空导弹等装备。此外,空军还开始实施“轻型战斗机”(LCA)项目,计划开发一种可以取代90年代初开始淘汰的米格-21。

  这些从表面看都是有益于空军现代化建设的举措,但也有许多人对快速引进型号庞杂的新机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只顾购进装备,却忽视了技术消化和吸收。这反映了政府与空军在专业问题上的分歧,其后果是给空军的工程,后勤和训练设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印度空军自此再也未能从这个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

  空军在1978年以前几乎没有现代化建设的任何动作,在这之后步伐突然加快,这是军种恶性竞争造成的。首先,海军抢走了本属于空军职责的海上侦察任务,而且还在时刻觊觎空军的海上打击任务,其次,陆军又抢走了直升机方面的任务,同时,引进大量防空导弹系统,把触角逐渐伸向所有的防空领域,造成了防空指挥控制的混乱。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在陆军指挥控制之下,地空导弹比飞机的效费比更好等等观点。这些都反映了狭隘的军种竞争思想,它严重地干扰了印度空军的建设,因为这不仅导致其传统作战任务被瓜分,而且空军决策者也无法让政治领导层和其他军种信服空中力量的重要性。

  上边情况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全局上三军各自为政,在局部上互相制肘。此外,印度陈旧的高层国防体制中没有可以进行国防建设协调的委员会、官僚机构对三军不负责任的领导、缺乏对威胁和作战进行一体化全面规划的联合参谋机构等,是也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

  飞机造价昂贵经济承受力有限

  某种程度上讲,高额的国防开支、“博福斯”丑闻、80年代末的外汇危机导致印度空军现代化进程的突然停滞,但也使它获得了消化进口装备的喘息之机。随后,苏联1991年的解体却给了印度空军几乎致命的一击——突然之间80%的零配件供应发生了问题。过去30年里一直号称是自力更生生产米格-21的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公司也不得不承认,在一些关键性材料和部件生产上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就是印度工业所谓自力更生的可悲写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海湾战争恰在此时爆发,它使那些本来对空中力量重要性持怀疑态度的人转变了立场,情况因此发生戏剧性变化:政府主动向空军咨询如何支持空军建设,甚至计划将空军在国防预算中所占份额提高到历史性的23%。可之后,海湾战争的影响日益淡化,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如果要对印度空军的发展划出一个分水岭,苏联解体可以算得上一个,但对这种在世界和南亚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事件,印度竟然连在国防部成立一个危机管理机构的反应都未做出,这足以证明了政府对于重大影响事件的迟钝和漠视。财政部甚至没有搞清在以前与苏联的军火交易中到底欠了多少钱(后来才知道共欠3,000亿卢比)。

  或许有一点是必须指出的,那就是印度,更确切他说是印度空军,此时也错过了一个绝佳的良——在近30年的时间里,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公司都在使用许可证生产苏联的米格飞机,苏联刚解体时,不用花很高价钱就可以引进其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和工程师,若是印度能抓住机会,在飞机设计、制造和其它关键领域雇用专家,则不仅能有力促进如LCA等项目的开发生产,也能在其它武器系统方面取得巨大收益。那样的话,由于LCA的研制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前苏联进行的,所以苏联专家的引进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设计出这种米格—21的换代产品。鉴于在今后10年约有2,000架米格-21要淘汰,因此还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效益。

  那么到底是由于缺乏眼光还是缺乏动力,抑或是担心可能使印度本国科学声家受到威胁,才使印度政府在西方国家从俄罗斯争抢著名设计师时对此事采取了漠然视之的态度。这的确很难说清楚。

  造成印度空军目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未能对地缘政治和世界经济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特别是没有对南亚地区的变化做出反应。

  自80年代末期以来,印度空军的规划者们就意识到,由于飞机造价及武器系统价格的不断攀升、卢比在国际市场的一再贬值和油价的上涨等因素,已使其很难再保持一支庞大规模的空军了。

  此时,印度空军面临着两个选择:

  一是重新审查其作战思想,以缩小规模为代价换取一些“力量倍增器”,并关闭部分基础设施或使其保持在“封存”状态,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作战和探索发展充分可行的空中力量理论;

  另一个选择就是维持现状,并继续向缺乏资金与专业知识,但又不能正确判断空军合理性要求的政府求援。

  印度空军选择了后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寻求政府支持可能是一个“稳妥”的出路。

  随着前苏联条件优惠的货源不复存在,印度空军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计划取代米格—21的LCA战斗机还处于初始试飞阶段,和平时期过高的事故消耗又导致了战斗力水平的持续下滑。拟议中的米格—21改进计划可能会有助于印度空军赢得一些时间,但这一计划又被无端地延误了。LCA可在未来10—15年内进入现投未免过于乐观,即使是西方国家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印度空军不要指望会有什么奇迹发生。重开米格—21飞机生产线可能会获得数量上的优势,但从作战角度来说却是毫无意义。比较现实的选择是迅速在高级喷气教练机问题上做出决策,以在维持部队训练水平的同时,减少飞机的非战斗损失,同时,相应开发这种高级教练机的作战潜能。

  至少有4位印度空军参谋长曾先后提出购买高级教练机的要求。战斗机飞行员一直使用旧式喷气机进行训练,但他们在将来却要使用价值10亿卢比的战斗机参加下一场战争。虽然印度政府已认识到了空中力量的重要性,总理也在几年前就对高级教练机做出了理智的决定,但至今仍是纸上谈兵。有鉴于此,当新闻界援引空军消息报道每年发生22—24起飞行事故属于正常现象时,我们就不会对此感到吃惊了。

  引进飞机种类庞杂

  这一问题对工程和后勤人员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恶梦,另外,还给训练设施增加了负担。

  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基础设施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意味着要有整洁的机房、空调和专业电源等为代表的复杂配套设施。提高效费比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飞机类型、最有效地利用资本密集型的地面支援系统。但是苏制装备的廉价吸引力抵消了这些应该的考虑。

  在“幻影”2000战斗机仍足以满足任务需求,且包括大修在内的各种设施已建立完备的情况下,空军又要引进苏—30MK多用途战斗机,这说明又犯了老毛病。按商业术语来讲,未能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用就是一种浪费。当印度空军平均2D~25%的飞机不得不停在地上的时候,就更是一种无法承受浪费。

  另外,印度空军还忽视对其工程与后勤组织进行整编,后勤部门仍被置于工程部门之下。在技术设备的合理管理成为体现效率的时代,空军工程部门仍在试图管理后勤工作是得不偿失的。

  以上事实造成了印度空军现代化进程仍处于表面化阶段,而这种表面化带来的浪费,使它至今没有建立空中预警/控制系统、空中加油能力、精确夜间导航/攻击能力、电子战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等重要的力量倍增器也就不足为奇了。公正地讲,印度空军在这方面努力了10年,但收获极少。

  这就是印度空军今天的状况,除了被称为世界第四大空军和装备着世界一流的机种外,它正在日益走向没落。

  幸运的是,像印度空军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是在30年里建立起来的,因而具有很强的惯性,故不会在短时间内一蹶不振。虽然印度空军的确在走下坡路,但它仍是南亚地区最具实力的空军,仍足以应付周边国家的威胁。今天的规划者面临的挑战是要扼止这种下滑颓势,但他们的行动过于迟缓了。

  结论

  印度空军今后的路该怎样走?这里有一条给印度安全规划者的建议。政治领导层必须要理解的一点是,印度空军今天的局面完全是由于印度过时的国防体制所致。军队将购货清单交结政府等候批准的时代已经过去,政府需要合理分配军种间的任务和职能,才能避免重复和浪费。三军必须联合地而不是各自为政地向国家展示国防预算所带来的最佳作战效能。

  印度空军应该制定出合理的作战理论,保持中等规模但具快速反应能力的部队,才是可行的空中力量发展之路。取代数量的不仅是武器的质量,还包括高超的战术以及运用兵力的能力。大量有价值的基础设施应保留下来,置于“封存”状态以备用,加紧完成必需的基础设施口通信设施的建设。

  作战部队现代化进程应遵循一个全面完整的计划,减弱购买计划中机型复杂化问题;同时,设法填补米格—21退役与LCA战斗机研制延误之间的空白;或许,高级喷气教练机可以作为一种选择工程与后勤部门的整编已耽误太久;还应尽快引进力量倍增设备,这需要以缩小部队规模作为增强战斗力的代优把维修和大修任务移交给地方将产生极大的效益,有助于节省人力和行政费用,集中精力干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上,但前提是要提高地方工业部门的可靠性。在过去,由于空军不愿放弃维修和大修,地方部门在这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一个解决方案是由军方派遣代表担任有关国防生产与供应部门的高级管理职务最后,空军必须要将事故率降下来,这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和采取补救措施,印度空军和国家再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了。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另一个关键性问题。印度空军实际上是一支由空勤人员、控制员、地面和工程人员组成的作战力量。高技术作战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和平时期训练的危险性应与实战相差无几。要想训练、激励并保持作战部队的水平,需要发展有效的方法。按成绩晋升而不是论资排辈的政策将有助于更大程度地提高专业化水平。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现代化进程应同样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

  对印度军队来说,过去10年是一个巨变的时期。发达国家武装力量同样也在寻求变革出路,并不得不采取了一些强硬措施。而印度军队一直固执地拒绝改革,在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这种抵制行为将使之处于危险境地,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牺牲精神传统的印度空军将因此蒙受耻辱。

  印度空军曾经是南亚地区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但今天却由于种种原因而走向没落。(摘自《航空史》编译:何黄)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