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毕桂海 贺晓琳 2000年12月18日,在天津举行的第11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仪式上,10位青年俊杰成为全球华人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位戴眼镜、穿军装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曾一次次走上领奖台,一次次被国内外媒体报道:“中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全国杰出青年学者”、“长江奖励基金”获得者、“上海十大科技精英”、“全军科研标兵”。他就是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曹雪涛教授。 为了恩师的嘱托 1981年,曹雪涛以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受教于中国免疫学界的泰斗叶天星教授。一次免疫学讲座上,叶教授讲的一段话点燃了曹雪涛一种强烈追求的火焰。叶教授说:“人们都认为,免疫学是从种牛痘开始的,起源于欧洲;可是中国古代就懂得种‘人痘’,人们把发水痘好了结的痂取下来,磨成粉,让别人吸进鼻子里,打几个喷嚏,就再也不发水痘了。”叶教授认为,也许免疫学源头在中国呢,可惜没人去证明。他还说,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拿奖最多的科研领域就数免疫学了。 毕业时,曹雪涛以优异的成绩免试直升研究生,可是治学严谨的叶教授甩下一句话:“我不收保送的,要收就收考来的。”曹雪涛认定了叶教授,冒着考不上就失去保送硕士生资格的风险一头扎进书堆里。两个月后,他终于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叶天星教授弟子。 跟着叶教授读硕士很累、很苦,因为30岁就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的叶天星是个治学严谨的学者。曹雪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研究中。果然名师出高徒,3年后的硕士论文答辩会上,曹雪涛的论文让5位高级专家评委啧啧称赞,认为“论文以独特的视角开创了免疫学的又一领域”,“完全达到博士生毕业论文水平”,并建议让曹雪涛破格参加博士生考试,准备博士毕业。这一前所未有的消息在军医大学乃至整个医学界引起极大反响。 4个月后,补修博士生第二外语完毕的曹雪涛成为跨越硕士直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研究生。 很快曹雪涛兜里揣满了各大单位高薪聘请函,其中还有美国耶鲁大学邀他去读博士后的邀请函。听说他决定去耶鲁,年近八旬的叶教授来了。老军人气喘吁吁地进门就发感慨说:“我这辈子有两大遗憾:一是没能把二医大免疫学科建成博士点,二是没能把实验室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不无遗憾地对曹雪涛说:“我原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老人说不下去了,转身离去。望着叶老蹒跚的背影,曹雪涛明白了导师的苦心与期盼。在那一刻,曹雪涛改变了决定。他冲着叶老的背影默念着:“您放心,我不办成这两件事不出国!” 28岁当了博士生导师 曹雪涛留在了国内。为尽快实现自己的承诺,他全身心扑在了科研上。记得那年年底,为了及早弄出一项实验结果,他定下了时间表,大年三十前完成。然而一直干到大年三十晚上,实验结果还没出来。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祝全家节目快乐!”说完这句话,他自己却流泪了,但他硬是没有回家,一直干到大年初一晚上,实验结果出来才回家。 第二年,表现出色的他被推到了教研室副主任的岗位上。教研室主任徐志工看这个年轻人有潜力、有抱负,便把所有杂事揽到自己身上,给曹雪涛留出大块时间搞科研。曹雪涛不负重望,佳绩迭出。而且经全军教材编辑委员会审定,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和另外两篇论文被确定为免疫学研究生正式教材和参考教材(此为全军首例)。1992年,年仅28岁的曹雪涛被破格晋升为正教授,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医学博士生导师。几年下来,他又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3种基因药物通过国家药审,申报国家专利16项……一时间,他成了新闻人物。广播、电视、报刊纷纷报道他的事迹。 曹雪涛没有沉湎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决心以改革的思路走一条以成果转化大幅度推动科研前进的路。于是他抱着科技成果南下北上,寻找合作伙伴。1995年4月的一天,上海华晨集团公司董事长仰融先生来电约曹雪涛面谈。这位经济学博士非常看重曹雪涛的科技素养和他的科技成果,决定投资3000万元为曹雪涛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实验室,双方合作成立生物高技术研究所。 不久,一幢红色的5层楼房矗立在校园里。3400平方米的实验楼让曹雪涛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有投入就要有回报,曹雪涛没有让仰总失望。1999年,美国某癌症研究中心在中方拥有全部专利和知识产权前提下,用360万美元买下了曹雪涛克隆的6条人类全长基因。此时,曹雪涛的研究所已经具有世界影响。与此同时,曹雪涛也实现了恩师的愿望:二军大免疫学教研室不但成了博士点,也成了全国全军的重点实验室。 让我一次次代表中国…… 曹雪涛成功了,国内外的来信再次雪花般地飞了过来。很多跨国公司以近似天文数字的薪水聘请他。然而,这一切在他的眼中都微不足道,因为在他心底还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在他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直激励着他。 90年代初,曹雪涛应邀参加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第8届国际免疫学大会,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住进布达佩斯的一家宾馆后,他就打开电视机,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他对国外的风土人情特别感兴趣。这时,服务员小姐走进客房,见房间里住的是一位中国人,竟不顾礼貌用生硬的英语询问曹雪涛:“你们中国有没有彩电?”曹雪涛愣了一下,接着反问:“你说呢?”小姐摇头道:“肯定没有,听说中国特别穷,黑白电视都买不起!”曹雪涛的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没想到外国老百姓是这样看待咱中国人。 在这次国际免疫学大会上,全世界4000多名医学界高手云集。曹雪涛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昂首挺胸走上讲台。报告结束,会场上出现短时间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国际免疫学会联盟主席米兹尔斯教授紧紧地拥抱了曹雪涛。亲临会场的匈牙利总统根茨向曹雪涛竖起了大拇指。虽然曹雪涛的这次学术报告非常成功,但他的心里却极不平静。这一次匈牙利之行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根扎在祖国土地上,要做一个在“老外”面前扬眉吐气的中国人。 1995年、1998年,他又连续两次应邀参加国际免疫学大会,并作学术报告。1995年,他在美国著名的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作了《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肿瘤研究》的学术报告,反响强烈。后来,他又在KEYSTONE(里程碑)会议上讲树突状细胞。此次会议被邀请作大会发言的亚洲人只有两位:一位是50多岁的日本人,一位是30岁的曹雪涛。这是中国国籍的免疫学专家第一次在“里程碑”讲坛上发言。与会的华人学者吃惊地发现,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家把学问作得这么出色。 从那以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的著名医学中心、实验室、大学讲台,都活跃着这个年轻中国军人的身影。他说:“我要一次次代表中国出现在国际讲坛!” 为了破译“生命天书” 在攀登医学高峰过程中,曹雪涛也有寂寞、困惑与无助的时候。在实验室里,他面对的是玻璃器皿,回到家里,又是孤身一人。他的妻子在美国读完博士后成为美国某研究机构正式职员,待遇丰厚。她很想让丈夫来美国发展。但是,曹雪涛认定了要在中国土地上发展事业。两人相持不下。 1998年5月的一天,儿子从美国打来越洋电话:“爸爸,我生病了。你为什么不来美国看我呀?”声音虚弱又可怜。他在电话里还听到了妻子的哭声。曹雪涛的心像被针刺一样。不久,曹雪涛专程飞往美国,不是去定居和旅游,而是去说服妻子回国。妻子不愿走,但也为丈夫的选择感动。两周后,他们低价变卖了所有家产。妻子的高级丰田车只卖了6000美元。这下,曹雪涛的心踏实了,从此更专心致志投入科研。 1999年秋,规模空前的国际免疫学大会在上海举办。世界各国免疫学界顶尖高手汇聚中国。英姿飒爽的中国学者曹雪涛以大会执行主席身份站在了讲坛上,让世界注目。同行们都知道,在人类的“生命天书”里,共有约10万个神秘的基因,面前这位年轻的“主席”迄今已做了5万多个基因片断测序,其中3000多个片段为首次发现。200多条他首次破译的全长基因被国际基因库登录。曹雪涛破译并能克隆出的上百条基因,将给人类生命科学带来大量福音,也将给他的祖国和人民军队带来骄傲和自豪。 摘自《中国国防报》 【关闭窗口】 |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