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冲突中美国的军事选择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3月21日 王绪智译
台湾海峡冲突中美国的军事选择
译者注:美国1999年7月出版的《海军工程师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台湾海峡冲突中美国的军事选择》的文
章,文中阐述了海峡两岸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美国海军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和可能结果。今将此文部分
译出,文中观点未必能代表美国海军,乃至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官方主张,但起码代表了美国海军中相当一部分人士的观点,仅
供广大军事爱好者参考。
如果中国大陆使用武力统一台湾,而美国仍坚守《台湾关系法》,那么,美国面临的问题是:一旦中国大陆诉诸武力
,而其它国家采取旁观态度,美国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支援台湾。假如外交努力失败,美国的反应将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
因素:(1)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的军事行动;(2)台湾采取的行动;(3)冲突爆发时,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能
力对比。
此外,冲突发生时间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军事现代化,其作战能力将会不断提高,
特别是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正在迅速加强。而美国军事力量的规模总体而言正在不断压缩。因此,对美国来说,在1999-
2004年间发生对抗所采取的军事行动不可能适用于在2004-2020年间发生的对抗。在不可能发生核对抗的条件下
,中美之间冲突的结果,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作战能力。
本文按照冲突级别从低到高分别做了几个设想。所有的设想都假设以外交途径解决冲突的努力失败,并假设中国大陆
为了切断台湾与其贸易伙伴的商业往来而对台湾实施了封锁。如果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从美国和台湾的角度来看,将获得满意
的结果,就象1949年西方国家打破苏联对西德的封锁一样。而如果中国大陆的封锁成功了,它也将没有必要再去武力“侵
略”台湾。大陆与台湾的“争端”将只是在媒体上进行“争吵”。
设想一(1999-2004)
背景:中国大陆要求其他国家的船舶在经过其安全检查之前不得停靠台湾港口,欧盟成员国和大部分东亚国家,包括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接受中国大陆的要求,日本和美国则表示反对。台湾为挂台湾旗帜的船舶进行护航和为在台湾海域航行
的挂其他国家国旗的船舶提供保护。
对策:美国和日本可能采取的反应是为航行在台湾海域的本国船舶提供护航或其他保护。日本的支持将局限于为参战
的美国海军力量提供后勤保障。美国航空母舰将停泊在台湾以东,也可能进入台湾海峡,但这要冒一定的风险。由于冲突的级
别很低,可能不会发生美国或日本舰艇或商船的损失。
这一设想的可能结果是达成外交和解,但台湾的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隐患,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不会出现实质性进展。
设想二(2004-2020)
背景:中国大陆要求其他国家的船舶在经过其安全检查之前不得停靠台湾港口,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接受中国大陆
的要求,只有日本和美国反对。
在2004-2020年间,中国大陆将具备在台湾以东海域长期使用潜艇进行封锁的能力,其空军和弹道导弹力量
(DF-15/M-9和DF-21)将能够给航行在台湾海峡、黄海和南中国海北部水域的敌对国家舰艇造成巨大威胁。美
国航母将只能在中国巡航导弹射程之外活动。
对策:美国和日本的反应将是保护进出台湾港口的本国商船并清理台湾港口附近的中国潜艇,反潜作战能力将和护航
能力同样关键,美国在这两方面能力的任何不足都将造成明显的后果。除了为参战的美国海军力量提供后勤保障外,日本海军
将被要求参加反潜作战和护航任务。美国海军将从其他舰队和战区调来猎雷舰艇和护航舰艇,支援第七舰队。
如果这种对抗长期拖延下去,从逻辑上讲,中国大陆将会对台湾海域进行布雷封锁,猎雷将成为台湾海军的重要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的猎雷舰艇将会驻泊台湾的基隆、高雄和花莲等港口,美国海军将在中国大陆的港口附近进行布雷
,但这将导致联合国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这种设想的可能结果是造成美国和日本舰艇的损失,就象1941年美国海军舰艇为穿越北大西洋的英国船舶提供护
航的结果一样。具体的护航战术取决于中国大陆宣布的其在台湾附近(特别是在台湾岛以东水域)的领海范围。一个合理的假
定是大陆宣布至少台湾岛以东200海里为其领海,并对进入该水域的船舶进行拦截和攻击。美国所能获得的结果取决于其保
卫航行在该水域内船舶的能力。如果美国届时有这种能力,那么时机将掌握在美国和日本手中,反之则处于极端不利境地。美
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赢得“北大西洋战役”所采取的战略和战术将在西太平洋再次得到使用。如同设想一中一样,对抗的
结果很可能是达成外交上的妥协,但台湾的安全将能得到保证。
设想三(1999-2004)
背景:中国大陆宣布对台湾实施空中和海上封锁,包括在台湾海域布雷。绝大部分国家接受了大陆对台湾的封锁现实
,并终止了与台湾的贸易往来,美国和日本除外。美国开始与台湾海军联合进行护航作战。日本为参战的美国海军提供后勤保
障,台湾为进出本岛的商用飞机提供空中掩护。如果美国在作战中使用其在日本的空军基地,中国将威胁对日本进行报复。
策略:美国的反应是让台湾空军独立承担空中掩护任务,但将补充台湾空军损失的飞机。美国航空母舰为进出台湾港
口和机场的美国、台湾和日本的舰艇及飞机提供空中掩护,此外,航母还将用于运送补充台湾空军的飞机。
如果封锁旷日持久,日本海军舰艇将为来往于日本和台湾之间的商船提供护航。在1999-2004年间,美国、
日本和台湾有能力打破中国大陆的空中和海上封锁。必要时,美国海军将调用其他舰队的舰艇来加强第七舰队的作战能力。
这种设想的可能结果是形成类似于朝鲜战争的停火结局,以双方不分胜负而告终。台湾仍将保持独立的态势,但台湾
经济将遭受巨大创伤。
设想四(2004-2020)
背景:中国大陆宣布对台湾实施空中和海上封锁,包括在台湾海域布雷。绝大部分国家,包括正式承认“中华民国”
的国家将接受这种封锁现实,并断绝与台湾的贸易往来,悬挂美国国旗的海运公司也禁止本公司船舶运输与台湾有关的物资。
美国发动护航战役,以确保台湾能及时补充损失的设备。护航力量由军事海运司令部拥有和租用的舰船组成,船员由自愿参加
的文职人员和商船的水手担任。由于中国大陆有能力发射远程巡航导弹打击舰艇,因此美国航母编队将远离台湾岛。如果中国
保证对日本国际贸易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的畅通,日本将与中国达成妥协。中国同意联合国对封锁实施监视。日本重申与美
国的共同安全条约,但将不介入任何不威胁日本国土的行动。冲突完全演变成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海战。美国商船和护航舰艇
不断损失,由于航母编队远离台湾本岛,对台湾空军损失的飞机进行补充已经非常困难。
这种设想的结果可能是美国接受中国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台湾成为中国一个高度自主的特别行政区,东亚国家
将不再把美国看作是在该地区影响巨大的国家。
设想五(1999-2004)
北京动用空军和海军力量发动对台湾的进攻。
在1999-2004年间,这种设想似乎不太现实,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的作战能力还没有达
到与美国直接对抗的程度,也就是说,中国还没有把握在与美国、日本和台湾进行的局部海战中获胜。
设想六(2004-2020)
北京动用空军和海军力量发动对台湾的进攻。
中国发出威胁,一旦美国介入,将报复日本、夏威夷群岛和关岛,中国将不会使用核武器。中国将会利用香港回归后
持续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进行舆论宣传,并保证台湾省回归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保持高度自由。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
总统安全顾问将使总统相信,动用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是不会取得胜利的,联合国劝说美国接受中国政府
提出的让台湾省高度自治的主张。接受这一主张将意味着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大国地位的结束。
文章原载《舰船知识》杂志2000年第四期,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