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军事专家展望新世纪:战争--21世纪挥之不去的幽灵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1月10日 16:31 舰船知识网络版

  李炳彦 郭武君

  人类的脚步终于踏在了新千年的征程上,21世纪也已由将来时变成了现在时。曾几何时,人们曾对新的千禧年充满了诱人的幻想,也对新的世纪产生过无比美好的憧憬。可当我们真正置身于第二个千年纪元和21世纪的崭新时空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地球还是按照原来的节奏自转公转,大海也依旧按照已有的规律潮起潮落;困惑、忧虑和担心仍然伴随着我们,鲜花、笑脸和幸福也并非当今世界的全部。

  以往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天灾人祸使人们不堪回首,也使得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谈到未来,没有人不懂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可一涉及对未来的预测,人们又有些无可奈何。自从有文明史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进行预测,但真正应验的预言真可谓寥若晨星。特别是在最近的100年,人类预测的眼睛往往不是"近似",就是"散光"。以致于有的西方学者曾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人类对未来最有把握的预见就是不可预见!即便如此,人们探索未来的热情有增无减,研究未来的努力也与日俱增。这是因为,预测未来的过程本身就是矫正时代列车航向的过程;大凡那些有价值的预见,即使没有完全实现,也无不对事件的进程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比如,上一世纪70年代,著名的罗马俱乐部曾抛出了"增长的极限"将很快来临的预言。虽然"极限"迟迟没有到来,但正是从这一发人深省的预言中,人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重要。

  值此新世纪的大门刚刚开启,新千年的帷幕已经拉开之际,各个领域的人们都在纷纷认识和描绘未来。作为现代军人,我们关注的焦点当然是战争。这是因为,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新时代的主题,但其间必定会有暗流或逆转。暗流在若干时段可能会汹涌澎湃,逆转在某些空间也可能占据上风。人类可以抛弃蒙昧,也能够走出野蛮,但至今还无法摆脱战争。时间不能割断,历史仍在延续。没有人怀疑,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里,有克劳塞维茨于19世纪提出的"战争无限暴力论"的影子;20世纪机械化战争淋漓尽致的表现直接得因于19世纪逐渐累积起来的工业革命的成果;20世纪风起云涌的人民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国家独立战争的理论基础,就是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及其发展)。同样,20世纪的战争遗产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21世纪战争的走向。所谓战争遗产,就是指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指向性的战争理论、实践及其经验教训。决定21世纪战争发展的许多因素,就存在于20世纪的历史影响之中。

  20世纪使产生于19世纪的无产阶级军事科学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并产生了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战争效果。这将是21世纪赢得人民战争、革命战争、正义战争胜利的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

  20世纪打造了足以将人类毁灭若干次的核武器,20世纪上演了至今令人难以接受的广岛、长崎核悲剧。核武器无以替代的巨大杀伤力使任何拥有者都难言放弃,核灾难给善良的人们所留下的心理创伤至今仍然难以愈合。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能够确保相互摧毁,但却不能为自己赢得安全。因此,21世纪的战争将是核威慑条件下的常规战争。

  20世纪把成熟的机械化战争理论、正在发展的信息化战争理论、方兴未艾的知识战争理论一并移交给了21世纪,20世纪也把三种类型的体能军队、技能军队和智能军队都推向了21世纪的时空。这使得新世纪的战争类型将更加多样,作战样式将更加复杂,战场上的对抗与角逐将更加不平衡。

  20世纪所形成的不同种类的军事同盟,在21世纪不可能自行解散;各种军事同盟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矛盾也不会无故消除。这将使21世纪的战争深深地打上联盟战争的烙印。20世纪传递给21世纪的是"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与"多强"的矛盾难以调合,"多强"内部的冲突也不可避免。因此,21世纪的任何战争都无法真正摆脱"一超多强"的影响。

  20世纪把自有战争史以来的一场科技含量最高、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巨大成果及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慷慨地赠予了21世纪,这将使21世纪的战争始终处于创新、改革与变化之中。发达国家军队试图通过这场新军事革命,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国家军队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军队则力求借助这场新的世界军事革命的难得机遇,缩小、消除乃至超越与发达国家军队的"时代差"。战争准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进行军事革命的过程,战争的结局将取决于是否能在这场新的军事革命中有所作为。……

  历史不能重复,但历史也不能割断,它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在未来的时空中合乎逻辑规律的发展。20世纪已经终结,但对20世纪的认识却远远没有完成。对21世纪战争的理性把握,决定于我们对20世纪战争认识的深度。20世纪堪称"战争世纪":前40多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又经历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对峙,最后的10年又分别以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开始和结尾,其间各种规模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连绵不断。整个20世纪,战争诱因之复杂,战争规模之大,战争力量之众,战争样式之多,战争发生概率之高,战争手段之残酷,战争伤亡之惨重,战争影响之深远,在几千年的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战争世纪"的强大惯性,会直接冲击着21世纪。21世纪不见得会成为又一个"战争世纪",但21世纪肯定还会创造出新的"战争之最"。这是因为,人类的战争思维空间从来也没有象现在这样拓展,武器装备从来也没有象现在这样先进,国防投入从来也没有象现在这样猛增,战争准备从来也没有象现在这样充分,可以借鉴的战争经验从来也没有象当今这样丰富。虽然人类至今也没有一种"时代望远镜"能够看清新世纪100年的军事历程,也没有一种"历史的B超"可以透晰21世纪的战争事件,但得出下述结论还是?

  谐浞指莸模?1世纪的战争,将主要是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主领风骚的、三次浪潮文明军队并存的、"软战"与"硬战"相融合的、智战地位空前提高的战争。

  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爱好和平的人们可以清晰地听到20世纪所留下的上亿战争冤魂对战争的诅咒之声。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的时候,谈论战争是多么地不合时宜。但在诱发战争的动因依然存在,产生战争的根源仍未消除的情况下,"忘战必危"的古训必须牢记。当今,世界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加,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某些大国所推行的"新干涉主义"、新"炮舰政策"和新经济殖民主义严重损害许多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一些国家以"人道"、"人权"为借口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宗教冲突、历史遗留问题等仍然难以依靠和平的方式彻底加以解决。所有这一切,都成为导致冲突和引发战争的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是"走向成熟的战争和尚未成熟的和平"的时代。针对这种情况,江主席谆谆告诫我们:"对战争的危险必须保持充分的警惕,绝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转引自1999年1月8日《解放军报》)对此,我们怎能完全抛开战争而一味奢谈美好的和平?

  提到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战争的灾难还难以避免,并不是说21世纪将远离和平,21世纪会充满黑暗。尽管21世纪还改变不了"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马克思语)的既成事实,但和平的机制的确在趋于完善,和平的力量也确实在不断增长,各国对和平的渴望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迫切,人类对战争的厌恶也从来没有如当今这般强烈。对此,江主席曾深刻指出,当今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较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转引自1999年1月8日《解放军报》)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因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任何政治集团而言,最大的关注莫过于对生存的关注,最大的利益莫过于安全利益,最大的危机莫过于战争危机。换言之,当利益与风险融合的时候,眼中只有利益就是最大的风险;当光明与危机共存的时候,认识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当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时候,看不清挑战就是最大的挑战。因此,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应该是: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以进步战争反对退步战争,以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就象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久要把它消灭的……但!

  是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74页,人民出版社出版,解放军出版社重印,1991年6月第2版)这一论断在21世纪仍将是不容怀疑的真理。

  或许是出于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良好愿望,近来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走向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各国的共存性越来越突出,不同民族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人类越来越象同乘在惊涛骇浪中的一条船,搏击风云,到达彼岸是被动的共同选择。应当说,这种言论只说对了问题的一半。因为随着人类联系的密切、交往的增多、共识的增加,相互之间的磨擦、矛盾和斗争也必然随之增加。面对暴风骤雨,大家可以同舟共济。但风平浪静之后,频繁的接触、难免的磨擦、激烈的竞争、利益的冲突,又如何不会引发战争?

  我们反复强调21世纪还不会让战争走开,这绝不是在鼓励战争,而是出于对国家安全、民族兴衰的高度责任感,是为了遏制战争的爆发,或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投入并赢得战争,从而争取实现稳定公正的和平。其实,这也正是"从古知兵非好战"的本意。

  中华民族作为拥有古老文明的崇尚礼仪之邦,遇有除旧迎新之际,每逢重大历史事件的开端,人们总是习惯于说祝福之语。我们不想违背这一习俗,只是我们的祝福之语不可能不带有强烈的职业色彩。作为以保卫中华民族安全利益为天职、以确保中国人民安居乐业为己任、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目标的中国军人,"居安思危"这样的话语就是我们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最大祝福。在人类暂时还无力彻底驱除战争这一幽灵的情况下,我们力争使这一幽灵少光顾甚至不光顾中华大地,还是可能的。就象江主席所指出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转引自1999年1月8日《解放军报》)我们有这个信心!

  作者:

  李炳彦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

  郭武君国防大学副教授,现为军事科学院战略学博士后。

关闭窗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