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令人瞩目成就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9月25日 解放军报
本报讯宋有荣报道:“九五”期间,我军后备力量建设以“打赢”为目标,积极适应“战场”、“市场”的要求,深化调整改革,突出质量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基干民兵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我国民兵进一步深化改革,压缩了规模,调整了布局,形成了以主要方向、重点地区、大中城市和边海防为重点的总体格局;优化组织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发展成为不仅包括高炮(机)、地炮、通信、工兵、防化以及海、空军等专业而且包括在地方高科技行业组建的对口专业分队在内的群众武装;改革军事训练,改进训练方法,实现了基地化、规范化训练,训练手段正在向电教化、模拟化方向发展;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政治教育,确保民兵队伍纯洁可靠;补充了部分新式武器,品种结构趋于合理。我国基干民兵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遂行任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预备役部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军预备役部队通过调整改革,规模比较适当,布局更加合理;扩大了组建范围,提高了兵员质量;优化了组织结构,提高了兵种部队的比例;增加了现役军人,增强了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实施了分类建设,突出了重点部队建设;军政训练走上正规,各项保障得到加强。目前,我军预备役部队的快速动员能力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经成为我国武装力量的一支劲旅。
———兵员动员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各项动员准备工作。通过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及’98抗洪抢险斗争,启动和检验了我国的快速动员体制,摸索总结了兵员动员的经验;修改了《兵役法》,缩短了义务兵服役年限,增大了后备兵员的储备量;调整了预备役的分类,提高了后备兵员的质量;改进了退伍军人和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人员的预备役登记、统计工作,建立了退伍技术兵储备区,储备了一批战时需要的专业技术兵员,为战时兵员动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军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每年有157所高等院校和477所高级中学开展了学生军训,参训学生54.5万余人,其中大学生28万余人,高中生26.5万余人。通过军训,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受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为国防建设培养了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民兵、预备役部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