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搜索引擎 | 主题社区 | 都市生活 | 竞技风暴 | 财经纵横 | 科技时代 | 网上购物 | 网站地图

 
 
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海底蛟龙——潜艇

2000年3月13日 许华

  海底蛟龙

  潜 艇

  现代海上战场,是一个水面、水下和空中三位一体的系统;潜艇战与反潜战是现代海军作战的重要范畴。

  潜艇(Submarine),顾名思义是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作为海军的重要舰种之一,潜艇具有良好 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主要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袭击敌方海岸设施和陆上重要 目标,以及布雷、侦察、输送侦察分队登陆等。

  海底新生儿问世

  正如远古的人类渴望能插上双翅飞上九重兰天一样,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也是人类很早就想闯入的神秘王国。早在公 元前4世纪,波斯帝国就出现了最早的职业潜水者,专事从破损的沉船中打捞财宝。稍后,古希腊人就发明和使用了专门用于 海上作战的侦察活动。而在13世纪法国的一部《亚历山大历史》著作中,描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年) 乘坐玻璃圆筒进行的一次非真实性的水下冒险。

  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曾设计了一艘完全密封,可以潜到水下并能在水 下划行的船:采用木架外包防水皮革构成;下潜时用手钳收缩舷侧以缩小体积。但波恩并没能真正建造出他所设计的这种潜艇 。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雷布尔(Van Drebbel)在英国建成一艘采用铁框木架外包牛皮的潜艇 。艇内装有很多的羊皮囊,只要艇员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羊皮囊让海水流入,艇身便可下潜;一旦挤出羊皮囊内的海水,艇身就 可以上浮出水面。这种羊皮囊的作用原理,就像是鱼腹里的鳔泡。据说,当时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还亲自到艇上视察。但遗 憾的是,这种靠划动桨叶作驱动的潜艇并不具备起码的海上实战价值,被时人称为“隐蔽的鳗鱼” 。而这条能在5米深水下 作潜行的“鳗鱼” ,其意义就在于证明了人类进行水下航行的可能性。

  1775年,美国人戴维·布什内尔(David Bushnell)设计建成一艘单人驾驶的,以手摇螺旋桨为 驱动力的木壳潜艇“海龟”号。它像是浮在水中的一个尖端朝天的蛋,其沉浮也是通过排注海水来控制。艇底还装有一圈重锤 ,遇到危急的情况时可抛掉重锤迅速上浮。这种能在水下以3节航速潜航30分钟的小潜艇,在问世之初就奉命参加了美国独 立战争对英国海军的作战行动。在1776年仲夏的一个风平浪静之夜,陆军中士埃兹拉驾驶携带着150磅炸药筒的“海龟 ”号,悄悄潜驶到集泊于纽约外港的英国皇家海军载64门大炮的“鹰”号战列舰的底部,想用固定爆炸装置来袭击这艘英国 战列舰。但“海龟”号的行动未获成功,只是在返航途中用炸药筒袭击了尾随追击的英国巡逻艇。这是世界海战史上,人力驱 动潜艇袭击水面战舰的首次大胆尝试。

  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为潜艇的作战行动提供了舞台。在此期间,蒸汽动力潜艇得以问世,并创战绩。 1863年10月5日夜,南军潜艇“大卫”号在查理士港外用鱼雷击伤北军“克伦威尔”号铁甲舰,成为潜艇创伤敌舰的首 例行动。而潜艇击沉敌舰的首次记录则于1864年2月17日晚诞生了。这天夜晚时,南军“亨利”号潜艇潜入查理士港, 静无声息地逼近北军“休斯敦”号巡洋舰。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休斯敦”号舰底被潜艇外挂的水雷炸裂,庞大的巡洋舰很 快地沉入冰冷刺骨的海底;而“亨利”号也被巨大的爆炸冲击波震坏失控,被涌向“休斯敦”号的海水吸至舰底裂口处,潜艇 及其艇员与巡洋舰同归于尽。“亨利”号这艘长仅19.5米、形同雪茄的袖珍潜艇,竟然一举击沉排水量数千吨的巡洋舰, 各国的海军为之震惊。正是这个普通寒夜的这一声非同寻常的巨响,预示了海上作战将跨入一个崭新的领地;潜艇这个海军家 族的新生儿,也由此引起各国海军的真正关注。

  潜艇潜在的巨大作战能力,促使各海军大国加速对它的研制与技术改进。1864年,法国海军建成一艘长为146 英尺的“布朗格”号潜艇,动力装置采用80马力的空气压缩机,但舱内的空气是有限的。1886年,两名美国人建造出一 艘全部电动推进的“鹦鹉螺”号潜艇,其水面航速可达到8节。两年后,法国人也造出一艘采用电动机作推进动力的“鳗鱼” 号潜艇。

  1897年,美国籍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John P Hooland)在新泽西州造成一艘以汽油机为水面 航行驱动力、以蓄电池电动马达为水下航行驱动力的双推进动力系统潜艇。这一著名的“霍兰”号潜艇是现代潜艇的鼻祖,它 长5.84米,髋.05米,排水量70吨。45马力的汽油机能使潜艇以7节航速在水面航行1000海里,电动马达则能 使潜艇以5节航速潜驶50海里。该艇共油名艇员,装有1座鱼雷发射管,携3枚鱼雷,首尾各置1门机关炮。“霍兰”号的 成功,给霍兰带来一顶“现代潜艇之父”的桂冠。而另一个美国人莱克(Simon Lake)也是与霍兰同时代的一位赫 赫有名的潜艇设计大师,他不仅主持研究出世界上第一艘双层艇壳的潜艇,而且用潜艇自身的动力系统成功地完成了从诺夫克 至纽约的航行,开创了潜艇进行公海远航的首次记录。及至20世纪初,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终于造就出一代技术性能比较成 熟,并具备一定作战能力的潜艇,其排水量通常达数百吨,水面航速10节,水下航速6至8节,主要武器装备是舰炮、鱼雷 和水雷。

  一时间,世界海军列强的潜艇订购单,像雪片一样从海军部大楼飞向一座座造船厂。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海军 强国共拥有260多艘作战潜艇。一代海底蛟龙终于在海洋深处“安家落户” ,成为海上战场不可忽视的一支常备作战力量 。它们跃跃欲试,急切期待着大显身手的时机

  两次大战中的“狼群”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第一次给潜艇这一新生的海底蛟龙带来了大显身手的时机和广阔舞台。

  大战爆发之初,德国陆军和英国陆军在比利时境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地面作战。鉴于英国海军和商船队源源不断地从 英伦三岛向比利时运送大批增援部队和大量作战物资,德国统帅部责成其海军出动潜艇开赴英国沿海,对具有优势的英国水面 舰艇和庞大的商船运输队进行袭击。

  9月5日,德国潜艇“U—2”号首战告捷,在福斯湾外击沉了英国战列舰“开路者”号,一枚鱼雷将1250多名 英军官兵葬身鱼腹。半个月后,德国潜艇“U—9”号又创造了潜艇作战史上最早的一大奇迹。9月20日,3艘德国潜艇驶 抵多佛尔海峡北口的预定设伏区,其中的老式潜艇“U—9”号由于导航罗盘而偏离了预定设伏海域。但非常凑巧的是,有3 艘英国皇家海军的老式巡洋舰正自西北方向驶来。两天后,排水量均为12000万吨、各自配备有2门234mm主炮和1 2门152mm副炮及2具鱼雷发射管的巡洋舰“艾布科”号和“克列希”号列成相距2海里的一字横阵,以10节航速驶近 了“U—9”号潜伏的海域。当“艾布科”号驶入“U—9”号的鱼雷有效射程之后,潜艇立即对它实施了准确的鱼雷攻击。 被鱼雷击中的“艾布科”号误以为触中了水雷,赶忙发信号向邻舰求援。当两艘邻舰驶近时,“艾布科”号已从海面上消失了 。“U—9”号潜艇抓住战机扩大战果,很快又将这两艘巡洋舰也一同送入了海底世界。这次作战行动一共历时仅75分钟, “U—9”号潜艇以其大胆、果断和利索的攻击,一举击沉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共计达36000吨的3艘巡洋舰,使1600 余名官兵葬身海底。作为海战史上以少胜多、出其不意的全胜战例的创造者,“U—9”号潜艇以其勇猛的攻击行动及其辉煌 战绩,强劲地宣告了海上战场潜艇战时代的来临。

  尝到甜头的德国海军,随后在有关作战海域刮起了时停时起的“无限制潜艇战”飓风。环绕英伦三岛的大西洋战区和 地中海战区成为德国潜艇肆意出没的场所,疯狂的海底蛟龙用雪盆大口吞噬着大英帝国的舰船。仅1917年头8个月,它就 吞掉了总计近300万吨的英国商船,占同期驶往英国商船的四分之一,在整个大战期间则击沉6000余艘共计1300多 万吨的商船。德国潜艇的肆虐,使英国人几乎难以为继;其食品储备一度仅能维持6周时间,英国人面临战败的深渊。

  但是,被来自海底捷报冲昏了头脑的德国人竟然将潜艇驶到美国东海岸,极不明智地将一个新崛起的海上巨人拖下激 战的大海。由于德国人的愚蠢战略,而得以稍稍喘息的英国政府立即在海军参谋部设置了反潜局,不久就对往返于英国的商船 队采取极其严密的护航体制。英美两国海军的联合护航与反潜行动十分奏效,1917年至1918年期间,德国海军损失潜 艇多达132艘。精疲力竭的德国军队和民众终于无力招架这场四面为敌的浩大战争,不得不坐到战败席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的协定条款使德国海军的造舰规模受到限制,但在潜艇的建造上,德国却获准保持与英 国相等的数量。随着德国经济的复苏和希特勒纳粹势力执掌大权,在“要大炮不要黄油”的旗帜下,德国军队于1939年再 次发动了新的世界大战;其海军潜艇部队在此次大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又大出风头,成为凶恶的海上狼群。

  1939年9月初,英国向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对手德国宣战。为切断英国人赖以生存的海上交通运输线,德国 海军潜艇部队又悄悄杀奔大西洋航线。9月14日,德国潜艇“U—47”号成功潜入英国海军的斯卡帕弗洛基地,将排水量 近30000吨的英国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击沉。德国潜艇初战的成功,立即引起英国政府的警觉;并促使英国政府对商船 队实施严密的护航作战,使德国潜艇遭到有效的抑制。

  1940年秋,曾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担任过潜艇艇长的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针对英国海军的护航体制,创造性地提出 了著名的“狼群”(Wolf—pack)战术理论,即采用潜艇集群对护航运输船队实施攻击。这一海军潜艇作战史上最负 盛名的“狼群”战术,其具体内容为:若干艘潜艇编为一个战术群,在潜伏海域相对疏散进行搜索;任何一艘潜艇一旦发现敌 方护航运输船队,先不急于发起攻击,而是向陆基指挥部报告并实施跟踪潜航;陆基指挥部立即电令其他潜艇向跟踪艇靠拢, 然后一同对敌方护航运输船队实施联合攻击行动。

  这一年的10月初,由35艘运输船、2艘轻型巡洋舰和1艘护卫舰组成的英国“SC—7”护航船队从加拿大启航 驶向英国。17日,刚刚驶过西经21度线的船队被德国“U—48”号潜艇发现并跟踪;德海军陆基指挥部获得报告后,立 即电令其附近的6艘潜艇前往会合截击。次日夜幕降临后,会合的“狼群”纷纷探出海面,恶狠狠地扑向护航船队。结果,这 支船队中的20余艘运输船满载着军用物资沉入了海底。19日清晨,德国“U—48”号潜艇又发现了尾随“SC—7”船 队的英国“HX—79”护航船队正自西向东驶来。狼群再度合拢起来,乘着夜色又对这支由49艘运输船、2艘驱逐舰、4 艘护卫舰和其他6艘武装船只组成的船队实施猛烈的攻击,结果又有12艘运输船沉入海底。

  不久,德国海军当局将大显神通的“狼群”战术正式列入德国海军潜艇作战的标准战术。一时间,大批“狼群”神出 鬼没于大西洋海上战场乃至美国海岸,像幽灵一样在同盟国的一支支护航船队头上笼罩了一层层厚重的死亡阴影。在此次大战 期间,德国海军先后投入约1160艘潜艇,累计击沉总吨位达1400万吨的英美商船,对盟军的海上交通运输线构成致命 的威胁;连担任过海军大臣的英国首相邱吉尔也郑重宣称“战争中唯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

  1943年底以后,随着整个世界大战形势的变化和改观,英美两国得以抽调更多的海军航空兵力投入到大西洋战场 的反潜保交作战中去。在拥有空中优势的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盟军反潜兵力的有力打击下,德国海军潜艇部队遭受重大损失; 而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行动,则重创了德国海军潜艇作战部队赖以为强劲后援的潜艇制造工业。历时长达5年半之久的大西 洋海上交通运输线之战,终于以德国海军损失780艘潜艇的失败而告终。随即,同盟国取得了这场世界大战的彻底胜利,日 尔曼人的德意志之梦亦宣告破灭。

  新崛起的兰色战略力量

  1945年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固然充分显示了集海空优势于一体的航空母舰在海上战场上的巨大威力。但战后 高速发展的尖端科技又给潜艇插上了新的翅膀,使之再度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及至50年代的常规动力潜艇,由于所使用的推进动力分别是水面航行时的柴油主机和水下航行时的蓄电池电动马达 ,因此其续航力和一次潜航的距离都受到严格的限制;而且常规动力潜艇主要的攻击武器是鱼雷,这就极大地规定了潜艇对舰 攻击时的接敌距离不能太远。这一切,无疑都使常规动力潜艇的战斗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使潜艇部队在海上战争的全局中 至多只能充作战役力量,而往往更多的却是充当海上战场的战术力量。海上战争,呼唤和期待着出现一种续航力更大、潜航距 离更远、攻击力更强的潜艇。于是,核动力导弹潜艇在50年代便应运而生了。

  其实,早在1939年初就有一位拥有物理学博士头衔的海军军官,最早提出采用核能充当潜艇推进动力的大胆设想 ,他就是美国海军实验室的技术顾问罗斯·冈恩。他在这一年的夏天,向美国海军当局呈递了第一份关于研制核能动力潜艇的 报告,详细论析了这种新潜艇的巨大优势。但不巧的是,这时恰恰有两名犹太人物理学家从德国逃亡到美国,带来了希特勒纳 粹德国正在加紧研制原子弹的确切情报。这一消息立即引起美国物理学泰斗爱因斯坦教授的严重不安,他立即亲自提笔写信给 罗斯福总统,建议尽速着手研制原子弹。于是,研制原子弹的著名“曼哈顿工程”获得全优待遇;而冈恩博士的核动力潜艇研 制报告被暂且搁置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冈恩博士等人又积极游说,四处呼吁,使核动力潜艇研制报告重新引起美国最高当局的重视 。1946年初,美国海军精心挑选出5名优秀军官送往著名的橡树岭核物理研究中心学习核技术;其中有一位名叫里科弗( Hyman G Rickover)的海军上校,他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核潜艇权威。

  1954年1月21日,美国海军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USS Nsutilus ,编号 SSN—571)滑下船台。而在此两年之前的6月1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亲自率军政要员们参加了“鹦鹉螺”号的龙骨 铺设仪式,他曾激动地发表演讲,说:“太阳因为原子能的作用而发出光和热普照大地,鹦鹉螺号也将利用原子能的热力游于 海洋之中。······以往,我们有用于战争的原子弹;如今,我们将原子能用作和平建设的动力。······鹦鹉螺号 的出现,像一百二十年前人类第一艘蒸汽轮船出现一样,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暂新的核动力世纪。”

  新建成的“鹦鹉螺”号比旧式潜艇大得多,艇长97.5米,宽8.4米,吃水6.7米,水上蒲松龄3700吨, 水下排水量则达4040吨;配备6具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下潜深度为200米,潜航时最高航速达20节。次 年1月17日,已晋升为海军少将的里科弗亲自率领“鹦鹉螺”号进行了核动力推进的首次试航。5月,里科弗将军又率“鹦 鹉螺”号出海,以16节的航速从新伦敦沿美国东海岸潜航至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创造出历时84个小时航程为1300海里 的当时世界潜航最高纪录,被舆论界誉为“伟大的杰作” 。1958年夏,“鹦鹉螺”号又成功地完成了从美国西雅图至英 国波特兰港,并在途中从冰层下穿越北极的试航,时人誉之为“开创了征服广漠北极的新纪元” 。鉴于里科弗对核动力潜艇 事业的杰出贡献,美国国会将他晋升为海军中将,并颁发他金质奖章。1980年,“鹦鹉螺”号这一核动力潜艇家族的“始 祖”推出了美国海军现役,被送到华盛顿海军造船厂公开展览。

  美国海军“鹦鹉螺”号的成功,立即引起前苏联海军的严重不安和奋起直追。1959年,前苏联海军建成自行研制 的首艘核动力潜艇,一时间掀起了一个核动力潜艇的发展浪潮。与传统动力潜艇相比,核动力潜艇具有极大的优势,集中表现 在它采用放射性元素铀作燃料的反应堆动力装置,从而使推进功率增加5至10倍,潜航深度与航速均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 核燃料几年才需要更换一次,因此其水下的续航时间和距离几乎都不受动力方面的任何限制。有人作过一个有意思的计算:“ 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在最初两年多时间的试航中共计航行达62562海里,仅消耗掉几公斤的浓缩铀;而若常规动力潜艇 作同样的航行,则需要耗用约800万公斤燃油,它可装满一列217节长达3公里的油罐列车。

  1960年,美国海军又建成“乔治·华盛顿”号战略导弹潜艇(亦称战略潜艇),使潜艇具备了核攻击能力,从而 使海军的潜艇跃升为一支国家级的战略威慑力量。今天,凡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无一不建有战略导弹核动力潜艇部队,以此充 作各自的战略威慑王牌之一;这些国家也恰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在今天已发展到几乎令人无法置信的程度。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战略弹道导弹潜艇,首推前苏联 海军的“台风”级(水下排水量约29000吨)和美国海军的“俄亥俄”级(水下排水量约18700吨);而后者更具有 常人无法想象的强大无比、所向披靡的核攻击能力。“俄亥俄”级潜艇配备有24枚“三叉戟”导弹,每枚导弹长13.95 米,直径2.08米,重达57吨;这24枚导弹又各自内装有14个分弹头,每个分弹头可采用核装药(为15万吨TNT 当量),最大射程6000海里,也就是说,一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在理论上可以从极其隐蔽的大洋深处,突然对33 6(24X14)个敌方目标实施总威力高达5040万吨TNT当量的核攻击(当然,通常绝不可能采用全部的核装药)。 而1945年8月6日美国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下的第一枚实际使用的“小男孩”原子弹却仅有1.7万吨TNT当量,两者 相差竟高达2960倍之巨。难怪美国军方称,战略潜艇是美军“三位一体”作战兵力中最具有威慑力的,战争时即使其他战 略兵力被毁,但只要幸存一艘“俄亥俄”级战略潜艇,就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内摧毁对方336处重要战略目标。

  在冷战对抗时期超级大国的核战争战略理论中,战略潜艇部队始终是一张很特殊的王牌,它被看作是实施核报复行动 ,特别是确保实施“第二次打击”(The Second Strike)的必备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战略核潜艇所具 有的良好机动性和隐蔽性,巨大无比的攻击威力,也从客观上抑制了两大阵营在冷战对抗期间发生核战争;因为战略潜艇可靠 的报复打击能力,势将置发动核战争者同于死地。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们得出了核大战中没有胜利者的结论;这个结论也 就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反对核军备发展的思想基础。

  海底世界大阅兵

  在现今世界各国海军中,潜艇部队是一支十分重要的现役作战力量。今天的潜艇按动力的不同,被划分为常规动力潜 艇和核动力潜艇两大类。而核动力潜艇主要又被划分为两种:以鱼雷、反潜导弹和反舰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核动力攻击型潜 艇;以洲际弹道导弹(战略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战略核潜艇。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核潜艇 。

  常规动力潜艇

  在常规动力潜艇家族中,前苏联拥有最多的数量和级别。美国只是象征性地拥有若干艘。而一些军费、作战任务和海 域有限的西方发达国家则偏爱这种潜艇。

  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德国获得大量潜艇技术资料,在50年代最后几年就建造出300多艘潜艇,列 世界第一位。在战后,前苏联海军潜艇的发展走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斯大林时期:前苏联海军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 ,认为潜艇仍是海上战场的主要作战力量。此间设计建造出W(威士忌/Whiskey)级,Z(祖鲁/Zulu)级和F (狐步/Foxtrot)级潜艇,另建造了一批中小型潜艇。第二阶段是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海军认为“除去老式大型战 舰,建造小型导弹快艇和潜艇,以防止西方海军的两栖进攻” 。此间对W级潜艇进行了现代化改装,用导弹取代鱼雷,并着 手研制全新的常规动力导弹潜艇。60年代初,进入第三阶段:前苏联海军在建造最初一批核动力潜艇的同时,建成T(探戈 /Tango)级SS潜艇。80年代以后为第四阶段:前苏联海军在大力发展战略潜艇的同时,仍然建造了部分常规动力潜 艇,如K(基罗/Kilo)级潜艇最大潜深达到500米,创下常规动力潜艇潜深的世界纪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前苏联海军的常规动力潜艇已形成一支庞大的族系,它又分为常美国海军将核动力潜艇列为潜艇 发展的重点目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建造出19艘常规动力潜艇,其中包括巡航导弹潜艇、反潜潜艇、雷达哨戒潜艇 、多用途攻击潜艇和各种试验潜艇。在重点发展核动力潜艇的战略方针下,美国自60年代后就不再建造常规动力潜艇。然而 ,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却比较重视发展常规动力潜艇,因为它具有建造周期短、造价低廉、水下躁音小和便于浅水 海域活动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动力潜艇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改进:采用高强度钢材以增大下潜深度;装备各 种战术导弹以提高反舰能力和点防空能力;改进动力装置以加大续航力等。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常 规动力潜艇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活跃在大洋深处。

  核动力潜艇

  在今天各大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兵力编制表上,共列有370多艘核动力潜艇的名字;它们通常可被分为两大类:攻击 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即战略潜艇)。

  核动力攻击潜艇在核动力潜艇家族中首先诞生,且级别和数量也最多;它使用的攻击武器是鱼雷和战术导弹,主要用 于探测攻击敌方航空母舰战斗群、水面舰船编队及潜艇,为己方航空母舰战斗群、水面舰船编队和战略潜艇扫清航道和护航等 。

  前苏联海军早在50年代中期就开始大力发展核动力攻击潜艇,至今已发展了四代。第一代为N(十一月/Nove mber)级,1958年开始服役;第二代为V(胜利/Victor)级,共分为V-1、V-2、V-3三个型号,1 966年建成首艘;第三代是A(阿尔法/Alfa)级,1976年开始服役,这是世界上航速最快、潜深最大的一级潜艇 ,其水下航速最高为42节,最大潜深能达到惊人的900至1200米;第四代是S(鲭鱼/Sierra)级、M(麦克 /Mike)级和AK(鲨鱼/Akula)级。除此之外,前苏联海军还专门划分出并发展了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最著名 的有世界最大一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奥斯卡(Oscar)级,水下排水量达16000吨,装备24枚射程为2200海 里的SS-N-24反舰巡航导弹和6具鱼雷发射管。

  核动力攻击潜艇最早诞生于美国,它就是1954年建成的“鹦鹉螺”号,至今共发展了六代。第一代是1959年 服役的“鳐鱼”级;第二代是美国海军首次批量建造的“鱼工 鱼”级,1958年服役;第三代是1961年服役的“大 鱼参 鱼”级,首次采用泪滴型艇体和指挥台两侧的水平舵;第四代为1968年服役的“一角鲸”级和1975年服役的“ 鲟鱼”级;第五代为1976年服役的“洛杉矶”级,其武器配备在美国海军核动力攻击潜艇中首屈一指;第六代是新服役的 “海狼”级,它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核潜艇” 。

  英国海军自1963年开始发展核动力潜艇,至今已发展有四代:第一代“无畏”级;第二代“勇敢”级;第三代“ 快速”级;第四代“特拉法尔加”级。法国海军起步稍晚,拥有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红宝石”级。

  另外一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就是中国。1958年6月,中国第一座实验型核反应堆开始运转,随即开始在苏联 专家的帮助下研制核潜艇。但不久后,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毛泽东发誓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长征一号”于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的生日)顺利下水,1974年8月1日正式服役。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在型级各异的核动力攻击潜艇中,英国海军第二代“勇敢”级的“征服者”号值得大书一笔,因为它是世界海军作战 史上核动力潜艇首次击沉敌方水面战舰的战例首创者。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装备有先进的雷达和声纳等电子设备 、并携载25TPX“虎鱼”鱼雷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征服者”号加入了英国海军特遣舰队。5月1日,“征服者”号的雷达 发现位于南纬55度24分、西经61度32分处的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潜艇立即下潜至潜望镜深度, 以10节航速悄悄扑向巡洋舰所在的海域。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满载排水量13645吨,原是美国建造并服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大战结束后,阿根廷海军购入此舰并进行改装。在马岛战争时,该舰配备有2座四联装“海猫”舰对空导弹,2架直升机以及 近8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是阿根廷海军的第二主力战舰(第一主力战舰是“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5月2日午后,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朝阿根廷大陆方向返航,全舰官兵对降临身旁的灭顶之灾毫无察觉。16时后,“征服者”号发射的两 枚“虎鱼”鱼雷,各拖着一根具有中性浮力的细软导线,分别击中巡洋舰的左舷和舰艏,立即造成重大爆炸。17时40分, 庞索舰长率全舰千余名官兵高唱阿根廷国歌,在寒冷的海风中被迫弃舰;稍倾,万吨巡洋舰高大的身影永远消失在汹涌的波涛 之中······。

  当然,在核动力潜艇家族中,威力无比的巨人首推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即战略潜艇。前苏联海军最早发展战略潜艇, 至今共有四代:第一代是1962年服役的H(旅馆/Hotel)级;第二代是1968年服役的Y(洋基/Yankee )级;第三代是1971年开工建造的D(三角洲/Delta)级;第四代是1982年服役的“台风”级,创世界潜艇吨 位之纪录。

  美国海军从1957年开始建造战略潜艇,到目前为止也发展了四代:第一代是1961年服役的“乔治·华盛顿” 级;第二代是1963年服役的“艾坦·艾伦”级;第三代是1967年服役的“俄亥俄”级,创装弹量的世界纪录。

  英国海军拥有两代战略潜艇:第一代是1967年服役的“果敢”级;第二代是1993年服役的“前卫”级。法国 海军有三代:第一代是1971年服役的“可畏”级;第二代是1986年服役的“不屈”级;第三代是1994年服役的“ 胜利”级。

  结 语

  从1620年荷兰人德雷布尔建成第一艘潜艇算起,海军舰船的这个海底家族已走过370多个春秋。在这段不算短 暂的历史时期里,形形色色的潜艇不断更新换代,并在战云密布的海上战场,将无数艘身躯庞大的水面舰船击沉至冰冷可怖的 海底世界。

  如果说,海上战场出没无常的常规动力潜艇是以“海上狼群”为比喻;那么,现代化的战略核潜艇则无异于是一条能 将整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的“海底蛟龙” 。

  的确,战略潜艇以其巨大无比的毁灭性攻击力和水下长期隐蔽活动的优势,而跃升为海军作战舰艇大家庭中举足轻重 的一位巨人。在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战略潜艇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一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 而在核武库居世界首位的美国,其海军战略核潜艇的核弹头数量在国家核武库中的比重已高达50%以上。现在,战略潜艇已 成为国家级的重要战略王牌之一,它在和平时期的重要行动和战争中的一切作战行动,都接受国家最高统帅的直接指挥。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战略核潜艇必将继续扮演重要的兰色战略角色。根据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海上作 战的需要,我们不难对战略核潜艇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下面的预测:改进惯性导航系统,提高定位精度;降低水下辐射噪音,强 化反探测能力;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建造艇体,增大下潜深度;进一步改善艇体线型,采用新型外层材料以提高航速;改进武 器系统和环境条件,增强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开发采用激光对潜通信系统,以确保国家最高统帅在必要时对战略核潜艇实施 的亲自指挥。

  据有关军事专家预测,到21世纪时,标准的战略导弹潜艇可载24枚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内携14至17个 核弹头;而每个弹头的威力将从目前的10至25万吨TNT当量增大到47.5万吨TNT当量。这类射程在6000海里 以上的核弹头,其最大射程的圆周误差率将控制在200米之内。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一条“海底蛟龙”一旦发怒,后果将 是不堪设想的。

  但愿战略潜艇永远充当人类制止核大战的一张可靠的和平盾牌。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读新浪新闻 得手机大奖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抗击八国联军百年祭
马明宇登陆意甲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千年奥运 精彩珍藏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