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寄语 中国军事 军事图片 武器纵横 国际风云 周边军情 战略视角 各国军力
   




海上战斗堡垒——巡洋舰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3月13日  许华


美国“弗吉尼亚”级导弹巡洋舰

  在海军作战舰艇大家族中,有一个历史悠久的重要舰种,它曾在过去长期的海上军事及战争史上谱就一曲曲震撼人心 的雄浑乐章;并将在今天和未来的世纪里,继续在蔚蓝色的海洋舞台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就是被誉为“海上战斗堡垒” 的巡洋舰。

  巡洋舰(Cruiser),是海军战斗舰艇的主要舰种之一,具有多种作战能力,主要承担远洋作战使命。作为一 个大型水面战斗舰种,巡洋舰可用于掩护航空母舰编队和其它舰船编队,保卫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攻击敌方舰船、 基地、港口和岸上目标,在登陆作战中进行火力支援,充当海上编队指挥舰等。

  从风帆战船到蒸汽动力舰

  海军舰船的发展,取决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造船业的水平。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低下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决定了古代各国海军一直都使用木质风帆战船。而现代海军巡洋舰的 鼻祖,就是快速帆船。自14世纪中期开始,海军风帆战船在两舷逐渐配置火炮;到17世纪时,舷方向的舰炮对射战术,已 发展成为海军舰队在海战中的主要战法。18世纪时,海军舰队的舷炮战术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比较稳定而著名的“战列线战术 ” ;这时,舰队中那些吨位大和火炮多的战船直接承担战列线战术的战斗任务,是为战列舰。而具有高航速,但吨位和火炮 门数均逊一筹的帆船则主要承担巡逻、警戒、侦察和护卫等任务的,就是快速帆船。

  通常,快速帆船配备40至50门火炮,单层或两层甲板,建有3根高达的桅杆用以获得较大的帆力,因此在当时被 人们称为“三桅炮船” 。

  在没有雷达和无线电的时代,各国海军的战列舰编队只能依靠视距有限的望远镜在海上侦察敌情。为弥补这一缺憾, 快速帆船承担起外出巡逻侦察的任务;一旦发现敌情,可以快速驶回本舰队报告。英国著名的海军统帅纳尔逊,曾将快速帆船 比喻为“舰队的眼睛” 。正是由于快速帆船在海军舰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地位,英国皇家海军在大力发展战列舰的年代 ,也没有忽视快速帆船的建造。在1812年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的舰船花名册上,战列舰有124艘,快速帆船有112艘。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依据舰炮不同的数量,将其全部的战舰分成六个等级:第一级90门炮以上;第二级80至90门炮;第 三级50至80门炮;第四级38至50门炮;第五级18至38门炮;第六级18门炮以下。前三个级别是战列舰;第四级 是快速帆船;最后两个级别是小型护卫舰和护航舰。在这一时期,典型的快速帆船有英国的“马其顿”号,排水量1325吨 ,舰长158英尺,配炮38门,舰员共300名。

  18世纪末,美国的海上贸易受到英法等国的制裁;美国商船也常常受到北非沿海国家海盗的劫掠。为此,年轻的美 国海军大举建造快速帆船。在19世纪初期,美国海军的快速帆船队在辽阔的海洋上四处征战,取得一系列的辉煌战绩。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19世纪初,蒸汽机技术和金属冶炼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得造船工业有了较大的发 展,从而促成海军及其舰船开始发生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变化。

  1814年,美国著名船舶工程专家罗伯特·富尔顿向世界奉献出他的杰作——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炮舰“迪莫洛 戈斯”号。这艘在后来被世人称为“富尔顿一世”号的蒸汽动力舰,也是快速帆船发展的进一步延伸,它有一个长达50米的 双壳船体,明轮推进器很明显地安装在船体中部两舷。该舰排水量为2475吨,配置30门32磅火炮,舰舷最厚处达5英 尺。在它下水试航的那一天,美国纽约港内彩旗飘扬,万人空巷,人们都争相一睹这个没有风帆的“水上怪物” ,究竟是怎 样以5.5节的航速在海上行驶的。不幸的是,由于美国政府当时缺乏足够的资金,“迪莫洛戈斯”号始终没能彻底建造完工 ,到1829年大爆炸和被大火烧毁之前,它一直是静静地卧泊在纽约港的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的码头上。

  尽管“迪莫洛戈斯”号并没能在海上战场建功立业,但它的问世,毕竟是在世界海军造舰史上开创了舰船动力蒸汽化 的一代先河,明确昭示着海军新时代的到来。在古老的风帆战船时代,海军舰队指挥官在海战中采取的战术行动,受到风向和 海潮的严重制约。当舰船实现了动力的蒸汽化之后,舰队指挥官就可以在海战过程中摆脱对风向和海潮严重依赖,能够根据交 战双方各自舰船的全面情况,去选择相应的战术和得体的战斗队形,而不必过分考虑风向和海潮对舰队的行动会产生何种影响 。并且,舰船动力的蒸汽化,还可以保证海军舰队在时间范围内的航行不再依赖于贸易风和季风等,从而使海军舰队在更高级 的战略使用层面上,获得了比较可靠的保障条件。

  但是,早期的蒸汽动力舰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除了它们的航行范围受制于海岸基地的燃料补给保障条件之外,其致命 的弱点,则在于这些早期蒸汽动力舰使用的是明轮推进器。通常置于舰体中部两舷的明轮推进器,有二分之一以上的部位是位 于水险之上的,这样就极容易被敌方炮火击毁;另外,当明轮推进器作旋转推进时,其水线以上的部分实际上是在做无用功( 即无推进效率的空转),这就抑制了舰船蒸汽动力的推进效率。明轮推进器上述两大弱点,无疑使得早期的蒸汽动力战舰难以 在各国海军获得普遍而迅速的推广使用。显然,舰船动力的蒸汽化是前景广阔,势在必行;但舰船的推进方式必须获得彻底的 改进。这两点,成为当时各国船舶工程界的普遍共识。

  1836年,瑞士的天才人物约翰·埃里克森发明了螺旋桨,并获得专利权。他满怀希望地踏上拥有强大海军舰队的 英伦三岛;但保守的英国海军部并没有对他的这项发明专利表示出多大的兴趣。然而,大西洋彼岸精明的美国海军舰船工程专 家罗伯特·斯托克顿立即热情邀请埃里克森携带他的螺旋桨发明专利,到美国海军的造船厂去大展鸿图。为了尽快建造出采用 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动力战舰,斯托克顿甚至谢绝出任令全体海军军官羡慕不已的海军部长职务。皇天不负苦心人,埃里克森 的才智和斯托克顿的决心终于得到了令人欣慰的回报。1843年,世界上第一艘正式采用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动力战舰“普 林斯顿”号在年轻的美国朝气蓬勃地滑下了船台。

  “普林斯顿”号由于采用了螺旋桨推进器,它屏弃了明轮推进器的两大致命弱点。蒸汽机和螺旋桨推进器全部被置于 战舰的水线之下,不易受到地方炮火的轰击;而且螺旋桨在作旋转推进时,每一扇桨叶在任何一个角度上,始终都是在做着有 用的推进功,因此大大提高了蒸汽动力的推进效率。“普林斯顿”号的成功,使埃里克森赢得了世界级的盛誉,他被后人称为 “海军史上最伟大的设计家” 。用垂史册的螺旋桨发明专利,后来得到令埃里克森这为发明家本人也无法想像的普遍推广应 用。在今天,飞机、轮船、水力发电机组、农用灌溉机械,直至普通家庭使用的电风扇、抽油烟机等,无不处处闪现着这位大 师对流体动力学的睿智与巨大贡献。

  螺旋桨推进器的优势是明显的,各国海军争先恐后地将它安装在自己的军舰上。1849年,法国建造出采用螺旋桨 推进器的蒸汽动力舰“拿破仑”号。该舰排水量5000吨,设有92门火炮,蒸汽机推进功率达960马力,能使这个庞然 大物以令时人瞠目结舌的14节航速行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时间,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蒸汽机和螺旋桨推进器应用到更 大吨位的军舰上。快速帆船逐渐演变成为蒸汽动力螺旋桨推进的快速炮舰。

  在舰船动力与推进系统发生彻底变革的过程中,舰船建造工程中另外两个重要项目也在矛盾与对抗的状态中得到不断 的发展。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中的锡诺普海战,以海上战场客观而无情的实践,正式宣告木质风帆战船的时代已一去不复 返了。在这场海战中,纳希莫夫将军指挥的俄国黑海舰队采取巧妙而坚决的行动,用新装备的爆破炮弹猛轰土尔其舰队,一举 歼灭土尔其舰队16艘军舰中的15艘。而在这场战争后期的海上战场,英法两国先进的海军舰队充分展示出蒸汽动力舰的机 动性能优势,将风帆动力舰赶出了海战的历史舞台。1856年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世界近代海军装备发展史上的第一 个里程碑,就在于它不仅正式确立了蒸汽动力舰在海军舰队和海上战场的重要统治地位;而且由爆破炮弹对木质战船的毁灭性 攻击战果,导致了军舰朝着装甲化方向发展。

  1861至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则首次将装甲舰投入了海上实战,以至出现了交战双方互射的炮弹都不能击 穿对方军舰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炮弹与装甲之间的一场“竞赛” 。而以拥有悠久海军历史著称的英国,在克里米亚战 争结束后的第四个年头,就造出了第一艘装甲舰并迅速加以推广。据1864年6月25日的英国《海陆军报》披露,在当时 英国海军编入现役作战序列的军舰中,已有半数以上的军舰实现了舰体防护的装甲化。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还发生了世界海战 史上第一次装甲巡洋舰之战。

  在风帆战船时代的快速帆船向蒸汽动力装甲巡洋舰发展的同时,海军的舰炮也获得重大改进:线膛炮取代了旧式滑膛 炮,它射程远且命中精度高;装甲防护的中央旋转炮塔取代了千百年来单一舷侧炮的同志地位,这样不仅使炮位得到良好的防 护,而且由大的口径增强了炮火的威力,更为重要的是使舰炮火力形成了一定角度的设计扇面,从而使舰炮的对舰攻击能力得 到成倍的提高。

  1877年,英国海军建造出“鸢尾草”号和“水星”号等第一批全部钢制的巡洋舰。1884年8月下旬,在中国 福建闽江下游的马尾水域,中法两国的海军舰队进行了一场有众多小型巡洋舰参加的著名海战。在这一期间,世界头号海军强 国英国在各大洋中共有8支分舰队,其中大部分是巡洋舰,共计达115艘,排水量从700至6000吨不等。巡洋舰俨然 成为兰色疆场的重要角色。

  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

  1894年,在亚洲东部爆发了一场非常著名的战争,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是年9月17日午后,在中国黄海北部 大鹿岛西南海域,中日两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即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海上战略决战——黄海大海战。在这场以巡 洋舰数量居多的海上激战中,巡洋舰显示出航速与机动的优势,令世人瞩目。

  20世纪初,英、德、法、俄等海军强国都组建了规模庞大的装甲战列舰队,用于遂行海上战略决战任务;而用于执 行海上巡护任务的巡洋舰也得到较大发展,成为各海军大国不可或缺的一大舰种。在辽阔无际的大洋上,战列舰的旁边常常浮 动着巡洋舰的身影,二者成为海上战场亲密无间的伙伴。

  1904年,远东地区爆发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的两支庞大舰队于1905年5月在对马海峡进行了更加残酷的海 上大绞杀。日本舰队中有铁甲巡洋舰8艘、巡洋舰12艘;俄国舰队则拥有铁甲巡洋舰1艘、巡洋舰7艘、辅助巡洋舰5艘。 这一次,日本舰队是以逸待劳,向长途跋涉近18000海里的俄国舰队实施截击。大口径舰炮在对马海峡上空怒吼了一个昼 夜,俄军舰队几乎全军覆灭,其38艘作战舰只中有21艘被击沉,9艘被俘,损失总吨位高达20万吨之巨;而日本舰队仅 仅损失3艘鱼雷艇共300吨之微。值得一提的是,俄国舰队里有3艘巡洋舰在对马海峡突出日本舰队的重围,南下航驶到菲 律宾,被当地政府扣留到日俄战争结束;而其中有一艘巡洋舰后来在1917年11月(俄历十月)的涅瓦河上打响了震惊世 界的一炮,这艘巡洋舰就是至今还停泊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上大名鼎鼎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1904年,英国海军在大举建造“无畏”级战列舰的同时,也着手研究建造“无畏”级快速装甲巡洋舰的方案。1 908年,英国建成第一批战列巡洋舰“常胜”级。“常胜”级排水量17300吨,航速26.5节,配备8门356mm 火炮和16门102mm火炮。1911年英国海军专门组建了巡洋舰委员会,并立即推出了“林仙”级巡洋舰。该级舰采用 烧重油的蒸汽轮机以取代燃煤,使航速由25节提高到30节,装备102mm舰炮和152mm舰炮,还进行了搭载飞机的 试验。此后,英国海军相继建成“板烟”级和“加罗林”巡洋舰,在技术上的改进主要有:装备190mm舰炮;安装倾斜装 甲,水线下设有防鱼雷设备;在推进装置上安装减速齿轮,改进汽缸的配置,将三根烟囱减为两根;把传统的水线下鱼雷发射 管改装到水线之上。这一系列的技术改进,使巡洋舰吨位增大,火力加强,航速提高。与此同时,英国海军还建造了一系列轻 巡洋舰,如“奥罗拉”级、“霍金斯”级、“光荣”级等。

  在这一时期,各海军强国都致力于巡洋舰的研制工程。德国巡洋舰注重舰体强度,采用纵骨架式舰体结构,改进了水 线下的舰体形状。以“冯德坦恩”型为代表的德国战列巡洋舰,具备坚固的舰体强度和穿透力极强的舰炮火力。日本海军建造 出两艘3500吨级的“天龙”型轻巡洋舰,首次采用减速蒸汽轮机,航速高达33节;不久又建造了14艘5000吨级巡 洋舰,采用高张力钢甲防护层,可搭载轻型侦察飞机。美国海军建造的巡洋舰航速较高,大口径主炮成射线状布设在前后甲板 ,可搭载弹射起飞的侦察机。

  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建造的巡洋舰,其显著的共同特点为吨位大、航速快、舰炮口径大。由于采用了无线电 通信新技术,单舰与舰队和大本营之间的联络更加迅捷便利,进一步增强了协同作战能力。但大型巡洋舰采用以减轻装甲换取 航速的建造原则,则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战场,被以大舰巨炮而著称的战列舰所主宰;但作为战列舰行影不离的战斗伙伴,巡洋舰也四 处巡击,拼杀海疆。巡洋舰在战火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普遍采用燃油取代了燃煤,航速都达到30节之高。例如大战前英国海 军建有3500吨级的“奥罗拉”级轻巡洋舰,航速29节;在大战中的1917年便建成改进的D型,吨位增至4760吨 ,航速不变,在舰体中心线上配置6门150mm主炮,前、后设计为重垒式,并装备12具鱼雷发射管。大战结束后,又立 即该舰成为E型,排水量增加到9800吨,航速提高到33节。像“奥罗拉”级E型这样的巡洋舰,已能在海上战区压制敌 方驱逐舰,并对己方海上兵力实施引导和支援。在大战中,一些重型巡洋舰因装甲防护力较差而付出沉重代价,如在1914 年9月22日,英国海军三艘120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艾布科”号、“胡格”号和“克列希”号,竟然被德国海军“U —9”号潜艇用鱼雷全部击沉。三艘巡洋巨舰在几小时内被一艘区区潜艇击沉,为世界海军作战史所罕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遏制日趋激化的海军军备竞赛,英、美、日、法、意五大海军强国于1922年在美国首 都华盛顿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著名的“华盛顿海军协定” 。这一为期十年的条约对各国建造战列舰的数目作出了 专门的限制,并对战列舰的吨位和武器装备作了严格的界定。该条约对巡洋舰是略有限制:规定巡洋舰的最大排水量是100 00吨,主炮口径要小于战列舰,但允许航速超过战列舰。

  于是,各海军强国转而大力发展巡洋舰,纷纷建造装有8英寸(152mm)口径主炮的轻型巡洋舰。巡洋舰的建造 竞赛愈演愈烈,因此导致上述五国于1930年在英国首都伦敦签订一份将“华盛顿海军协定”有效期延长5年的协议;并对 巡洋舰的建造数目作出明确的限制。在条约的有效期内,各国建造的重型巡洋舰排水量在万吨左右,配备8英寸口径主炮,被 称为“条约型巡洋舰” ;例如英国的“奥罗拉”级E型、美国的“奥马哈”级、日本的“妙高”级、“高雄”级和“古鹰” 级等,均属于此类。而在大战中战败的德国也建造了3艘称为袖珍战列舰的装甲巡洋舰。

  条约有效期终止后,各国海军立即开始建造更大吨位的巡洋舰,如美国海军建造出14700吨的“克利夫兰”号轻 巡洋舰和30000吨的“阿拉斯加”级重巡洋舰。由于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装备,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在 性能和技术方面的差异已不复存在。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海军建造出一大批巡洋舰。这一时期巡洋舰的主要特点及其技术性能改进要素有:1.加 强装甲防护: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减弱装甲换取航速所造成严重损失的教训,采用倾斜式舷侧装甲防护;以高效的嵌接接 缝法加强舰体纵向强度;采用防鱼雷隔舱以提高舰体水下部位的防护能力。2.提高航速:普遍采用高张力钢和轻金属以减轻 舰体重量而不失强度;用电焊取代铆钉以改善建造工艺;使用高温高压的蒸汽轮机和柴油机,采用细长式舰身设计;意大利海 军建造出航速高达40节的轻巡洋舰,创造出巡洋舰航速的世界纪录;一般巡洋舰的航速也在30节以上。3.加强防空和反 潜作战能力:新研制出的雷达被应用到巡洋舰上,可及时侦知敌方飞机或舰艇;采用火炮指挥仪和小口径多管自动炮,可快速 、灵活、准确地实施对空射击;采用声纳设备以迅捷准确捕捉敌方潜艇;装备高性能的深水炸弹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夕,各海军强国建造的巡洋舰都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规格: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和辅助巡洋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海军和法西斯轴心国的海军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以及地中海等海上战区进行了激烈的 角逐。在这次大战中,往昔战列巨舰的海上霸主地位已不复存在,取代战列巨舰超大口径舰炮威力的是来自航空母舰的强大舰 载机群;而巡洋舰则多半是随着航空母舰战斗群一同行动,有时则在海陆两栖的联合攻击行动中提供游动的火力支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实践已充分表明:若不立即着手进行适应海上作战新要求的装备大变革,巡洋舰也将面临与战 列舰一同被淘汰的命运。那么,巡洋舰甘心被黜出海上战场的兰色大舞台吗?

  新生命的延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战列舰的全面衰落,一些国家计划中建造的巡洋舰停止了工程,大批巡洋舰开始退出海 军现役。例如,美国海军仅留存20艘重巡洋舰,其余20艘重巡洋舰和40艘轻巡洋舰全被转入海军预备役。巡洋舰家族亦 日益显现出萎靡不振的低落景象。

  然而时隔不久,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之间冷战的兴起,全球又出现新一轮军备竞赛 ,巡洋舰也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自50年代起,美国和前苏联成为大举发展巡洋舰的主要国家;英、法等国则转而以发展驱逐 舰和轻型航空母舰来取代巡洋舰。

  在美国奉行的核威慑战略中,海军的航空母舰及其用于投掷核武器的舰载机成为主要的工具。要使舰载机能大幅度深 入敌方的国土纵深地带,航空母舰就必须接近敌方海岸,因此极易受到敌方陆基航空兵力的打击。这样一来,航空母舰的安全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巡洋舰能否为航空母舰提供足够的对空防御。而当时新研制成的防空导弹系统,其庞大的体积和重量,只 有巡洋舰才能装载得下。于是,在50年代初,美国海军建造了一种改装而成的专业化的防空导弹巡洋舰,如1953年,美 国海军在重巡洋舰“巴尔的摩”号上装设了“天狮星—1”导弹发射装置,率先使巡洋舰装备步入导弹化的门槛。三年后,又 有两艘“波士顿”级巡洋舰装备了导弹系统。1959年,美国海军又在两艘巡洋舰上装备了对空导弹和反潜火箭系统,使巡 洋舰具备了对付空中飞机和水下潜艇的有效手段。

  但在最初的20年里,尽管装设有对空和反潜武器系统,而巡洋舰对岸对舰的攻击能力却未获提高。1977年,开 始采用新式的“鱼叉”反舰导弹,巡洋舰的反舰作战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飞跃;1983年,“战斧”巡航导弹开始在美国海 军服役,则进一步增强了巡洋舰对舰对岸的全面作战能力。今天,一艘现代化的导弹巡洋舰,已具备对空、对舰、对岸和反潜 的全方位立体式打击能力。

  在积极发展导弹武器系统的同时,为协调与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远洋协同作战,美国海军还致力于巡洋舰推进动力的核 能化工程;并将舰艇推进动力核能化的实际应用首先付诸巡洋舰家族。

  1957年底,美国海军开工建造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它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艘全新设计的新式巡洋 舰,而且是世界海军发展史上第一艘核动力水面战斗舰只。1961年建成的“长滩”号巡洋舰,排水量为17000顿,在 不更换核燃料的情况下,可以30节航速获得10万海里的续航力;以20节航速则可获得35万海里之遥的续航力。不久, 美国海军将“长滩”号与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勇往”号和第一艘核动力驱逐舰“班布里奇”号,编组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第 一支破天荒的核动力特遣舰队,进行了无补给的环球航行。

  前苏联海军发展巡洋舰的情况与美国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里,前苏联海军没有 建造航空母舰。因此,前苏联海军发展了一种专门用于攻击美国航空母舰的反舰导弹巡洋舰。例如1963年服役的“肯达” 级导弹巡洋舰,满载排水量5600吨,航速36节;主要配备有1座双联装SA-N-1对空导弹发射架(备弹24枚)和 2座四联装SS-N-3B反舰导弹发射架(备弹16枚,可装核弹头)。“肯达”级导弹巡洋舰具有突出的对舰攻击能力, 标志着前苏联海军迈出了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洋的第一步。四年后,在“肯达”级基础上改进设计建造的“克列斯塔”级A型导 弹巡洋舰在前苏联海军服役,满载排水量为7600吨,增强了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不久,又建成了改进的B型。为了履行 远洋使命,前苏联海军在70年代末建成了大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基洛夫”号。该级舰满载排水量达25000吨,是世界 上最大的导弹巡洋舰。“基洛夫”级舰是目前世界上武器最强大的水面战斗舰艇,配备有导弹系统,反潜系统和舰炮系统,并 配载有3架舰载直升机;值得一提的是,它首次装备了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基洛夫”号导弹巡洋舰现已根据俄罗斯总统 叶利钦的命令,更名为“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

  巡洋舰新生命的延续,不仅在于其武器装备导弹化和推进动力核能化,还在于其配备使用了大量先进精确的电子设备 。如前苏联海军80年代服役的“光荣”级导弹巡洋舰装备的电子设备有:“顶对”(“顶帆”+“大网” )三维远程预警 雷达;“顶舵”三维远程预警雷达;“圆顶” 、“气枪群”导弹射控雷达;“鸢声” 、“歪椴树”炮瞄雷达;“棕榈叶” 导航雷达;“高杆B”识别雷达;“边球” 、“酒桶” 、“钟”系列电子反反制雷达;1部舰底低频声纳和1部拖曳式中 频声纳。

  1983年开始服役的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被世人誉为“当代最先进的巡洋舰” ,“具有划时代的战 斗力和生命力” ;因为该级巡洋舰首次装备了世界最先进的“宙斯盾”电子作战系统,在美国海军巡洋舰家族中具有最全面 的攻防作战能力。

  满载排水量为9600吨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其“宙斯盾”电子作战系统由六大部分组合而成:相位阵 列雷达;指挥决定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导弹射控系统;导弹发射系统;战备检查系统。“宙斯盾”的反映时间极短,具有搜 索、追踪和导引等诸多功能,可以同时追踪处理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近百个敌情目标,其先进的综合性功能是目前其它任何 一种作战指挥系统所无法媲美的。除了“宙斯盾”系统之外,“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还配备有远程对空警戒雷达、舰艏声纳 、拖曳式声纳各一部,另有一套全自动电子战系统,可使用快速的诱饵发射器。

  今天,除美国和俄罗斯海军拥有巡洋舰之外,意大利、智利和秘鲁三国的海军还有极少量的巡洋舰在服役。其中智利 海军仅有一艘1938年建成的美制轻巡洋舰“奥希金斯”号,未配备导弹是世界上舰龄最长的巡洋舰;秘鲁海军的“格劳海 军上将”号是1944年下水的荷制巡洋舰,系目前世界上舰龄最长的导弹巡洋舰。

  1991年初爆发了海湾战争。在代号为“沙漠风暴”的作战行动中,美国海军仅“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就有 10艘之多参加了战斗;这些巡洋舰用“战斧”巡航导弹实施了对岸攻击,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多处重要军事目标。

  在今天的兰色大洋上,在任何一个正规的航空母舰编队里,导弹巡洋舰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拥有对空、对舰、 对岸和反潜全方位立体作战能力的导弹巡洋舰,堪称为“海上战斗的堡垒” ;与航空母舰和战略潜艇一样,导弹巡洋舰也是 强大海军实力的重要象征之一。

  新世纪的眺望

  90年代初,曾经数个世纪威震海疆的一代海上霸主战列舰,已被海军装备发展的历史潮流无情淘汰。那么,与战列 舰并肩在海上战斗了几个世纪的巡洋舰,在即将来临的新世纪里将会作怎样的进一步发展呢?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巡洋舰家族发展演变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各海军国家对于巡洋舰的发展,有着三种明 显不同的观点。

  美国海军为其全球军事战略服务,是以十几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作为其海上作战力量的基本构成单位。因此,美国海军 坚持巡洋舰以承担护卫、巡逻、警戒任务为主的原则,重点发展为航空母舰护航的防空型巡洋舰。为了与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无 限续航力相匹配,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建造的八个级别的巡洋舰中,有五个级别采用了核动力推进系统;为了 增强航空母舰战斗群在海上的区域防空能力,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采用了昂贵而先进的“宙斯盾”系统;为了强化航 空母舰战斗群的对地对舰攻击力,在巡洋舰上普遍装备了性能良好的“战斧”巡航导弹,为了对付来自水下的敌方威胁,巡洋 舰普遍配备了舰载反潜直升机、反潜导弹和鱼雷等。

  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头二十余年里,一度将战略核潜艇列为其海军发展的首要目标,此后也没有将航空 母舰列作海军发展的重点项目。因此前苏联海军发展巡洋舰的目的,并不是为航空母舰提供海上护卫;而是意图以巡洋舰为主 ,构成其海上作战编队,去承担远洋进攻作战使命。有鉴于此,前苏联海军发展了世界上最大吨位(25000吨)的“基洛 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该级舰也是世界上率先采用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者,共载防空、反舰和反潜导弹达250余枚,并携 载3架直升机,无疑是世界上火力最强的一级巡洋舰。

  英、法等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基于其各自军事战略的限度和海军的规模,已不再发展巡洋舰; 而是主要发展驱逐舰和护卫舰等,以此类中型水面舰艇去代替巡洋舰。

  现在,原超级大国苏联早就解体,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长期冷战对峙的紧张局面已不复存在,世界军备急剧发展的 情势已大为减弱,因此世界海军军备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有较大规模的发展。我们不难预见,巡洋舰的数量不会有太多的 增加,甚至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巡洋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绝不可能从大洋上消失。在新的世纪里,巡洋舰的装备质量将得 到进一步的提高。80年代末,美国海军作战部副部长麦特卡夫将军领导的一个战略研究小组曾提出“海上革命”的计划,设 计出美国海军21世纪水面战斗舰艇的远景方案;其中就明确提出了“攻击型巡洋舰——2000”的具体构想,力求使其未 来的巡洋舰通过大量的技术更新以达到更高水准的攻防平衡,在海上战场的角逐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根据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武器的研制状况,我们不妨对下一世纪巡洋舰的发展作一个基本的展望。

  第一,采用匿踪(即隐身或隐形)新技术,在精确制导武器的攻击中提高生存能力。主要措施可能有:改变舰体形状 ,减少上层建筑,低剖面、圆弧度和小反射等;采用吸波复合材料建造军舰,使用特种吸波涂料等;对排烟口的高温烟气作冷 却处理以抑制红外辐射;采用超导电磁推进系统取代螺旋桨和舵,以减少噪音辐射等。

  第二,更新武器,增强攻防能力。在美国海军“攻击型巡洋舰——2000”方案中,巡洋舰的战斗空间拓展为直径 1000海里、高36000米、水下1200米的庞大立体空间,舰炮和鱼雷等传统武器已不敷此任,取而代之的将是采用 垂直发射方式、大容量和多用途配置的各种性能精良的导弹。为防御多方向、大批量的反舰导弹对巡洋舰的高精度“饱和攻击 ” ,巡洋舰可能采用粒子束武器、激光武器和电磁炮等新概念拦截武器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第三,采用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灵敏快捷的“神经中枢” ,以求在未来海上战场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里,巡洋舰这个历史悠久的著名舰种,将在各个方面获得更精致、更完美的发展; 而有些方面的发展,可能完全超出我们在今天所能作出的预测和想象。




舰船知识信箱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和新浪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